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靖皇帝的继位之谜:是按长幼伦序继位,还是以孝宗嗣子的身份?

 茂林之家 2023-01-20 发布于湖南

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一方面在执政的前二十年中,他顺应历史潮流,敢于打破传统,体恤士农工商,以不因循守旧的革新精神开创了一个中兴局面;另一方面又为人刚愎自用、崇奉道教,动辄寻兴大狱,特别是执政的后二十五年中日益腐化、误用佞臣,使得朝政日坏,局势动荡不堪。

嘉靖皇帝画像

嘉靖帝一上台就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不安分,正德十六年(1521年)到嘉靖三年(1524年)围绕着皇统问题,他与朝臣爆发了一场政治争论——大礼议。在古代,大礼议历来是一个被广泛批判的反面教材,但它的核心:嘉靖帝是否要改换父母,即他的法统来自于长幼伦序,还是孝宗嗣子,一直存在争议

这两天偶然拜读到猴格所写的《嘉靖帝是凭<皇明祖训>按伦序继位?错,不是过继给孝宗他根本没资格》,文中完全秉持过继的观点。笔者拜读过猴格所写的许多文章,说实话对猴格兄的历史功底是相当佩服的,但对其这一观点并不认同

1

不管是“继统不继嗣”的长幼伦序派,还是“继统兼继嗣”的嗣子论派,对嘉靖帝能够入继大统的法理依据,都锁定在了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皇明祖训》上,只不过对它的解读截然相反。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所以先来看看《皇明祖训》中关于皇位继承的相关规定: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其三年朝觐,并如前式。”

猴格对此的解释是:

“这条祖训简单明了,谁都能看懂,他包含了两条信息:

其一,朝廷(即皇帝)没有皇子,必须传位给兄弟,还必须是嫡弟才有资格,庶出子即便是年长,也不能得立。

其二,如果出现奸臣废弃嫡子迎立庶子的情况,庶子应该谨守本分,送信给应当得立的嫡子,请他君临天下处斩奸臣。”

这条注解存在些许瑕疵,那就是兄终弟及时庶弟也有即位资格的,只不过顺位靠后。朱元璋设计的这套继承制度是:以父死子继为主,以兄终弟及为辅;继位顺序上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执行。

所以对《皇明祖训》的这段内容正确的解释为:当皇帝没有子嗣即位时,必须按照亲疏原则,传位给兄弟,有嫡脉兄弟在世时,必须传位给嫡脉兄弟,此时庶支兄弟即便年长也得靠边站,谁敢废嫡立庶便是奸臣,人人得而诛之。其中隐含的意义便是:皇帝没有嫡脉兄弟时,庶支兄弟可按照长幼顺序获得即位资格。

明神宗画像

明太祖制定这项规定的初衷是好的,这样做可以降低无谓的内耗。但人算不如天算,明代诸帝的原配少有生育,以至于十五个继任皇帝中只有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武宗朱厚照三个是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即便是加上明成祖朱棣,也只有四个出自嫡脉的皇帝。中宫往往不能诞下皇嗣,以至于形成了“东宫不待嫡,元子不并封”的规则,既在明代在继承人问题上,已经突破“有嫡立嫡”的原则,太子人选上不再分嫡庶,实施长子优先。万历朝,正统派大臣就是以这一规则挫败明神宗朱翊钧和郑贵妃的企图,迫使明神宗立庶长子,也就是后来的明光宗朱常洛为太子。

按《皇明祖训》的裁定,及“东宫不待嫡,元子不并封”的规则,明武宗驾崩后,由于他本人及兄弟没有后人,按兄终弟及的模式,继承人选上推到明孝宗一辈,诸弟中最大的兴献王朱祐杬,若是在世就是第一顺位继承人。这是其一。

2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二十五日,在兄弟中威望颇高的太子朱标,视察陕西回来后,因风寒病逝。精心培养、被寄予厚望的嫡长子离世,令明太祖悲痛不已,更糟心的是立国不久的明帝国也因此陷入了立储危机之中

