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豫园 (二)豫园的建筑

 李平东方明珠 2023-01-21 发布于上海
图片
▲ 豫园门额原物

此豫园门额系明代遗物,

题于万历丁丑年(1577年)

款是“太原王穉登”。

豫园的建

本集目录

一、豫园的堂与厅

二、豫园的楼与阁

三、豫园的 

四、豫园的

五、豫园的

六、豫园的
七、豫园的戏
豫园建筑位置图

图片

豫园的建筑类别繁多,造型轻巧玲珑,灵活无定制;飞檐飞翘,曲线优美;结构奇巧,造景手法奇特;艺术装饰精巧细腻,雅朴自然。

图片

本集《豫园的建筑》特指除“砖雕门楼”和“廊”外的常见的园林房屋类建筑,如:厅、堂、轩、楼、阁、亭、榭、舫、戏台等共计37幢。(注:第一集漏记位于得月楼西南角的跂织亭,误写为36幢)


图片


一、豫园的堂与厅

豫园的《堂与厅》有:三穗堂、萃秀堂、点春堂、玉华堂、和煦堂、静观厅、可以观。


图片

厅和堂是古典园林中的主体建筑,装修考究,陈设精丽,屋顶多为歇山式或硬山式。厅堂建筑高大宏敞,正面向南,面阔三五间不等。南北柱间安装连续长窗以便观景,两侧作山墙或开窗。

图片


堂与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常将连在一起称之厅堂。结构上只有很小的区别:用长方形木料作粱架的称厅,用圆形木料作粱架称为堂。

图片

三穗堂
图片

三穗堂建于乾隆二十五年,五开间,堂高9米,华丽宽敞。

图片

▲ 三穗堂东立面 


单檐歇山式建筑,屋顶塑像左为拿着长矛的张飞,右为手持大刀的严颜。
图片

图片

▲ 三穗堂东南角

厅堂正门的8扇槅,扇裙板上雕刻着稻麦、玉米、高粱、瓜果等图案。


图片


图片


回廊四周,有8幅精美的泥塑漏窗。


图片


图片

图片

梁上高悬“三穗堂”、“灵台经始”、“城市山林”三块贴金匾额。“城市山林”匾,表示园主建园追求“身居闹市而有山林野趣”。


图片

《三穗堂》堂名寓意丰收。是豆米公所同行议事、定标准斛之所,俗名“较斛厅”,又是官府召集绅商传谕之处。


图片


图片  

萃秀堂

萃秀堂位于大假山东北峭壁下,清乾隆二十五年始建,乾隆三十五年竣工。


图片

道光二十三年(1813)转属豆饼业公所,经大规模修葺.建筑构件精粹,优雅峻洁,作为议事场所,并成为文人雅集和接待来沪贵宾的重要场。


图片
萃秀堂深隐于大假山北麓,面临峭壁,北倚高墙,古木交柯,佳卉盈庭,环境清幽淡雅,静座堂中推窗便可近观大假山景。

图片


图片

点春堂

点春堂建于清道光初年,五开间大厅,由花糖业公所建造。单檐九脊歇山顶,屋面坡度较平缓,正脊与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木结构承重墙,木门窗。幢建筑建于低矮的砖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外二圈组成,柱形都是圆形直柱,内外柱的柱径均相等。

图片

厅堂画栋雕梁,宏丽精致,门窗隔扇上雕刻戏曲人物,栩栩如生。堂名取宋代诗人苏东坡词句“望长安路,依稀柳色,翠点春妍”。咸丰三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在堂内设立城北指挥公署,起义失败,建筑遭严重破坏。同治七年重修,历时四载。

