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靖战死张三丰为何不去助阵?你看他说过什么,虽然现实却很理性

 趣历史 2023-01-20 发布于辽宁

金庸笔下张三丰这个角色一直很受读者喜欢,因为他不但武功厉害,更是建立了一个门派成为了一代宗师。纵观张三丰的一生,用两个形容就是“传奇”。

可是就算张三丰如此完美的人设,也有被人诟病之处,那就是“襄阳包围战”中,张三丰没有去助阵。要知道张三丰一生最为敬重之人那就是郭靖。

张三到百岁时,还自称实力不如郭靖大侠。就连张三丰一生所爱之人,也是郭靖的女儿郭襄,13岁那年他还叫张君宝,也是第一次见了郭襄。

张君宝受了伤,郭襄一边为他包扎一边落泪,那时的张君宝不明白郭襄为何那么悲伤。一直到几年后,他再次见到郭襄,他终于明白郭襄为何流泪。

郭襄与张君宝分别时,告诉他若没地方去,可以去襄阳。不过虽然郭襄对张三丰发出了邀请,可是张三丰终究没去助阵,哪怕是郭靖战死襄阳。

神雕结尾“襄阳之战”,杨过不但杀了金轮国师和蒙哥,为襄阳换得了8年的安稳之期。8年之后,忽必烈再次率兵南下,誓言要下襄阳城。

这一打就是5年,这一战郭靖夫妇也是大力号召武林中人前来助阵。希望像多年前“襄阳之战”一样,能够再次击退蒙古兵,可惜历史不可逆转。

在历史无情的齿轮下,郭靖夫妇终究化为了飞灰,根据倚天开头介绍,郭靖夫妇最终以身殉城了。那么张三丰作为武林的一分子,也是心怀侠义之人。

为何没有去襄阳助阵呢?这个问题其实很多读者也讨论过,不过还是没有原文中张三丰自己的解释有说服力。那么张三丰自己是怎么说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三丰很喜欢念这两句诗,这是文天祥所留下的《正气歌》。当年文天祥被俘时,张三丰年纪正好31岁。

原文中说,张三丰经常叹其时武功未成,否则必当舍命去救文天祥出难。历史上文天祥是公元1278年被俘,襄阳城是公元1273年城破的,两者相差5年。

文天祥被俘时,张三丰已经31岁了,尚且觉得自己武功不够,没能力相救。襄阳城破时张三丰不过26岁,那么他自然也不会来襄阳助阵了。

可能有的读者会问,张三丰年纪你怎么算出来的?倚天开头说了,襄阳之战后8年,忽必烈率蒙古兵再次南下,郭靖苦守5年,最终以身殉城。

第三次华山论剑时少年张君宝13岁,13年过去后襄阳城破他不是刚好26岁吗?26岁的张三丰自知以他的武功,去了也最多是送人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所以就没有去襄阳助阵,虽然张三丰的选择很现实,但是却颇为理性。很多武林人士浊气上来,是可以不顾生死跑到襄阳城去助阵,但是结果呢?

不过是“生死薄”上又一魂而已,张三丰是为了留下有用之身,多行侠义之举。他虽然没去襄阳助阵,可是到了中年时,这时候他武功大成了。

曾手持一把真武剑扫荡群邪,基本上把江湖上的邪门妖人,都清理了一遍,也算是为武林做了贡献。很多人喜欢拿张三丰没去助阵,贬低张三丰。

这就属于道德绑架了,不说张三丰那时武功没有大成,就算张三丰不愿意去,也是人之常情。谁规定必须得去?郭襄不也没去吗?还在寻找杨过下落。

何况张三丰本就不是大什么侠,他只是个出家之人,从小接受少林文化,后来又创建了武当。方外之人,对这种事本来就看得比较淡薄。

就算张三丰有实力,他去襄阳也未必会上场拼杀。最多是襄阳守不住,张三丰帮助郭靖逃跑而已,不过以郭靖的实力,若想逃跑太容易了。

郭靖的毕生理想就是守住襄阳,阻止蒙古兵的步伐,为此他愿意付出生命。可是这不代表别人也如此想,杨过不也没来助阵吗?杨过很多事早已看透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