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董卓到曹操到司马昭:乱臣贼子们“非同一般的特权”

 历史有话说 2023-01-21 发布于辽宁

各个朝代的乱臣贼子们,往往要先拥有各项特权,然后再一步步的谋朝篡位,这在三国时期尤其明显,比如董卓,比如曹操,比如司马昭,那么,这些权臣们需要哪些“非同一般的特权”呢?

第一个特权,入朝不趋。古代臣子在朝堂上向皇帝汇报事情的时候,是不可以像正常人那样走路的,而是必须以小碎步的方式进殿然后汇报,以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和臣子的毕恭毕敬,也就是说,一般的臣子,入朝得“趋”。但那些大权在握的乱臣贼子们,首先享有的待遇就是“入朝不趋”,想怎么走路就怎么走路,“想任性就任性,想倔强就倔强”,哪怕曹操们愿意,像螃蟹那样横着走也是他们的个性,像赵本山那样瘸着走也没人敢说个不字。好比你一个科员,去局长那里汇报工作,双手插裤子口袋里大摇大摆的进去了,汇报完,又双手插裤子口袋里大摇大摆的离开了,局长看你能爽?面对这种权臣,刘协、曹髦们自然是心里不爽,但大权旁落的他们,除了不爽,也就只能不爽了。


第二个特权,赞拜不名。这个是很好理解的,一般的臣子都要先在大殿外候着,然后等着太监大声传召“宣大将军司马昭觐见……”,而臣子一旦拥有了赞拜不名的特权,太监就得这样传召“宣大将军觐见……”,其实,这个特权的根源,是中国文化里的“为尊者讳”,有特权的人,他的名字也是尊贵的,是不能被其他人随意喊叫的。这就好比班主任想把一个学生叫到办公室,一般来说,可以直接叫“张伟来一趟我办公室”,或者“班长张伟来一趟我办公室”,但这位“张伟”一旦有了“赞拜不名”的特权,班主任就只能说“班长来一趟我办公室”,那种班主任的威严感瞬间就没了。而这种威严感的丧失,在汉献帝身上尤为明显,因为刘协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全凭丞相决定”。


第三个特权,剑履上殿。这个就是权臣标配的极致了,它的意思是大臣可以带着剑、穿着鞋去见皇帝,穿着鞋子还可以理解,但大臣带着宝剑去见皇帝,就不是一般的霸气且恐怖了。《水浒传》里林冲只是带着一口宝刀去了趟高俅的白虎节堂,就被捕下狱,其罪名便是“手持利刃,擅入节堂”,高俅只是个太尉,尚有如此尊崇,更不用说至高无上的皇帝了,但董卓、曹操、司马昭们,偏偏就敢于在这方面欺负、挑衅皇帝。剑是武器的典型代表,一旦权臣开了这个先河,其他大臣们也就只能噤若寒蝉了。尤其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董卓,带着剑进殿耀武扬威也就罢了,他对于胆敢反对自己的大臣,向来是“能动手咱就不吵吵”,拿着剑当场就是剁手跺脚、割掉口舌,可谓残酷至极。


结语: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就是权臣们的三项“非同一般的特权”,也有网友称之为“乱臣贼子篡权三件套”,拥有这些特权的位极人臣们的,从董卓到曹操到司马昭,无一例外,都走上了谋朝篡位的道路。在当时的蜀汉,诸葛亮同样掌握了不低于曹操等人的权力,军政大权均在手,“川蜀军政,无论巨细,悉决于亮”,但诸葛亮却始终恪守了一个人臣的本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无怪乎,诸葛亮会被后人万世敬仰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