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北往事—真正意义上的抗战第一枪,江桥抗战

 金色年华554 2023-01-20 发布于上海

很多人对9.18事变耿耿于怀,近些年更是有一些不懂历史、了解历史真相的人在网上大肆抹黑东北。

事实上在9.18开始,东北军民就没有放弃抵抗。

今天开始跟着我的视野,带你们了解东北的那段历史……

江桥抗战发起人—马占山

文章图片1

马占山

马占山(1885—1950),字秀芳,满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

马占山1885年11月30日生于吉林省公主岭市。年少时曾经当过马匪,他是大帅张作霖把兄弟吴俊升手下,随着后期张作霖主政东北,他在吴俊升手下于1925年升任旅长,在九一八事件前夕时为东北边防军第3旅旅长兼黑河警备司令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马占山在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他当众宣布:“倘有侵犯我疆土,及扰乱我治安者,不惜以全力除之,以属我保卫地方之责”。

江桥抗战

文章图片2

所谓江桥指的是嫩江江桥。日军占领奉天之后顺势于9月21日占领了吉林,之后兵锋直指黑龙江。

1931年10月1日,东北军黑龙江洮南镇守使张海鹏投敌,且奉日军命令派出3个团进攻齐齐哈尔。

10月25日,两名日本军官找到马占山,对他说:“洮昂铁路为满铁借款而修,此刻交通断阻,于满铁有利害关系,满铁将派工人前往修江桥。”

马占山知道这是日本人的阴谋,修桥只是个幌子,其目的是想占领江桥为日后攻打黑龙江输送兵源和物资,于是断然拒绝了日军的要求。

10月28日,日本关东军少佐林义秀找到马占山,开门见山威胁到:“如果中方不能在11月3号前修好道路,日方就会派军队保护工程师修桥。”其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还是被马占山严词拒绝。

与此同时,马占山已经下定决心同侵略者大干一场,于是积极部署,号召工商各界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同时也有很多畏战的人,担心马占山打不过日本人,但是马占山心意已决,即便打不过也不能拱手相让,军人的职责和民族的大义,包括骨子里的血性告诉自己,“这仗不能不打,必须要打”。

关东军同马占山军于11月4日至6日在嫩江铁桥北侧大兴驿附近发生冲突,关东军的部队是为了掩护铁路修护部队的步炮混编部队,约800人,马占山则率领约1,000名骑兵。

最后这场作战因6日日军增援抵达,马占山军先行撤离,该役日军死伤约200人、马占山军死伤约700人。

11月11日,关东军与马占山军对峙,向齐齐哈尔以北撤退的要求被马占山拒绝,双方再度发生遭遇战;该役马占山集结了省军12,000人(步兵9,000、骑兵3,000,配备14门火炮),日军则有6,000人、32门火炮。

这次遭遇战持续到11月18日,由于日军有空军掩护支援,仗打的异常艰难,不得已之下马占山军开始撤退,19日日军占领齐齐哈尔。

迫于局势马占山假意投敌

1931年12月7日,关东军参谋板垣征四郎到马占山根据地,劝说马占山就任将要成立的满洲国的黑龙江省省长,马占山审时度势,假意应承了下来。

其实马占山的投降只是权宜之计,而非真的投降日本人。

而日本人对他也很是敬重,要是能让这样有威望的人为自己所用,用中国人治理中国人也是日军的一项方针政策。

1932年(昭和7年、民国21年)2月5日,日军占领哈尔滨后,成立满洲国的活动加速,2月7日马占山归顺关东军。

表面是归降,暗地里马占山利用军政部长身份继续私下筹措作战物资。

率部出逃通令全国成立东北救国抗日联军

文章图片3

他利用伪省长身份,筹集了伪满币两千多万元(相当于银元两百万元)、三百匹战马和十几卡车物秘密送往黑河等地以备抗日之用。

瞅准时机之后,4月1日马占山与部分随员200余人从齐齐哈尔逃出,4月7日抵达黑河,通过无线电发出了东北全境彻底抗战的呼吁,4月7日成立东北抗日联军,任东北救国抗日联军总司令,再次举起抗日旗帜。

马占山又传令各县组织义勇军,集中于黑龙江东部各县配合作战。

7月14日,日军第十四师团和第八师团向马占山发起总攻击战。马占山被围困在绥棱县罗圈甸子一带,与敌血战3昼夜,伤亡惨重,所剩无几,最终冲出重重包围,收集残部,潜入大青山。

经过五个多月的转战,终因孤军无援,伤亡惨重,于12月7日被迫退入苏联境内。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马占山赴南京请命,直至8月21日才被任为东北挺进军司令(后改任东北挺进军总司令),兼理东北四省招抚事宜。马占山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赶赴绥远、大同,把队伍组建起来。之后,配合傅作义抗日,积极参加了绥远保卫战、阴山血战。

马占山的结局

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马占山审时度势觉得国民党大势已去,内心不希望打内战。

1948年底,马占山响应共产党号召,参与和平解放北平的活动。

中共北平地下党通过马占山邀请邓宝珊去北平,劝告傅作义放下武器,接受和平解放北平。

1949年1月上旬,马、邓、傅3人经过多次商议,决定响应我党和平解放北平的号召,宣布起义。

1950年6月初,毛泽东主席派人电邀马占山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一届二次会议。马占山因患肺癌,不能行动,未能出席。

1950年11月29日,马占山病逝于北京寓所,终年65岁,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亲自送灵,把他安葬在北京西郊万安公墓。

江桥抗战的意义

文章图片4

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华民族有组织、具规模的武装抗日第一场战役,是中国军队武装抗击日本侵略的启始,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江桥抗战之后,中国东北的抗日武装斗争风起云涌,唤醒了中华民族,明确了武装抗日斗争,掀起了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浪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