朱标和朱元璋剧照

明太祖共有26子,其中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㭎、燕王朱棣、周王朱橚,这五个最年长的皇子都是嫡子。按《皇明祖训》制定的规则规定,太子朱标去世后,太子之位应当由次子朱樉继承但这位地位崇高的“大明第一亲藩”,却生生将自己作成了一个笑话,绝了自己晋升太子的路途。

朱樉死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明太祖亲自为其写了一篇震烁古今的祝文,逐条开列了他在世时的种种恶行:

“朕有天下,封建诸子,期在藩屏帝室。尔樉,年次东宫,首封于秦。自尔之国,并无善称。昵比小人,荒淫酒色。肆虐境内,贻怒于天。屡尝教责,终不省悟,致殒厥身。尔虽死矣,余辜显然。特将尔存日所造罪恶,列款昭谕,尔其听之。”

死者为大,所以祝文一般都会捡好的说,朱元璋却反其道而行,可见对朱樉的恶行是多么的深恶痛绝。

事实上早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因朱樉欲图行刺深得朱元璋信任的长兴侯耿炳文一事,父子俩就爆发过激烈的矛盾:秦王次妃邓氏被赐死,秦王世子暂停册封,秦王次子被带回南京收养,派人调查朱樉本人的恶行。朱樉也在次年被召回京城,险些被废,靠着大哥朱标的求情才涉险过关,但秦府三护卫被撤销

秦王朱樉剧照

甚至朱标的死,也与他赶赴西安为朱樉擦屁股不无关系。

如此皇子,朱元璋自然不放心将帝国交到他的手里。相对来,说老三晋王朱㭎和老四燕王朱棣更被老父亲看好。可跳过朱樉立朱㭎或朱棣,一则有违嫡长子继承制,二来会打破晋藩和燕藩的之间的平衡。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垂垂老矣,没那么多精力再去折腾儿子们了,真立朱㭎或朱棣,搞不好自己百年后大明版的八王之乱就会上演。所以干脆跳过儿子们,立朱标的庶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并让晋王和燕王继续维持恐怖平衡。

如此,明王朝虽然依然实施父死子继的继承规则,却演变成了独特的长幼伦序,这是其二。对了,朱元璋是在朱标的嫡子朱允熥在世的情况下,立的朱允炆,本身就有违嫡长子继承制。

3

按照上面两点,嘉靖皇帝以长幼伦序的原则继位,完全是符合明朝的继承法则的。可能有人又要强调这只是孤例了,所以下面我们从明皇室的小宗——诸王的继位情况中找找看,是不是沿用了长幼伦序的继承法则?

翻阅明代亲王、郡王的世系,可以看到除世子(亲王的法定继承人)、长子(郡王的法定继承人)外,还有好多是以世孙、长孙的名义继位的,甚至还出现了世曾孙继位的怪象。明代亲王、郡王数量过多,在此我们就以太祖系的藩王为例,且只计算嘉靖帝继位前的。

蜀王朱椿剧照

开府成都的蜀藩,是第一个出现长幼伦序规则选定继承人的藩王。永乐七年(1409年),第一代蜀王朱椿的嫡长子,世子朱悦熑去世,在华阳王朱悦燿等多个儿子在世的情况下,学老父亲的做法,立朱悦熑的嫡长子朱友堉为世孙。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椿薨逝,袭封朱友堉以世孙的身份袭封蜀王。