图片

门前一对石狮

图片

点春堂是仅存的小刀会起义遗址,现为小刀会起义历史陈列室。陈列着当年小刀会的兵器、自铸的钱币、文告等文物。

图片

中堂张挂晚清画家任伯年的《观剑图》,沈尹默书写的对联:胆量包空廊,心源留粹精。讴歌了小刀会的义举。

图片

点春堂后有临水槛,可凭槛观鱼,有匾额“飞飞跃跃”,字体飘逸洒脱。

图片

和熙堂

和熙堂歇山顶,方形的四面厅。四面厅是厅堂中最讲究、最高级的一种类型。

图片


图片

四方形,不砌墙壁,四面敞开。柱间安装连续长窗,可以四面观景,夏凉冬温。

图片

和煦堂之楹联:“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取自唐末诗人杜荀鹤《春宫怨》中的名句。

图片

和熙堂四面都是窗户,冬暖夏凉,可以全方位地欣赏庭院景色,南是假山,东是抱云岩上的静宜轩、听鹂亭,北是点春堂、打唱台,西是双龙戏珠门。

图片

堂内家俱,由南方的榕树根制作。两侧的麒麟和凤凰榕树根雕,雕刻十分精美,已经有三百年历史了。

图片


图片

和煦堂东侧有砖雕花墙绕成的小院,院内小山上有“听鹂亭”和“静宜轩”,十分幽静。

图片

北是打唱台和水石缭绕的假山抱云岩,抱云岩上有快楼。

图片

南是龙墙,墙前散置山石,配以玲珑多姿的树木。

图片

西是双龙戏珠门。

图片

玉华堂
 

玉华堂原为潘允端书斋,清道光年间重建,改名为香雪堂。八一三淞沪抗战时被日机炸毁。1959年重建,仍名玉华堂。

图片


图片

图片

玉华堂正对玉玲珑,以玉玲珑石上的“玉华”两字命名为玉华堂。堂上匾“玉华”两字,是明代文征明手迹集字。堂内家具为仿明代紫檀木画案等珍贵家具。

图片


图片

静观厅


位于内园大门东侧,是内园的主建筑,初名晴雪堂,乾隆四十一年为钱业公所所有,经几度整修,仍保持原建筑风貌。堂面阔5间,进深3间,堂基高爽,装饰华丽精美。

图片


图片


图片


▲ 静观厅西立面


单檐歇山式,屋顶有硕大“岳飞大战金兀术”泥塑。

图片


图片

厅内有“静观”和“灵沼渟峙”两块贴金匾额。静观之名,取古语“静观万物皆自得”,“动观流水静观山”之意。内园原先是城隍庙的花园,“静观”又是指道教修炼和认识万物的基本方法。

图片

“灵昭渟峙”匾额,灵,神灵,此指城隍神;昭,昭明、昭示,喻指阳间法纲。渟,清澈的流水;峙,耸立的高山。大意是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劝人从善。

图片

大厅东侧小院落中有一泓池水名九龙池,两侧曲廊回绕,树荫蔽日,修竹潇洒挺拔,环境幽深。

图片

厅前有两尊清代石狮,系整块青石雕凿而成。狮口内含一石珠,石珠滚动自如,却无法取出。

图片


图片

大厅前方有肖形假山,奇峰林立,堆叠多姿,正面一块大石如“寿”字,其他或如三官献寿,或如白鹿望月,或如蝙蝠飞舞,或如九狮盘球。据说静静观之,能辨出100多种动物形象。石峰间有许多百年古树。

图片

可以观


小型方厅,位于內园假山东墙外,北接洞天福地,南连别有天。

图片


图片

可以观斜对睡龙墙门洞,周围树木蔽天,山石秀润,精致幽静。对面花墙上有唐朝名将《郭子仪百岁祝寿》的砖雕。

图片

砖雕《郭子仪百岁祝寿》


图片

二、豫园的楼与阁

豫园的《楼与阁》有:卷雨楼、万花楼、藏宝楼、会景楼、得月楼、藏书楼、涵碧楼、观涛楼、还云楼、快楼、听涛阁、老君殿、延清楼,共十三幢。
园林中高大多层的木结构建筑称“楼”或“阁”,其造型丰富多样,两层之间没有腰檐的称“竖楼”。

图片▲ 竖楼--观涛楼

“阁”的造型比“楼”轻盈、通透,四面开窗,每面可向前凸出,屋顶随体形高低错落、互相穿插,成若干个大小不同屋顶的组合,此起彼伏,艺术效果突出。故临水建的阁又称“水阁”。

图片

▲ 听涛阁


仰山堂与卷雨楼
是同一幢楼
清同治五年(1866年)建的两层建筑,位于三穗堂北侧,前后相隔很近,仅是一个很窄的小弄。其底层称仰山堂,上层为卷雨楼。

图片


图片


豫园建筑的设计是不按定制,十分灵活的,仰山堂实际是一幢楼,只是楼上的建筑被称之卷雨楼而已。其屋顶是攒尖顶与歇山顶、卷棚顶的串联组合。底层仰山堂的四角,每角有3个翘角;楼上四角,每角有4个翘角,共计有28个翘角,这是很少见的。

图片

底楼的仰山堂共5开间,后有回廊。坐在临池曲槛上可小憩,望对岸大假山的山景,池中倒影可鉴。

图片

底层堂中有“此地有崇山峻岭”匾,为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句子。点出这是观赏大假山的佳处道出这里是观赏大假山景色的绝佳处。

