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这四位是可以称之为大师的人物01
2023-01-20 | 阅:  转:  |  分享 
  
这四位是可以称之为大师的人物近现代百余年来,主张并实行本位文化的传统派画家不胜枚举,但对传统绘画(尤其是传统水墨画)作出了卓越贡献和深刻影响
的并不很多,如果要推出几位可以称之为大师的人物,我认为应当是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他们四位都不曾借鉴外来绘画;都是从传统
自身和时代感应中求对中国画的发展;他们还都创造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将自己的艺术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的艺术都达到了个人素质、学养与
传统文化的高度和谐的结合,在相当程度上集文人画艺术之大成,对明清水墨画作了总结性的继承。他们虽不是敏锐感应时代脉搏、对古典艺术进行
革命性突破的艺术家,但他们也都以自己的方式、不同程度地注入了近现代人的审美特质,从作品开始不自觉的超越古典风而向现代过渡。吴 昌
硕吴昌硕是一位近代画家,是四人中和文人写意传统距离最近的人。他首先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生于书香门第,八岁能作骈语,十岁便磨刀奏
石,青年时代钻研经学。时代环境与个人气质使他选择了艺文而不是仕路。他三十四岁始学画,五十岁后才逐渐成熟,可渭大器晚成者。他的绘画并
无题材、对象上的革新,只以泼墨花卉、蔬果等为毕生的画题。他的突出成就,在于以其深厚的书法、篆刻、诗文修养入画,将清代中期以来兴起的
金石碑版之学纳入写意作品,创造了视觉感应性迥异于一般明清写意画的新风格,以”重、拙、大”的力量感与意趣特色,一扫清末画坛的柔媚轻俏
和清艳风,令人耳目一新。清代以来,花鸟画或清雅秀逸如恽南田一派,或华美巧艳如邹一桂诸家,或活泼灵透如华新罗一派,都大体属于优美、秀
美的范畴。碑学兴起之后,画坛渐渐有人融入拙厚——赵之谦可称为开派者。赵之谦善书、篆刻、诗,专意北碑,以碑书笔法作画措意,宽博淳厚,
由优雅而入雄壮。但赵之谦画风有些刻板,才气不足。吴昌硕承赵之谦,而诗、文、书、治印各方面都胜一筹,才气过人,乃成“金石派”艺术的一
代宗师。沉厚有力,浓郁深沉,自然稚拙,大气磅礴的新风,使得时尚的轻飘、浮华、纤巧、做作画风相形见绌。其影响所及,超过近代以来任何一
个画家。齐白石、陈师曾、黄宾虹、潘天寿、王个簃、吕凤子、朱屺瞻、来楚生、钱瘦铁、李苦禅、吴茀之、诸乐三、王一亭等,莫不从他那里受到
启示,追求浑厚、质重、力量感,成为一代风尚。吴昌硕在民国初在画坛居于执牛耳的地位,正由于此。在清末民初那个充满潺弱、腐败的时代,对
力量与气魄的响往成为一种时代心理,是很自然的。当然,吴昌硕艺术中的力量与气魄是传统式的,复古式的,充满了书卷气、儒雅风的。它不同于
那种尖锐的、不和谐的破坏性力量,不同于林风眠、刘海粟、高剑父作品中的外在性、反叛性的冲击力。它含蓄、温文尔雅,寓气魄与内力于园浑单
纯,是一种刚正的古风,体现着倔强自守的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清高与沉静。这正是以儒家为本、以民族本位为中心的清末民初知识阶层所愿意接受和
能够接受的。面对衰微纤柔的现实,儒家文化的代表者们所能呼唤的不是西方的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而是曾经辉煌过、有力过的古代雄风。康有为
的尊碑卑帖,扬魏抑唐,他对“雄奇角出”“茂密雄强”之美的推崇,对五代两宋画的肯定和大贬元明清写意画,以及盛赞院画之精工而痛斥文人画
之“超逸淡远”,也大体基于斯。正如他说的“以复古为革新”,——从政治理想到审美理想,莫不如此。清末民初在文坛上抨击桐城派形式主义的
“简约雅洁”,提倡“经世致用”和敢“逆”敢“变”的文风,亦与此思潮大略相仿佛。这就规定了吴昌硕金石派艺术的特性:它是传统的,以古为
新的,它适应了那个时代相当一批知识分子的心理要求,但并不是近代以民主思想为根基的新的审美潮流的产物。它的创造力与价值未能超越文人画
,依然是以“不似之似”为造形法则,依然是自咏自写。“临抚石鼓琅邪笔,戏为幽兰一写真”“爵觚盘敲鼎彝钟,掩映清光竹一丝”,这程把抒泄
士夫情怀与金石意味的形式力感融为一体,寻求合乎传统的善与美相谐的探求,把文人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产生了永久性的魅力,却没有越出古典美学的规范。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