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牛人造出蝙蝠无人机,全身使用仿生科技,或将颠覆航天发展模式

 扬眉剑客 2023-01-21 发布于山东

你认识这是什么东西吗?

文章图片1

在我们的印象中,蝙蝠都有着黑棕色的皮毛,

但眼前的这只白色蝙蝠是什么情况?

难道是得了白化病吗?

如果现在我告诉你,它并不是生物,而是中国最新研发出来的无人机,

你敢相信吗?

这款无人机的全名叫做蝙蝠仿生无人机,

脑袋的位置搭载了能够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微型摄像头,

再加上其小巧灵活的体型,

能够随时随地将我们需要的画面传输进来。

文章图片2

除此之外,它还有极强的“隐身”能力,让敌人的雷达上根本不会出现它的身影。

由于其功能过于科幻,在它被公布出来的时候,

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不仅让国内的专家瞠目结舌,

更是让国外的专家直言:

“这架无人机目前来说是无可匹敌的,如果投入到战场,会对敌人产生极大的威胁,

更重要的是它身上的某项原理,已经先进到足以改变人类航天航空工程的地步。”

小小的一架无人机,是如何发明出来的?

它的作者又是如何如何想到去制造这样的无人机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这架无人机到底有多么科幻。

文章图片3

20世纪40年代,仿生无人机的发明者昂海松还是一名学生,

在这个时候,昂海松就已经是学校里数一数二的学霸了,

因为他知道,只有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对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就因如此,昂海松在毕业以后,选择留学美国,去学习更多先进的知识。

当时,由于昂海松的表现特别出色,甚至获得了得到绿卡的机会,

但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因为他心里时刻都牢记着自己为什么来美国,

他不能让自己内心的那浓浓的赤诚沾染上任何污点。

文章图片4

1991年,学成的昂海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并且加入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育班子中,

成为了一名奋战在科研一线的教授,并在后面的日子里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后来几年,由于昂海松听到了许多地方出现了危险的恐怖分子,

他意识到,如果中国不强大起来,就会有很大的可能成为恐怖分子的下一个目标,

但是,如果说常规作战,昂海松并不担心中国军人的能力,

可反恐作战有许多比较特殊的地方,

比如说恐怖分子很有可能会挟持人质,或者布下地雷阵暗算前来营救人质的军人等,

所以,在不被恐怖分子发现的情况下确定人质位置,安全的排雷成为了当时所有国家头痛的问题,

因为在当时并没有特别好的方法,只能让战士们用肉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去探索,

所以,昂海松便决定从这一方向入手,

制造一种能够改变这种惨烈现状的设备。

文章图片5

飞行无人机,成为了昂海松心目中的首选目标。

最开始的时候,昂海松收集了大量无人机的相关资料,

可总是设计不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于是乎,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前往一线进行实地考察。

在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惨烈后,

昂海松终于明白了自己差了什么东西,

那就是隐蔽性还有精准性。

可是,即使他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仍然没有一个完美的设计。

直到某天夜晚,

忙碌了一天的昂海松出门打算放空一下自己的脑子,

意外发现了一处蝙蝠巢穴,

只见在漆黑的夜晚,蝙蝠仍然能够精准的捕食猎物,

并且还能以极快的速度进行飞行。

文章图片6

这一下,让本来十分迷茫的昂海松一下子就找到了灵感,

蝙蝠所具备的这些能力,不正是排雷无人机所需要的吗?

于是,昂海潮每天到了晚上以后,

就会扛着摄像机来拍摄蝙蝠的飞行特点,

等回到实验室后就开始翻来覆去的看。

在经历过上百次的分析之后,

昂海松发现,蝙蝠的飞行规律和普通鸟类有着天差地别的差距,

这主要归功于它们的双翼具有独特的尺寸和构造,

为蝙蝠在空中制造极强的浮空能力。

于是,昂海松放弃了传统的飞行机结构,

不断的通过机械结构去模拟蝙蝠的飞行规律。

文章图片7

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为了提高无人机的灵活性,

昂海松选择了使用比传统金属轻便不少的新型复合材料,来制作无人机的整体结构,

然后又采用了一种轻薄的材料仿造了蝙蝠的薄膜,

然后涂上了迷彩的涂装增加无人机的隐蔽性,大大提高了被雷达侦测到的几率。

文章图片8

最终,在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第一代蝙蝠仿生无人机问世了。

为了研发出这个仿生无人机,昂海松可谓是将自己的一切都投入了进去,

但令所有人意外的是,这架无人机在进行测试时,出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那就是当时为了提高无人机的灵活性,