代藩则发生过两次。第一次发生在代简王朱桂时期。永乐十六年(1418年)代世子朱逊煓去世,广灵王朱逊?(字打不出)等在世,却立朱逊煓之子朱仕壥为世孙。

第二次发生在第三代王代惠王朱成炼去世后。弘治二年(1489)朱成炼去世,他在世时没有立世子,本来应当由庶长子武邑王朱聪沬嗣位,可这位也不是一个省心的主。先是因酗酒被革爵,而后又得以恢复,在为朱成炼居丧期间又故态萌发,再次被革爵,虽然在惠王妃的求情下又一次得以复位,但与王位算是彻底无缘了。为此朝廷命朱成炼次子乐昌王朱聪涓代理王府事务,坐上这个位置,很有可能被扶正,但他当了10年的代理都没能获得这一机会。弘治十二年(1499年),朱聪沬去世,朝廷迅速册封他的儿子朱俊杖为代王,作为叔叔的朱聪涓只能灰溜溜的离开王府继续做他的乐昌王。

正统二年(1437年),宁藩第一代王宁献王的世子朱盘烒去世,临川王朱盘烨、宜春王朱盘烑、新昌王朱盘炷、信丰王朱盘㷬等四个儿子在世,同样立朱盘烒的嫡长子朱奠培为世孙。

天顺六年(1462年),伊藩第二代王伊简王朱颙炔薨逝。天顺八年(1464),其庶长子洛阳王朱勉塣没等待袭封也去世了,朝廷放着朱颙炔的次子光阳王朱勉坍不立,而以朱勉塣的嫡长子朱諟钒为第三代伊王。

嘉靖皇帝画像

晋藩发生在第五任王晋庄王朱钟铉时期,且出现了奇葩的世曾孙。朱钟铉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正统七年(1442年)袭封晋王,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年)薨逝,在王位六十一年,享年七十五岁,为诸代晋王之最。在位期间熬死了儿子和孙子,最后由曾孙朱知烊嗣位。嫡长子朱奇源于天顺三年(1459年)被封为世子,薨逝于弘治十四年(1501年);朱奇源嫡长子朱表荣于成化十四年(1479年)被封为世孙。薨逝于弘治六年(1493年);朱表荣庶次子朱知烊于弘治十一年(1498年)被封为世曾孙。

晋藩的这个现象不是孤例,很多藩王、郡王的世孙、长孙,在老王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册封了。

周藩发生在第六代王周惠王朱同䥝时期。弘治十年(1497年)世子朱安潢去世,朱同䥝放着义宁王朱安涘等十几个儿子不立,直接以朱安潢庶长子朱睦㰂为世孙。

发生在秦藩的这次大小宗世系交替,则更能说明嘉靖帝是以长幼伦序的继承法则继承帝位的。

弘治十一年(1498年),秦藩第七代王秦简王朱诚泳薨逝,他的家庭情况与明武宗类似,本人无子,且是独子,只能从叔叔辈中选择人选延续秦藩传承。

弘治十三年(1500年),朝廷册封,朱诚泳三叔、秦康王庶子朱公铭的庶长孙,临潼王朱秉欆为秦王。若按照大宗不能绝嗣的“继统兼继嗣”原则,朱秉欆在获得册封前必须先过继到秦简王朱诚泳名下,成为他的嗣子,但事实上却没有这么操作。

嘉靖皇帝剧照

朱秉欆受封后,祖父临潼惠简王朱公铭被追封为秦康王,父亲临潼和僖王朱诚澯被追封为秦庄王。也就是说朝廷默认之前的秦藩大宗朱诚泳一系绝嗣了,小临潼王系入主成为新的大宗。

上面只是藩王的情况,实际上对郡王的继位规则更加严苛,郡王绝嗣后,朝廷甚至不允许远支亲属继位,直接让这一系郡王除国。

小结:

综上,明朝的继承制度虽然与其他王朝相同,同样也是以“父死子继”为主,“兄终弟及”为辅,但有自己的创新,实施的是“继统不继嗣”,允许大宗绝嗣,让小宗以长幼伦序的方式入主成为新的大宗。所以嘉靖皇帝根本不需要以认明孝宗为爹的方式来获取继统资格,因为按继承规则,他本就是第一顺位继承人。秦藩第七代王秦简王朱诚泳,与第八代王秦昭王朱秉欆之间的转换,可以说就是嘉靖帝继统预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