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0年代期间,华国锋都做了什么事情,先后三次受到毛主席的赞扬?

 冬不拉拉 2023-01-22 发布于安徽

毛主席将华国锋调到中央来,让他主持国家政务,这并非临时起意之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其实早在华担任湖南省委高干的时候,主席就已经注意到他了,并先后三次因不同的事表扬了他,称他工作做得好,是一个能担当大任的好同志。

图片

众所周知,华国锋很崇尚主席提出的群众路线,他虽然贵为一省父母官,但却从来不喜欢坐办公室,他更喜欢去实地考察,和老百姓们面对面交谈,这样了解到的信息更加全面、具体。当然,华国锋到了基层也不摆架子,总是很和善。到了饭点,地方的县委或者公社会邀请他去吃“小灶”,但他却一口回绝,坚决要“派饭”。

所谓“派饭”,就是由公社指定一户人家管华国锋的伙食。华国锋到了老乡家里,从来不会坐着等饭吃,而是会帮着老乡一起做饭,期间还会和老乡聊天、拉家常。吃完饭之后,华国锋总是会主动帮助老乡收拾屋子、打扫卫生。临走时,他还会给老乡留下伙食费,绝对不会白吃白占。老百姓很喜欢华国锋的行事作风,亲切的称呼他为“华书记”。

图片

1962年年底,他来到毛田公社蹲点,这里曾经搞过包产到户,但效果很不理想,后来大家又重新聚在一起,成立公社,集体劳动。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素材,于是便将其撰写成一份报告,呈递到党中央去,将该公社立为社会主义与集体化的样板。后来毛主席到湖南考察的时候,想去毛田转一转。

华国锋表示那里地处偏远,路况又不好,没法坐车过去。主席哈哈一笑,表示省委可以派一辆牛车载自己过去。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主席最终放弃了去毛田的想法,不过他对于华国锋贴近群众的工作态度还是十分满意的,当面对其予以表扬。

图片

次年,华国锋为学习广东农业改革的相关经验,带领一个干部团专门南下到粤地考察。回到湖南之后,他当即提笔写下一篇报告交给党中央,其中提到了要克服自身的骄傲情绪,怀着谦虚的态度去外地学习,博采众长、引为己用,如此方能取得长足进步。毛主席很赞同华国锋的观点,立即号召全党向他看齐。主席还表示,华此举有利于促进人民政权发展,是解决当下各种矛盾、问题的最佳方法论。

1964年,华国锋为了解决主席家乡的引水灌溉问题,组织了10万余民工开凿水渠,构建水利工程。期间,他一心扑在工地上,与民工们同吃同住同干,即便再苦再累也没有一句怨言。经过大半年的苦干,此工程顺利完工,惠及两岸数百万农民。毛主席得知此事后,第三次发来表扬信,称赞华是一个实干家,是人民的“好帮手”。

图片

动荡开始后,华国锋对于“左”一直都持保留意见,他也不喜欢省委的领导去参与什么所谓的“革命”活动,另外,湖南省成立革委会的时间是非常晚的,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华国锋的态度。毛主席对于这一点还是比较欣赏的,他认为华国锋是一个怀有理性的干部,对他的喜爱、信任由此再添三分。1971年,周总理生病,而其他人又太过于年轻,没有能力分担政务压力。毛主席思前想后,决定将华国锋调进中央工作。

往后几年间,主席更是频繁提拔他,显然有将他立为接班人的意思。1976年,毛主席推举他为党内第二人,并让主管军委工作的叶帅辅佐他,这摆明了是要让他挑大梁。毛主席去世之后,他迅速将王洪文等人收拾掉,结束动荡,而后将邓公请出山。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一边主持经济恢复工作,一边逐渐将大权移交给邓公。1981年,他正式宣布隐退,人民政权接下来将由邓公掌舵。2008年,这位忠诚的好同志因病离世,时年87岁。

图片

华国锋真正贯彻了执政为民的理念,不论当多大的官,他的心里最牵挂的还是老百姓,他所做一切也都是为群众谋福利,他从来没有过一丁点私心。在国家危若累卵之时,他勇敢站了出来,力挽狂澜,帮助人民政权虎口脱险。后来,叶帅连同政治局的同志联手推举他暂代国家领袖一职,但他却没有因此贪恋权力,最终选择急流勇退,将中国托付给邓公,这份淡泊名利的精神值得赞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