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子怀双胞胎8个月,因心疼丈夫帮忙干活,如今恨不得抽自己耳光

 乙图yiphotos 2023-01-22 发布于安徽

点击视频,了解更多

“要是世界上有时光机,我一定要回到生孩子的前一天,狠狠抽自己耳光。”病房里,妈妈张秋凤边说边流泪,语气中透露着深深的悔恨。2012年,张秋凤检查出怀了双胞胎,夫妻俩对于即将到来的两个新生命期待不已,可是由于张秋凤的一次疏忽,发生了让她后悔一辈子的事情。图为张秋凤和儿子梓涵。

张秋凤一家来自云南曲靖的一个小山村,以种地为生。2012年8月正赶上农忙时节,怀孕8个月的张秋凤本想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帮丈夫减轻负担,谁知因为劳累过度导致了羊水早破。随后她被紧急送医,早产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图为梓涵在做治疗。

两个孩子出生后由于缺氧立即被送往新生儿病房抢救,一周后又出现黄疸偏高的情况,并且哥哥肺部有泡沫需要换血。当时由于情况紧急,夫妻俩立刻给两个孩子转院到曲靖市人民医院。好在经过24天的治疗,两个孩子顺利出院。就在全家都沉浸在喜悦中时,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图为梓涵在锻炼走路。

哥哥梓涵在1岁时,妈妈发现他发育比同龄的孩子差很多,弟弟小豪已经能自己走路了,梓涵不仅不会走路,甚至东西都拿不住。张秋凤意识到不对劲,立刻带着梓涵到昆明儿童医院检查,结果梓涵被确诊为脑瘫。图为张秋凤在洗衣。

“都是我的错,我不该去干那点活儿,是我害了我儿子一辈子啊。”张秋凤抱着梓涵坐在椅子上崩溃大哭,不停地责怪自己。

虽然梓涵的病可以通过长期的康复治疗得到改善,可治疗的路远比妈妈想象的要艰难。仅仅住院1个月就花了上万元,一段时间以后梓涵病情还没有改善,借来的钱都花光了,无奈之下妈妈只能带着梓涵先出院。图为医生在给梓涵做治疗。

由于无法带梓涵住院治疗,张秋凤一直生活在愧疚中。看着儿子到4岁了还不会走路,张秋凤急得每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幸运的是2018年,她打听到曲靖的一家康复医院能为梓涵做康复训练,还有费用补贴。张秋凤好像看到了救命的稻草,立刻挨家挨户借钱带着梓涵入院治疗。梓涵的爸爸则一边种地挣钱一边照看小儿子。图为梓涵在做康复训练。

开始治疗后,梓涵每天要接受各项治疗。“再坚持坚持吧。”这句话已经成了张秋凤的口头禅。每次自己太累却又看不到梓涵的进步时,她总是这样支撑自己;每次梓涵因康复训练的痛苦想放弃时,她总是这么鼓励儿子;每次面对医院的催缴通知时,她也总是这么安慰丈夫。图为梓涵在学写字。

在张秋凤长期坚持下,经过专业的治疗,梓涵渐渐能自己站起来了。在梓涵能站稳以后,医生牵着他的手带他向前走,张秋凤在旁边满怀期待地看着。在张秋凤鼓励的眼神下,梓涵迈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步,虽然走了几步之后重心不稳摔倒了,可是这短短的几步路却足以让张秋凤喜极而泣。她胡乱地抹着眼泪,更加坚定了要治好儿子的决心。图为张秋凤带梓涵去做治疗。

到现在,经过3年的治疗,梓涵终于能自己扶着墙走几步路了。每次梓涵在家里训练走路时,弟弟小豪总是陪在身边不停地鼓励他,“哥哥加油,等你治好病能走路了,我们一起去村头的空地抓蝴蝶放风筝,还能和小伙伴一块捉迷藏。”梓涵听着弟弟的话,眼睛里好像有了期待的光,这是他从未感受过的快乐,于是更加卖力地锻炼。张秋凤在旁边看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嘴角不自觉地扬了起来。图为梓涵的矫正鞋。

小豪描述的画面又何尝不是张秋凤的向往呢?她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可以实现的。可是现实的窘迫却让张秋凤重新陷入了绝望,梓涵做康复治疗以来,张秋凤一直陪着他,家里只有梓涵爸爸种地维持生计,微薄的收入实在难以支撑梓涵高昂的治疗费用。周围的亲戚朋友在借过一圈以后,谁都不愿意再借给他们家这个“无底洞”了。图为梓涵在接受治疗。

“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盼着梓涵能康复,有一天能像家里的弟弟一样活泼地玩耍,能上学读书。现在坚持了这么久,我终于看到了希望,要是因为没钱放弃治疗,我这辈子都没法原谅自己。”张秋凤说起儿子梓涵声泪俱下。图为梓涵在做康复治疗。原创作品,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