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懂这一点,任何努力都是白搭。 2003年,去重庆参加一个中医交流会,会上一个65岁,头发花白的老前辈跟我说:脂肪肝,都是脾虚惹的祸,如果不懂这一点,任何努力都是白搭。 我问:脂肪肝不应该是肝上的问题吗,怎么会跟脾扯上关系? ![]() 他说:我们都知道,只有肥沃优良的土壤,才能让大树茁壮成长。如果树木赖以生长的土壤出现问题,那么树自然就会受到影响。而脾在五行中属土,肝在五行中属木,所以说,脾土出现问题后,必然会累及到肝木。 听完我大有收获,也在老前辈的理论上加以研究,后来用在治疗脂肪肝上面效果十分显著。 接下来结合一个之前的医案来讲一下: 这位患者是去年年底来看诊的,来的时候说自己是因为胸闷、脘腹胀满反复发作去医院看诊的,结果检查后发现自己得了中度脂肪肝。 详细问诊了患者患病的来龙去脉,了解到他出现胸闷、脘腹胀满、乏力的症状已经有10个月时间了,最近1个月情况加重。 现诊见:右胁隐痛、神疲倦怠、肢体困重、形体肥胖、面色黑、大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 辨证属于脾湿痰浊所致;治宜益气健脾化浊。 开出方子:黄芪、茯苓、苍术、川芎、郁金、香附。 ![]() 并且叮嘱患者在服药期间注意调整饮食,保持心情舒畅,做到劳逸结合。 服药半个月后,患者头晕目眩、右胁隐痛的症状有所减轻,精神也好转了很多。上方加减后继续服用,前后服药一个月,患者复诊时,一切临床症状消失,复查血脂、B超都恢复正常。 上述这位患者神疲倦怠、肢体困重、形体肥胖,都是脾虚湿气重的症状。在中医里面,脾为先天之本,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虚了,就会导致运化失常,水湿内蕴,从而出现痰浊的情况。如果肝吸收痰浊邪气的时间长了,被痰浊包裹的肝就会发胖,而脾虚型脂肪肝的来由就是如此。 所以治疗上我们就要以健脾祛湿,活血化瘀,疏肝理气为主。 第一步健脾祛湿——茯苓、苍术。 苍术苦温能燥湿,可以祛湿浊,味辛香可以健脾以和脾胃;茯苓能利水渗湿。二药配伍,可以增强健脾利湿的作用。就像寒冷的冬天,我们从外面回到家里后,除了有温暖的房间外,还有一锅热乎乎的浓汤在等着你,可谓是双重温暖。 第二步疏肝理气——香附、黄芪。 香附能够疏肝解郁,理气调中;再加上“补气之王”黄芪来益气补虚。 第三步活血化瘀——川芎、郁金。 ![]() 川芎辛温香窜,能升能降,上行巅顶,下达血海,为血中之气药,功善活血。郁金性寒入肝胆经,能清利肝胆湿热,味辛能行能散,既能活血,又能行气,可以治疗气血瘀滞之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