分享

民以食为天,战士也一样,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视战场后勤保障

 萧武在此 2023-01-20 发布于上海

淞沪会战初期,战线在宝山蕰藻浜一带。日军从吴淞码头登陆上岸,宝山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唯一可以用作自然屏障的就是蕰藻浜这条小河,所以一开始就是和日军隔河对峙。

蕰藻浜是一条小河,当时小河旁边都是芦苇啥的,差不多等于湿地。所以一开始的时候,让前线的国军挖战壕,挖几下水就出来了,要挖到规定的深度,基本上士兵在里面,半截身子就泡在水里。

当时还是八九月,上海的天气还很热,所以刚上到前线的国军苦不堪言。好在当时日军增兵还没到达,前线的日军数量也不多,国军不断增兵补充前面的几个师,算是勉强能维持住战线不怎么动摇。

再就是伙食问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士兵也一样。不吃饭,不能保证基本的热量,也没有体力打仗。

淞沪会战的时候,因为日军每天早上用系留气球观测,看国军哪里冒烟,就召唤日军飞机对哪里进行轰炸,所以国军基本不怎么敢生火做饭,都是在离前线很远的地方弄好,送到前线早就凉了,士兵也只能吃冷饭。

所以说,前线战士的吃饭一直都是个大问题。不过当时大多数国军士兵也不怎么在乎热不热的,有口吃的就不错了,有个干粮,能喝点水壶里的水,吃着不饿就可以了,就还能维持基本的热量和战斗力。

红军时期,吃饭也是一样。粟裕回忆录讲,三年南方游击战争期间,因为队伍小,经常被围追堵截,随时就得跑路。有时候刚停在一个地方,做好饭,准备吃,敌人来了,只能站起来就跑,也顾不上吃饭。

不过,即便是红军时期条件很差,部队也非常重视卫生。比如说每个人每个月都会发一块香皂,发一点牙粉,保持好个人卫生,减少病菌,每到一个地方停下,都会先烧热水让战士洗脚。而且,都会修简易的厕所,否则几万人也在野地里大小便,也很容易出问题。

到抗美援朝的时候,也基本上还是这个情况。美军飞机侦察能力强,对地扫射能力也强,所以志愿军很长时间因为没有有效的防空武器,也只能吃干粮,最困难的时候就是炒面。前线战士没有水了,就吃雪,一把炒面一把雪,就能对付一阵子。

所以李奇微到朝鲜之后,很快发现志愿军的攻势只能维持一个星期,就是因为志愿军前线进攻部队在出发时能够携带的干粮,只能维持一个星期,时间再长就吃不上饭了,当然也就没法打仗。当然,有时候志愿军携带一星期的干粮,可以维持十天以上的攻势。

后来有段时间解放军全面学习苏联经验,把伙食单位从连改为营,很快就发现有问题。因为苏军吃面包啥的,冷的也行。而中国人习惯吃热饭,冷了就没法吃了。伙食单位太大,就没办法保证大家都能吃上热饭,部队里就有不少怨言。

所以搞了一阵子,后勤部长邱会作发现有问题,就让退回去了,还是以连为一个伙食单位。这也算是实事求是。当然,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整个反对军事教条主义,就又不学苏军了,连苏军服装啥的也都改掉了。

不过这些都不奇怪,那时候搞各方面建设都没什么经验,只能照抄照搬苏联老大哥的经验,抄过来之后发现不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再改掉,也是常有的事。不光军事建设,其它方面也一样。

所以,这些年解放军各方面都进步很大,不光是武器装备在进步发展,各种野战餐车的进步也很大,就是为了保证战士们在战时能尽量得吃好一点。每次重大灾难救援中,我们都能看到部队的野战炊事车也会临时为受灾群众提供食物。

相比之下,鹅军这次在乌克兰就比较拉胯了,不光是后勤装备送不上去,就是基本的餐饮都跟不上,问题就比较大了,对前线士兵的士气影响会很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