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战22次会战01:淞沪会战1天打光1个师

 qweasdzxcrty 2023-01-20 发布于湖北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正面抗日战争爆发了22次大型会战。这些会战的战果各不相同,有的遗憾失败,有的以惨胜收尾,但相同的都是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和悲壮牺牲。

为了铭记这些普通而伟大的士兵们,我们将会陆续回顾这充满着血与火的22场大型会战。

1937年的盛夏,爆发在上海的淞沪会战是这22场会战的第一战。

01 日本人的野心和张治中的先下手为强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华东的门户,控制上海之后即可控制华东地区,还可进逼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

“一二八”之后,日本人并没放弃对上海的野心。日军在上海以虹口军营为核心,外围以杨树浦、沪西为据点,多年经营之下将日本租界构筑了坚固的军事堡垒。日租界内的机关、学校、商店甚至住宅内部,都修建了各式的掩体,存有大量弹药。卢沟桥事件之前,日军在上海地区拥有百余处军事设施,总兵力约15000人,海军有第三舰队和百余架飞机。

而在后世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细节则证明了“虹桥事件”是日本人精心策划的。1937年7月28日,日本政府要求上海的侨民要在8月9日撤到日租界。也就在这一天,大山勇夫和斋藤与藏去了虹桥机场挑衅。

形势如此,当时的中国军队并非毫无准备。1936年,在苏州成立了“中央军官学校高级教官室”,负责人是张治中。而这个机构的核心任务就是负责制定南京上海地区作战计划,一旦发生战争迅速转变为前敌指挥所。

张治中属于强烈主张对日先下手为强的将领,先以充分兵力进驻淞沪、向敌猛攻,予以重创”。张治中也安排其指挥的36师推进到苏州附近,88师从南京推进到无锡和江阴一线,87师则布置在常熟福山一带。卢沟桥事变后,他还命令两个团以宪兵团和保安团名义进驻上海。

图片

为什么当时张治中等将领主张要在上海先下手为强呢?

首先,当时中国军力远低于日本。如果让日军先在广阔平坦的华北平原突进,以当时中国军力如在华北平原与之进行大规模会战,势必无法阻挡日军机械化的优势。而在上海,则可借助城市和江南水网地形拖延日军,吸引日军主力。降低他们机械化部队的优势。打破日本所谓“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以空间换时间。

其次,当时蒋介石等主流意见认为上海为远东大都市,列强均有利益在其中,在上海打可能会让列强干预战争,日军很可能“投鼠忌器”。

第三,将把日本“从北向南”的攻击引“从东向西”的仰攻路线中(中国地形西高东低),这样就算中国一路退守,西南还有大后方。

就这样,淞沪会战在中日双方都有所准备的情况下开打了。

02 此日吾民族已临最后关头

淞沪会战的导火索是1937年8月9日的“虹桥事件”。

这个事件后来在历史上演变成了不同的版本,最普遍的版本则是: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西部派遣队队长大山勇夫和一等兵斋藤与藏驾车要强行通过中国卫兵警戒线,并对中国卫兵开枪射击,中国卫兵开枪将2人当场击毙。

和之前的九一八、卢沟桥一样,“虹桥事件”又一次成为了日本人的“机会”。

8月12日清晨上海市民见到了久违的中国军队,战争一触即发。

张治中原定计划于8月14日发起总攻,但是8月13日中日两军即在八字桥发生交火。由此淞沪会战拉开帷幕,又被历史称为“八一三会战”。

图片

在这一天,张治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此日吾民族已临最后关头,此日吾人亦陷于生死线上。”

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大小战斗不计其数。中国军民壮烈事迹也不胜枚举,碍于篇幅所限,无法将所有战斗一一道来。只能选择两场战斗,聊表纪念之心。

03 上海天空的鹰

实际上,淞沪会战真正是在空中先打响的。

战前,中日两国空军实力对比,日本同样占据压倒式的优势:日本拥有 91 个飞行中队,各类作战飞机 2100 架左右,而中国一共只有 300 架左右的作战飞机,相差 7 倍。

但中国空军并没有就此吓退,率先出击。

8 月 14 日凌晨到上午,中国空军出动飞机 76 架次,轰炸了日军在上海的司令部、码头、仓库和舰船。这让日本侵略者很是吃惊,一个远比自己弱小的空军居然敢出动出击?

