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度展望④ | 碳市场2023年交易活跃度将明显提升

 快乐者生存 2023-01-20 发布于浙江

全文2853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点击阅读:

eo记者 江涛

编辑 黄燕华

审核 冯洁 陈仪方

2022年是全国碳市场启动运行的第二年,也是全国碳市场政策再完善的一年。

2022年11月3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21、2022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征求意见稿),提出2021、2022年度碳配额将继续实行免费分配,配额履约延续“两年一期”。

在碳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碳金融产品受到更多关注,多个省区发布碳金融发展行动方案,推动碳金融市场交易。同时,生态环境部对碳排放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删除了非必要参数,数据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埃及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时表示,中国下一步将坚持全国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逐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和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逐步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配额分配细节初定,碳价或上升

交易配额分配是碳市场运行的核心环节。2022年11月3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21、2022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征求意见稿),明确了配额分配的方法及规则。

配额分配方面,2021、2022年度配额继续实行免费分配,延用基准法核算重点排放单位机组配额量,按不同机组类别设定相应碳排放基准值,将各机组、各重点排放单位、各行政区域年度配额总量加总,最终确定各年度全国配额总量。配额发放采用预分配 核发的方式,预分配比例仍然是基准年配额量的70%。

履约时间方面,全国碳市场将延续《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中“两年一期”的配额清缴履约方式,2021、2022年度的配额清缴工作一并于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

2023年,企业将面临2021—2022年两个年度的履约。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助理教授郭伯威认为,尽管是“两年一期”,新方案还是给发电企业完成履约预留了充足时间,企业可以充分开展交易履约方案的策划、制定与实施,争取低成本履约。他预计,2023年碳市场的活跃程度将明显提升。

新的实施方案在配额分配的修正系数、基准值等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调整,例如机组的基准值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在5.08%到18.41%不等。郭伯威预测,这些调整意味着碳配额总量可能下降,碳市场的供需关系将有所改变,2023年碳价格将会上涨。

目前,全国碳市场的运行规则还在逐步完善中,新方案在配额调整上还留有一定的余地。比如对2019—2020年度碳排放核算执法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单位,以及其他需要调整2019—2020年度配额情形的重点排放单位,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在2021、2022年度配额预分配时予以等量调整”;在配额的清缴履约方面,为减轻重点排放单位履约压力,新方案并未明确配额履约缺口上限值的具体设定,而是提出对其进行“柔性管理”,在必要的情况下将根据实际情况在核定配额环节实行履约缺口上限。

郭伯威认为,这些措施为主管部门在未来进行市场整体调控预留了空间。他表示,2023年作为全国碳市场的第二个履约年,碳交易总量及价格都有望达到新高,届时可能出台的相关管理标准将对碳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丰富碳交易体系

拓宽碳市场产业链条

2022年,中国证监会和多个省区相继发布多项关于碳金融发展的标准和行动方案,规范碳金融行业标准,丰富交易主体,完善市场规则,进一步推动碳交易的发展。

2022年4月12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碳金融产品》(JR/T0244—2022)等四项金融行业标准,该标准由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和北京绿色交易所共同牵头编制。《碳金融产品》标准是首份碳金融领域的国家行业标准,填补了领域的空白,主要规范了碳金融产品的术语、适用范围和不同碳金融产品的实施流程,对金融机构开发、实施碳金融产品提出规范性指引和框架性要求。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孟萌介绍,《碳金融产品》金融行业标准分为碳市场融资工具、交易工具、支持工具三大类,包括碳债权、碳资产地质押融资、碳资产回购、碳远期、碳期货、碳保险等具体产品,产品体系发展路径规划得比较清晰。她认为,无论是全国碳市场还是试点碳市场,未来都应围绕碳金融产品标准体系,加快丰富产品类别,促进市场机制为企业节能减排拓宽多样化融资渠道。

《碳金融产品》发布后,多个省区相继发布了相应的碳金融发展行动方案。2022年6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培育“元宇宙”新赛道、促进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行动方案》,提出引入碳交易信用保证保险,建立碳普惠机制;重点发展碳基金、碳债券、碳质押、碳保险等金融产品。

2022年7月1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行动实施方案》,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在符合监管规定的前提条件下,参与碳市场交易,为碳交易提供资金存管、清算、结算、碳资产管理、代理开户等服务。同时,探索碳交易跨境便利化机制,开展碳排放交易外汇试点并积极使用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引入港澳及境外投资者。

除了鼓励金融机构为碳交易提供多项服务,该方案还提出发展新的融资模式,支持金融机构开发基于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绿色项目收费权等环境权益的新型抵质押融资模式。

对与碳金融业务的发展,孟萌建议,应积极延伸和拓宽碳市场产业链条。她表示:“对碳市场的关注不应仅限于现货交易平台及交易参与者,还应着力培育市场交易、资产管理咨询、碳排放治理等中介服务机构和碳金融、碳核算、碳管理等相关行业协会,推动高排放产业上下游的低碳发展进程。”

借鉴国际市场经验

加强碳排放数据管理

数据质量是碳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影响当前全国碳市场碳排放控制成效的突出问题。全国碳市场扩容、增加市场活力都需要建立在全面准确真实的碳排放数据基础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2022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会议表示,接下来全国碳市场将以数据质量为重点,建立碳市场数据质量日常监管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数据管理,生态环境部于2022年12月发布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以下简称《核算报告指南》),对相关参数进行优化调整。

为了完善数据质量,打击数据造假,《核算报告指南》压缩核算技术链条,删除非必要参数,将供热比、供电量、供热煤(气)耗、供电煤(气)耗、供热碳排放强度、供电碳排放强度等参数从核算项中删除,仅作为报告项用于数据交叉验证,不要求核查。修订后,原指南中核查涉及的公式从27个减少至12个。在减轻企业工作量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核算、核查与监管节点。

为了进一步减少数据误差,《核算报告指南》将计算复杂的供电量替换为直接读表的发电量;直接计量、统计与核算全部入炉煤消耗量;不再区分非生产用煤量,实现燃料消耗与碳排放相对应。

同时,在《巴黎协定》6.2和6.4条框架下,全国碳市场未来还将面临同国际市场合作、衔接的问题。生态环境部提出,全国碳市场将借鉴欧盟碳市场和试点碳市场经验,通过强化数据质量控制计划,进一步强化数据质量管理要求,细化信息化存证相关要求,防止数据篡改。

孟萌建议,在全国碳市场起步阶段,应支持有条件的试点碳市场地区率先开展碳市场同其他市场机制协同发展,探索同国际市场衔接合作,为全国碳市场发展提供先行先试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