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小荣:​腊月二十三祭灶神

 故人旧事2020 2023-01-21 发布于重庆

腊月二十三祭灶神

文/王小荣

对灶神的崇拜意味着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百姓有了安定的居所。灶神也是家庭的守护神,他虽然没有门神那么威严武壮,法力也不高,但灶神更接近于平常百姓的生活。灶神每天都见证着平常百姓家里的大事小事,家长里短,一年的生活轨迹全在灶神的眼里。

灶神本是汉族人供奉的守护神,元代时的蒙古人、清朝的满人本是狩猎民族,是不拜灶神的,但他们入主中原后逐渐汉化,信仰并供奉起灶神来。

在农村,有些地方的灶王爷画上还是男女二人,女神称为“灶王奶奶”,这与有些地方供的土地爷、土地奶奶相似。灶王爷像上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面有“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王爷的地位。两边还贴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在我国,早在夏朝就有祭祀灶的风俗。先秦时期,祭祀灶王爷是民间祀灶、祀门、祀行、祀户、祀中雷“五祀”之一,“中雷”就是土神。在民间“五祀”中,有些地方则是把“井”也作为祭祀的对象。

在传统的民间习俗中,腊月二十三日(有些地方是腊月二十四)又称为“过小年”,这一天是祭祀灶王爷的。嘉庆十八年的《南溪县志·风俗》中记载说,每年腊月“二十四日为王侯腊俗,称过小年。先日僧道送年疏至二十三、二十四日,燃疏祭灶,俗云饯灶神上天。自二十四日至除夕皆可祀。先合家团围饮食,伯叔兄弟以次相招集饮,曰吃年饭,亲友相过曰辞年,贴门神,挂五色纸诸彩胜于户,凡牛马厩猪栏鸡栖仓蓄耒耜之类皆贴纸钱,满貯水于甕储,新年饭食男女围炉达旦,不时放爆竹,曰守岁。山农多以木柴置门外,元旦开门拾之曰有财”。

这里记载从腊月二十三祭灶以后南溪百姓家的习俗。这些习俗,如祭灶、吃年饭、贴吉祥纸(红纸)、拾财等一直延续了下来,只不过现在不是贴红纸而多是贴带有吉祥喜庆意义的红底色的对联。二十三祭灶二十四灶神离位上天言事,这是灶神行程时间安排,这在旧文学作品中多有反映。谢承举《送神辞》中就有“一年一度送神行,记得人间二十四”。范成大在《祭灶神》词中,对当时老百姓祭灶神的情形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旧时农村人家送灶仪式比较复杂,“送灶”多在黄昏时进行。到时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桌子上摆上供品,供品中少不了要糖果、水酒、刀头之类的东西。由家中主事的男人向设在灶台壁龛中的灶王爷敬香。一家子跪在灶王爷像前,让一男小孩抱着一只公鸡跪在大人之后,传说中鸡是灶王爷升天时的坐骑,就是马,因此这时的这只大公鸡就升了格,不能称鸡了而是称为马了。若抱的是大红公鸡,就是称为大红马。是大白公鸡则是呼为大白马。烧了香呀表呀后,男主人就倒酒叩头,嘴里还念念有词,无非就是要让灶王爷上天多言好事之类的话,念完后就高喊一声“领”,就把酒洒在这只公鸡头上,如果公鸡头朴楞有声,就说明灶王爷领了情,如果公鸡没有发声,说明灶王爷没有领情,就还要重新倒酒又来一遍,直到灶王爷领情为止。祭祀灶神时,还要把糖涂抹在灶王爷嘴上,这是要“灶君封住口,四季无灾愁”。供毕,将贴了一年的“九天东厨司命灶君”神像与纸马之类的东西一起烧掉,祈求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事,保一家平安。祭祀灶神结束后的糖果之类的东西就分给家中的小娃些吃。说是“吃了祭灶果,脚骨硬硬走”。有些人家祭灶后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之类的食品。

现在农村祭灶神的仪式是比较简单了,即是将画有灶神图像的纸(一般都是一张B5纸大小的红纸)贴在灶上某一位置,画像面前摆上供品,点上香,由一家之主的男主人祭拜。祭拜祈祷时总是要说那么一句话,就是给灶神说,“上天言事,好事多说,不好的事不说”。“上天言好事”,是因为灶神上天要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一年来的所作所为,是好是坏全在这个灶神的一嘴间。

农村人说的,灶神“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平安,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就是这个意思。《太上感应篇》中就说,“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 。

以前农村人中就有凡被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举报过的人,大过要减寿三百天,小过也要减寿一百天的说法。传说中,周王朝之所只有八百年的天下,就是因为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时的结果。原本周王朝有一千年的天下,就是因为周王朝开山祖之母亲在做饭时,因与一个人闹了矛盾,吵了嘴,心中有气,就一边用刷把击打着灶头,一边口中说,那有一千年天下,有八百年就够了。这灶神被打,那灶王爷心中有气,在上天给玉皇大帝汇报时就如实汇报了,玉皇大帝一听,就发了话,既然如此,就八百年的天下吧。

至于祭品,那就根据家中的具体条件而定了。家庭条件好的,那是刀头敬酒样样俱全,要糖果有糖果,要肉就有肉。而家庭条件差的,一点烧酒,几样果品,也就行了。甚至在当天家里炒来供小娃儿在正月间抓食的零食如胡豆、豌豆、红苕果(就是自己家里晒的薯条)、自己做的炒米糖等等均可。

祭祀时,主人家还要用糖果之类的祭品往灶神画像的嘴部涂抹几下,意为让灶神口中含糖,取糖又甜又粘的特点,用来糊住他的嘴,让他偿到糖果的甜味,上天就只说一年的好事了,如果这个灶神要打小报告说坏话,就让糖的粘性粘住他的嘴,让他想说也张不开口。

在传统的祭灶仪式上,最后一步是将灶神画像烧了,说是只有这样灶神才算是上了天。除夕时又把新的灶神画像贴上,意味着是把灶神又请了回来。这也就有了每年上门送灶神画像的人了。当然,接灶神要给钱的,相当于主人家跟送灶神的人买。现在农村还有贴灶神习俗,但送灶神上门来的少了,多数都是赶场天到场镇的摊子上买。

信奉灶神比较普遍,全国各民族都在供奉。以前多数是木刻或石刻画来印,一张小红纸,这种就比较粗制。我至今还收藏着一张上世纪80年代的石印灶神,就是一张红色的纸。而现在多数是通过彩印的,不论从纸张还是印刷都比较精制。不但如此,灶神的形像也好,姿式也好,都有很多变化,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座姿样子。而且画像上的人物也不都是一个灶神独坐,有的就是给灶神配上的夫人,与夫人并坐。更有一些还给灶神配上了“如夫人”,就是小妾,让灶神坐在中间,这种灶神民间称为“三头灶”,与有些地方所供的带有如夫人的土地一样。

祭过灶神后,旧时农村人家还要看黄历专门挑选一个黄道吉日来做清洁,搞卫生,这个日子就称为“扫年”。祭灶一周后的大年三十天晚上,这灶神就会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福报,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

这时百姓人家就要“接神”,接的灶神就称为是“接灶”。而且,传说中这灶神还是其它神的引路神,其它神在过完年后就回到天上,只有这个灶神留在人家的厨房内。接灶神的仪式简单,就是将新买来的或专门送来的灶神像张贴在灶上,在其画像前点燃一柱香就算完成接灶仪式。

作者近照及简介:

王小荣,四川宜宾南溪区人,1984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大学)物理系,中学高级教师。爱好读书、游山玩水、集邮,收集地名邮戳、各类文史材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