它的全部材质基本上都选择了特别轻的材料,

这也就导致了它的稳定性差了许多。

就拿当时的测试来说,

最开始的时候,仿生无人机在昂海松的操作下,表现出了极为亮眼的表现,

不仅能够以极快的速度在空中做出各种各样的高难度动作,

更是能以极为精准的角度在各种障碍中穿梭自如。

正当大家认为,一种超越现代所有无人机的仿生无人机问世时,

一阵突如其来的大风将空中的仿生无人机吹的摇摆不止,

后来竟然直接摔到了地上。

文章图片9

捡起无人机后,昂海松并没有特别失落,

相反,他的心里还是比较激动的,

因为在他看来,仿生无人机最基本的结构和雏形已经完成,

接下来只需要不断的发现问题,然后去做出优化和创新就好了。

后来的一段时间,昂海松基本上都在试验基地待着,

就好像电影中的“疯狂科学家”一样。

可昂海松却不顾别人看待自己的眼光,

一心投入到下一代无人机的研发中,也很快取得了不少重大的突破。

相比于上一代,第二代无人机的造型也从蝙蝠变成了鸟,

虽然造型发生了改变,但是蝙蝠双翼的那些特点都被保留了下来。

已经极大的解决了“不抗风”的问题,

只要不是那种特别强烈的狂风,那么无人机都能够正常执行任务。

文章图片10

同时,这一代无人机还增加的声控和定位的功能,

在测试中,昂海松提前给仿生无人机设置好了飞行路线,

然后只是一声动嘴下了一句口令:

“进攻!”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新型无人机瞬间起飞,

然后就在漆黑的夜里,执行多种危险任务,

不光能轻松躲避开各种各样的障碍,

更能精准的进行地雷的爆破,并且毫发无损的脱离战场。

可以说,新一代的仿生无人机,已经能够完美的实现当时昂海松制定的目标,

并且还意外的在研发的过程中发现并运用了振翅原理,

这让许多国内外的军事专家分外激动。

文章图片11

要知道,昂海松发明出来的这款无人机,

基本上已经完全抛弃了传统无人机的构造,

像什么螺旋桨之类的传统飞行方式已经被完全抛弃,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架构。

如果说这个架构能够不断发展完善,

然后运用到未来的航天航空技术上,

那么很有可能制造出一款打破传统意义的飞行器,

如果这种架构的飞行器真的能够被制造出来,

那么将彻底颠覆现代航空航天领域的模式。

而等到昂海松的仿生无人机被上传到网络上以后,

也引起了各界网友的热烈讨论,

有人说:这种飞行器很有隐秘性,如果不仔细看的话,

完全就觉得这是一种正在飞行的鸟类。

文章图片12

也有人说:昂海松教授的仿生模拟器打破了传统,

将生物和机械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不仅具有生物特殊构造带来的性能提升,也有机械装备带来的铁血感和操纵感。

尤其是当外国的专家看到这样打破常规的仿生模拟器后,

更是直接向昂海松团队打来了电话。

电话中表示外国专家希望能够得到这样的技术,

如果可以的话,他们希望将这项技术只提供给自己,

哪怕他们付出巨大的资金代价也是可以的。

但是,昂海松教授听到后,

仅仅只是将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告诉外国专家后,

对方就再也不敢打扰他:

“我和我的团队研究了这么些年仿生无人机,从来就不是冲着钱去的,

我们只是想要为祖国贡献出一份我们自己的微薄之力,

只要国家需要,我随时都可以无条件的把我的技术交给他们,

但是外国人就算了,毕竟我是一个中国人。”

文章图片13

后来,昂海松教授重新设计了一款蝙蝠飞行器,

这款飞行器不管是侦查建模任务还是排雷防爆任务,

都能够轻而易举的完成,为祖国的的国防和灾情侦查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昂海松教授放弃了应有的金钱和荣誉,

一心投入到利国利民的科研当中,

我们应当满怀敬意,对他说一声:您辛苦了。

谨以此文,向所有和昂海松教授一样,投身于国防建设的科研人员致敬,

你们都是我们祖国最可爱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