日军自然是要报复,当天下午日军先后出动两批轰炸机,袭击杭州的笕桥机场,摧毁中国空军。但是日军依旧嚣张,轰炸机居然没有派战斗机护航。

图片

空军第四大队大队长高志航带队拦截,击落日军飞机三架,击伤日军飞机一架,而我军完好无损的战果取得完胜。高志航也成为第一位击落日机的中国飞行员。

8月15日,不甘失败的日军再次袭击笕桥机场。这一次日本人又遭到了中国空军的迎头痛击。第四、第五大队一共打下 17 架日本飞机。8月16日,又击落日机6架。

如此战果,使得日本木更津航空队联队长石井义大佐剖腹自杀,也极大地鼓舞了上海民众。

但是,淞沪会战里的这几次作战也成了中国空军短暂的辉煌。在整个航空工业、飞行员培养上远远落后于日本。日本可以不断生产,研发新型战机,我们只能依靠外购,飞机打一架少一架,飞行员牺牲一个就少一个,补充太难,速度和质量上都处于下风。

中国空军大量精英飞行员都先后殉国,他们的牺牲都充满了悲壮和热血。

1937年8月19日,在轰炸日军第三舰队的战斗中,沈崇诲、陈锡纯的双座轰炸机突然发生机械故障。2人选择了以飞机撞击第三舰队旗舰“出云”。2人以如此决绝之方式赴死,可歌可泣。

04 血肉罗店

淞沪会战里“罗店争夺战”最为惨烈,双方不断拉锯,其激烈程度不亚于一战以来的任何一场战役,堪称名副其实的'血肉磨坊'。

图片

罗店向南可达刘行、大场;向西可到嘉定、安亭,谁掌握了罗店,可以说就掌握了淞沪战场的主动权。

罗店战斗只打了10天,但在面积只有2平方公里的罗店,每一天中日双方双方都投入大量部队进行殊死搏杀。阵地反复易手,丢了再抢,抢了再丢,每一天都是地狱般的惨烈景象。

日军武器装备上有优势,炮火强大而密集,铺天盖地打在守军阵地之上。中国守军拼死不退,士兵们抱着手榴弹和敌人坦克同归于尽;子弹打光了,就冲上去和敌人拼刺刀。

图片

炮弹铺天盖地,雨点一般泼洒向守军阵地,炮火所到之处烈焰升腾,血肉横飞。中国守军拼死对垒,子弹打完了,就冲出战壕与敌白刃格斗,坦克上来了,身上绑着手榴弹冲过去与之同归于尽。双方都死伤累累,日军每前进一步也要付出惨重代价。

小小的罗店,中国军队伤亡数万人,而日军也伤亡万人,被公认为淞沪会战中的“血肉磨坊”。

如罗店这样惨烈的战事,每天都在宝山、大场、蕴藻浜等各个战场发生。面对武器和单兵素质远优于自己的日军,这些中国军人靠着一颗保家卫国决心,支撑着自己和敌人血战。

05 溃败和上海沦陷

尽管中国军队作战英勇不计牺牲,但是在11月初,日军第18师团、第114师团为主组建的第10军,在杭州湾强行登陆成功。

中国军队的后路被日军抄了。

图片

原先杭州湾方向中国军队也安排有部队防守,随着淞沪战场吃紧,原防守部队调离支援主战场。杭州湾只留有警察和保安部队防守,无法抵挡日军精锐师团的进攻。这个严重的指挥失误导致上海的数十万中国军队面临被合围的危险。

随后撤退的混乱,最终形成了一场巨大的混乱。这其中光头难辞其咎,他为了等待所谓国联的调停和干涉,浪费了3天宝贵的时间。撤退时完全没有秩序和协调,混乱最终演变成了溃败。

由于没有及时撤退,一大批训练有素且有实战经验的军官士兵就此损失了;而混乱撤退导致的溃败则又影响了接下来的南京保卫战。

图片

1937 年 11 月 11 日,中国军队全部撤离上海,上海沦陷。

耗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以这样的形式结束,让人如鲠在喉,无以言表。

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内,中日双方在上海先后投入了总计 100 万兵力。中国军队先后投入 100 多个师共 70 万精锐,伤亡 30 万人(其中 10 万伤亡于撤退途中)。中国军队一个师上去,一天就打光了。牺牲之惨烈,让人侧目。

而日军也被迫前后投入 8 个师团、两个旅团以及多个联队,接近 30 万兵力,伤亡 4 万(也有有说法认为日军伤亡在7万)。

淞沪一战事实上双方都错误地估计了对方。

日军低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中国军队则低估了自身和日军在武器和战术上的差距。此外也体现了当时很多军政高层对于西方列强还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试图以战求和。

淞沪会战也暴露出了中国军队在战役策划、指挥、调度上的诸多弱点,军队作战素质、后勤补给上的缺陷也一览无余。会战最后阶段的溃败,更让人意识到接下来抗战的残酷和艰难。

虽然淞沪会战结局让人遗憾,让人悲伤,但淞沪会战打醒了中国人,列强不会帮你的,只能靠自己;淞沪会战也坚定了更多国人抗日的决心。

中国不会投降,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人用自己血肉之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淞沪战场上,每一个牺牲的中国士兵,每一个牺牲的中国民众,都是不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