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LE童博汇·微课堂 Vol.2丨上海自然博物馆《野孩子教育手册》案例分享

 灯下悦读 2023-01-22 发布于广东

去年,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儿童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编制的《中国儿童博物馆教育实践指南(2021版)》发布,立足儿童博物馆教育实践,从空间、展览、活动、服务、人员五个方面梳理了现存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应对策略,并尽量给出有参考价值的相应案例,力图打造一件实用的工具,在博物馆一线工作者思考、策划儿童教育时,为他们提供整体框架和专业依据,帮助他们扩展视野、打开思路。

《指南》篇幅有限,无法展开介绍各个案例的内容和亮点。为了给博物馆一线工作者提供更直观、更详细的参考, 同时,也为各场馆或团队提供成果展示和经验分享的机会,ELE童博汇·微课堂将推出一系列《指南》优秀案例分享视频,并在社群中组织相关讨论,以促进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

《指南》提出,在服务方面,我国儿童博物馆教育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一些博物馆没有提供延展服务,不利于儿童和家庭观众在来馆前预习相关信息和离馆后继续学习。本期ELE童博汇·微课堂介绍的是上海自然博物馆的《野孩子教育手册》案例,重点针对儿童观众服务,特别是延展服务这一话题,和大家一起探讨儿童博物馆教育的实践方法。

案例简介

“野孩子/YEAH KIDS”是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根据分众化教育原则,专为3-6岁儿童及其亲子家庭打造的原创教育品牌。该品牌于2019年6月1日正式推出,通过探究课程、主题参观路线、酷玩学习单、亲子互动展览、表演秀、户外体验等六大活动类型,带领受众感受自然之乐,创造难忘体验,发展自然智能。
《野孩子教育手册》是对“野孩子/YEAH KIDS”教育品牌旗下一系列原创教育资源的系统梳理和整合,包含探究课程、主题参观路线、酷玩学习单、表演秀、亲子互动展览、家长项目六大版块,是上海自然博物馆首次推出的专门针对3-6岁儿童及其亲子家庭的线上教育资源包,旨在为亲子家庭提供一份完整的“野孩子”教育资源清单,帮助家长更科学地引导孩子体验和游玩博物馆。

分享嘉宾

朱莹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现任上海科技馆自博馆展教中心教育研发部副部长,主要从事博物馆教育相关工作。在《科普研究》《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科学教育与博物馆》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篇,出版科普著作4部,并获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二等奖、全国科普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展评一等奖、优秀科技辅导团队等奖项荣誉十余项,入选2021年度上海市扬帆计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