图片

“仰山堂”堂名的出处有三层。一是仰视高山,这里的“高山”指的是楼前的黄石大假山;二是《诗经》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诗句;三是这里曾供奉过孔子的神位,表达对孔子的敬仰。

图片

卷雨楼为曲折楼台,飞檐高翘,精雕细刻。取王勃《滕王阁序》中“珠帘暮卷西山雨”之意,雨中登楼观大假山,烟雾迷蒙,山光隐约,犹如身入雨山水谷之中的。

图片

三穗堂与仰山堂之间的小弄的两端是两堵粉墙。两面墙上都有汉瓶形的洞门,汉瓶是佛家八吉祥之一,“瓶”又与“平”同音。寓意平平安安,意为“出入平安”。

图片


图片


敦厚堂与会景楼
是同一幢楼

建于同治九年,二层歇山顶建筑。楼下大厅称“敦厚堂”,二楼是名“会景楼”,登楼可观全园景物,故名“会景”。

图片

会景楼位于豫园中央,三面环水,登楼可观全园景物。楼周围植香樟、石榴、紫薇、红枫、罗汉松等。

图片

敦厚堂四周有回廊


图片


图片

绮藻堂与得月楼
是同一幢楼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初建,光绪十八年(1890年)由布业公所重建。楼下大厅称“绮藻堂”,二楼是名“得月楼”,楼上画梁彩栋,修廊曲栏,内供奉布业祖师黄道婆神像。堂檐下有100个不同字体的木雕“寿”字,称为“百寿图”,富有民族特色。

图片

得月楼是园中最高大的两层建筑,底层绮藻堂以“水波如绮,藻彩纷披”而名。因楼两面临水,取“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意,二楼名“得月楼”。

图片

▲ 得月楼 南立面

图片

▲ 东立面

图片


万花楼
花神阁遗址,改建西园后称“万花深处”,是西园胜景之一。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为饼豆业公所重建,主要用于祭祀活动和同业议事,以人神仅咫尺相隔而名“神尺堂”,1950年后恢复“万花楼”名。

图片

万花楼位于复廊左侧,楼两层,精雕细镂,造型美观。

图片

图片

楼下四角有梅兰竹菊图案泥塑漏窗。

图片


图片

回廊围栏雕饰“暗八仙”。“暗八仙”即八仙手中所持的八种法器:宝剑、葫芦、芭蕉扇、宝笛、檀板、荷花、鱼鼓花篮。

图片

四周多回廊曲槛,三步一折,五步一弯,廊旁的白色粉墙边依墙缀以石峰,栽植翠竹。

图片


图片

楼前有古树两株,右侧的银杏树高达14米,相传为潘允端的父亲潘恩种植,历400多年;

图片

左侧的广玉兰也有200年树龄。

图片

楼南面有湖石假山。

图片

藏宝楼

点春堂北有藏宝楼,上下各5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从北到南:点春堂、古井亭、藏宝楼

藏书楼


藏书楼(又名绿杨春榭、书画楼)位于得月楼对面,上下各五楹,光绪年间重建。清末这一带曾是有名的书画市,上海一些书画家组织的“书画善会”经常在楼上聚会,展出作品,楼下专卖古书和国画,故又书画楼。

图片


图片


图片

▲ 南立面

匾额:绿杨春榭

图片


涵碧楼

据记载明代豫园曾有涵碧楼,“涵碧”一词取自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2003年涵碧楼重建时用了200立方米楠木,全部取自缅甸深山老林中的黑心楠木。这种楠木密度高,耐腐蚀,纹理清晰,芳香扑鼻,因此涵碧楼又被称为是“楠木厅”。

图片

涵碧楼是一座高10米的二层楼建筑,平面成“十”字形,四周开敞。

图片

屋顶是三个歇山顶并联组合,脊饰丰富多彩。

图片

涵碧楼的匾额“鸢飞鱼跃”,原挂在清代城隍庙内。

图片

楼内的楠木家具系清代精品。

图片

楠木太湖石“归云峰”

图片

梁枋雕刻的100幅《百花图》,雕工极为精美。

图片

图片

成全本西厢记

图片

图片

门扇雕花

图片


图片

观涛楼

位于静观大厅西南侧,背靠城隍庙大殿,为全木结构,危栏曲槛,古色古香。楼三层,高十多米,全楼建造时没用一根铁钉。观涛楼是豫园中楼层最多的建筑,也是清代城东最高的建筑物,登楼可观赏昔日“沪城八景”之一的“黄浦秋涛”,楼名从此而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还云楼

