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盘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密码是什么?

 童济仁汽车评论 2023-01-21 发布于上海

销量524.7万辆、同比增长79.8%、渗透率25.6%,这是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交出的答卷。在这些亮眼的数字背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哪些结构趋势?2023年增长的动力又在哪里?今天我们就来复盘2022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我们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2023年的发展,划定了三个关键词:

  • 插电混动
  • 主流人群
  • 价格战

1. 插电混动仍是2023年新能源的增长动力

进入2022年后,纯电动渗透率的增速放缓,全年在20%上下徘徊。三年来引领纯电动市场规模扩张两个标志车型宏光MINIEV和特斯拉Model 3,前者2022年销量同比仅增长5%,后者甚至同比下滑17%。


相比之下,销量同比增长136.8%的插电混动,2022年的渗透率从前一年的2.6%增长到6.2%。而且,插电混动市场的热销车型,都是主流尺寸以上车型,大车占了一多半。


大多数的主流家用消费者,尤其是二线以下城市消费者,短期内还难以接受价格偏高、跑不远、充电麻烦、续航飘忽不定的纯电动车,作为家中的主力车型甚至市唯一一台车。此时,插电混动不仅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且很长时间内都会和纯电动形成互补。比亚迪、理想、AITO垄断2022年78%的插电混动市场份额,也正是因为他们提供了高性价比、全场景适应、可供消费升级的产品。


2023年,插电混动依然是国内新能源市场重要的发展推动力。主流品牌如果在2023年还没有价格合理、纯电续航不低于100km、产品特色鲜明的插电混动产品,就很难弥补燃油车持续下滑的缺口。

2. 中低线级城市主流新能源市场仍有较大空间

2022年,一线城市的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达到了38.2%,其中上海和深圳都已经达到了45%。新能源渗透率最低的五线城市,也有15%的水平。


但是,一线城市2022年的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仅为36.8%,长期来看50%的新能源渗透率是一个平衡点。而其它线级城市2022年的新能源同比增长,基本都是翻番。新能源的向下渗透,也是一个长期趋势。

可如果我们再来看各线级城市热销新能源车型的结构,就会发现,三到五线城市热销的新能源车型,小微代步车仍然占了一半的比重,主流市场的新能源化仍然有较大的空间。


而这个市场的填补,与插电混动主流化、高性价比化的趋势密切关联。换句话说,中国新能源渗透率想要在25%的基线上再发展,就必须要依靠主流插电混动车型去迭代燃油车市场。

3. 价格战将成主旋律

特斯拉、AITO、小鹏的相继降价,拉开了2023年整个中型车市场,或者说就是20-30万元纯电动市场的价格战序幕。

这个价格段承接主流家用和高端消费的中间地带,是对成本与产品力均衡性要求最高的市场。大体量品牌率先掀起价格战,对于小体量品牌或者成本控制能力不够强的品牌,会面临两难的选择。


2023年,中国品牌在20-30万元的电动轿车与SUV,都将迎来产品的大年。一群“3+Y”式的产品组合将陆续出现。但面对特斯拉想要夺回价格标杆地位的凶狠进攻,成本控制将是2023年新能源品牌最大的考验。部分新势力品牌也会在成本的压力下,增加增程式车型的投放。

所以,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大主旋律,就是价格战。而价格战的背后,是尝鲜用户已经被挖掘殆尽,想要赢得更大规模的主流用户,在产品定义、营销取向上,都与过去完全不同。否则即便是投放再多的产品,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但仍然没有办法改变新能源洼地的现状。


当然,2023年中国品牌一定会加速“外卷化”,也就是把是国内好的新能源产品、模式与经验向外输出,在全球大多数区域的新能源市场方兴未艾时抢夺先机。而这也将是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时代改写全球汽车品牌地位、重塑全球市场格局的一次最佳机遇。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