还云楼内横匾“还云”,为清末上海名绅姚文题识。还云楼原为上海钱业公所产业,豫园、内园屡遭战火破坏,而此楼却免遭劫。

图片


图片


图片▲ 还云楼北立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延清楼北立面,延清楼与肖形假山

靠得很近,空间极为窄小。

听涛阁

阁的造型比楼更为轻盈、通透,四面开窗,平面常呈四方形或对称多边形,如六边形、八边形等。屋顶随体形高低错落、互相穿插,听涛阁屋顶是歇山顶与攒尖顶组合。

图片

听涛阁建于2003年,取“此处近黄浦江,涛声似可听闻”之意。“听涛阁”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两层建筑。朝南一面,下面是抱厦,上面是雅室。阁顶有一只单腿独立的仙鹤堆塑,仙鹤有长寿的意思。听涛阁的北部成了展览厅。很多有意思有底蕴的展览在这里举办。

图片

老君殿


老君殿的建筑飞檐翘角,层层叠叠,虽以殿为名,其实是一座楼阁,与道教中色彩浓烈的道观殿堂的结构区别很大。旧时因供奉太老君故取名老君殿,现为工艺品商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快楼与延爽阁


打唱台东南有小假山抱云岩,水石缭绕,洞壑深邃。假山上有个玲珑剔透的两层亭阁式的小建筑,上层名“快楼”,下层称“延爽阁”。

图片

远处望去,快楼似入云霄,飘然若琼楼仙阁。快楼内有一楹联:“曲槛遥通沧海月,虚檐不隔泖云峰。”联意为,登此楼,曲折的栏杆可以通往遥远的沧海明月,凌空的飞檐可与松江的“九峰三泖”相连。

图片

三、轩

豫园的轩有:九狮轩、两宜轩、静宜轩、学圃。

轩,四面空透的建筑,常建于园中次要位置,环境较安静,或是作为观赏性的小建筑。

九狮轩

1959年重建豫园时,拆去民宅,凿池垒石,池北筑轩,池东南有会景楼。

图片

九狮轩是一座敞开式的建筑,半临池上,前有月台,登台近水,可凭栏观赏荷池中的游鱼。轩西一片杉树,轩东修竹万杆,满目青翠。

图片


图片

两宜轩


两宜轩位于复廊南侧

图片

面山对水,观山观水两相宜。

图片


图片

静宜轩

静宜轩位于和煦堂东侧,在砖雕花墙绕成的小院内的小山上。坐在轩中,望漏窗之外的景物隐约可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学圃

学圃是个方形小轩,位于点春堂东北角,紧挨着豫园围墙的小山上。

图片


图片

湖石堆砌假山,山下有洞,流水萦洄成一水池,池畔绿荫环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榭

榭,为观赏水景而设,与水面俯近,基部石粱柱伸入水中,上层建筑形体低矮扁平,造型轻巧,似凌空于水上,临水立面开敞,设坐槛或鹅颈靠,以便休憩,凭栏观景。

豫园的榭:鱼乐榭

鱼乐榭跨于溪流之上,后傍游廊,左靠复廊。

图片

鱼乐榭的面积很小,在临廊的一面设置了一面镜子。院中的假山绿树、小溪粉墙全都映射在镜中,扩展了游人的视野。

图片

▲ 镜子里的我,对着镜自拍

鱼乐榭突出溪流之上,凭栏观鱼,自然领会小榭取名“鱼乐”寓意。当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取名“鱼乐”蕴含着园主人对庄子的仰慕和避世隐逸的心情。

图片


图片

榭前小溪,长仅数丈,一饰有漏窗和半圆洞门的粉墙,横跨水面,小溪从拱型墙下淌去,让人产生“小溪不知流向何处”的遐想。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在有限的空间里,采取分隔方法,可以产生空间无限的艺术意境。

图片

鱼乐榭旁有一株已度过三百多个春秋的紫藤,老枝虬干,生机勃发。每年初春时节,枝条上绽满白色的小花。

图片

五、亭

亭造型多样、布设灵活、小巧秀丽、玲珑多姿、因地而宜,可建于山上、林中、路旁、水际、廊中间及靠墙半亭。亭用于休憩凭眺,遮阳避雨,是园林风景的重要点缀。豫园里的的几座亭各具特色。
豫园有:古井亭、听鹂亭、流畅亭、凤凰亭、耸翠亭、跂织亭、望江亭、挹秀亭。

望江亭、挹秀亭

大假山山顶的望江亭与山麓的挹秀亭。

图片

古井亭

点春堂北的八角亭称“古井亭”,亭中有一口明代古井,井栏是明嘉靖年间旧物。

图片


图片


图片

▲  在学圃看古井亭、藏宝楼(右)后点春堂(左)

图片

图片

听鹂亭

从和煦堂东侧砖雕花墙的门洞进入小院,沿小山石磴向上几步即到听鹂亭,听鹂亭的北侧有静宜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流畅亭


流觞亭位于南浣云水池西北岸。遥想1700多年前,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曾在三月初三在兰亭邀请诗人墨客列坐曲水之旁,饮酒赋诗,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盛事,各地园林如有曲水,便纷纷效仿建流觞亭。

图片

水池南岸是浣云假山,低水处蜿蜒曲折浅水露矶,有几块露出水面的“汀步石”。

图片

流觞亭东侧贴水建有二座三曲平板桥,人在桥上走,如同凌波而行,踩水而过。

图片


图片

凤凰亭


凤凰亭有二层,底层有三面粉墙,南面底层没有外墙有巨石突出。上凤凰亭二楼,须沿着亭东的石蹬踏垛而上。

图片


图片

图片

耸翠亭


耸翠亭耸立于观涛楼东面假山上。

图片

耸翠亭是由两个形体相同的亭组合而成的双层组合亭。

图片


图片


图片

底层置石桌、石凳,亭内一匾“灵木披芳”,周围林木青翠。

图片


图片

跂织亭

位于得月楼和藏书楼之间的西廊中间,光绪二十年(1894年)布业公所为纪念古代纺织家黄道婆而建。

图片

六、豫园的舫 


舫是园林中临池畔而建、伸入水中的船形建筑。完全建在陆地又称旱舫。一般由前舱、中舱、尾舱三部分组成。而豫园的两个舫均建于旱地上。

亦舫

萃秀堂东墙外,复廊北面的亦舫相当精致,形状如船舫俗称船厅。

图片

石砌台基的雕刻上略示了船舷形,和合窗仿佛船窗,整个体形及其空间,略如画舫的组合和分隔。在“亦舫”题名的联想下,虽然身处无水的环境之中,亦可启人以置身画舫、荡漾于碧波之间的浮想。

图片


图片

船舫(南亦舫)


位于內园假山南坡上,船舫前地面的铺饰了波浪纹,仿佛船舫正航行在波涛之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七、
打唱台

点春堂面对一座小戏台,镂金错彩,式样精巧,名“凤舞鸾吟”,俗称打唱台,是当年花糖业公所宴请演唱和岁时祭供之处。

图片

戏台依山临水,半跨池上,建筑精致幽雅。台前的垂檐雕刻细腻,涂金染彩,式样精巧。

图片

打唱台正中壁上平置郭沫若
1961年游览豫园时写下的诗篇
小刀会址忆陈刘,
一片红巾起海陬;
日月金钱昭日月,
风流人物领风流;
玲珑玉垒千钧重,
曲折楼台万姓游;
坐使湖山增彩色,
豫园有史足千秋。

图片

打唱台四面均有楹联,以东南西北与春夏秋冬搭配,分别描绘四季景象。

图片

东云: 
大地春回看处处柳眠兰笑;
小园宛住听声声燕语莺歌。
南云:
一曲薰风允矣阜财能解愠;
三生拳石宛然含笑共争妍。
西云:
花扫闲阶仰仙子凌波未去;
榻悬高阁迟诗人扶杖遨游。
北云: 
遥望楼台斜倚夕阳添暮境;
闲谈风月同浮大白趁良辰。

古戏台

古戏台位于《曲苑》内

图片

令人赞叹的《园林第一台》
始建于1888年,
原属位于河南北路塘沽路
沪北钱业会馆。
1974年会馆市政拆除
会馆的北戏台迁入《內园》
1988年9月复建对外开放。

图片

▲ 位于內园的《园林第一台》

坐南朝北,单檐歇山顶,脊饰精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沪北钱业会馆
原有南北两个古戏台
南戏台名为“百鸟朝凤台”
迁至嘉定汇龙潭公园,
戏台下加建石台座。

图片▲ 位于嘉定汇龙潭公园的

《百鸟朝凤台》

上世纪30年代
沪北钱业会馆
改名为钱业中小学,
后更名钱业中学
和塘沽路第二小学。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