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准测绘领域要有“中国制造”

 飞翔eagi56anp0 2023-01-22 发布于上海

原标题:精准测绘领域要有“中国制造”

晨报记者 李 芹

城市变化日新月异,马路纵横交错。有车一族自驾出门在外,面对陌生的道路,没有导航可不行。不过很多司机发现,导航的精确度有待提高,明明导航显示目标就在眼前,可就是怎么也找不到。这是为什么?

原来,GPS卫星主要是用来协助美国完成军事目的,因此开放给民用的精度有限,一般就几十米。所以,这些年来,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延平一直致力这样一件事:借国家大力推进北斗卫星系统应用的东风,开发属于中国自己的核心板卡和核心产品。

“振兴中华、测绘天下”

1991年,赵延平从浙江大学光仪系激光专业毕业,1997年初,他有了赴美工作和学习的机会,那也是他深入接触GPS等测绘行业高精准仪器的时候。

1998年底,赵延平回国开始自主创业之路,“那时候代理一些美国的设备和仪器,说实话钱真赚了不少,差不多一年一两千万元”。如果赵延平继续这样做代理,时至今日,相信他早已实现了“赚1个亿的小目标”。

2003年,赵延平创立公司,做自己的GPS接收机。公司取名时,他的脑子里突然蹦跶出“振兴中华、测绘天下”,于是,公司得名“华测”。

经过700多个日夜的不断研发与测试,2005年,中国第一台毫米级双频GPS测量接收机X90诞生了。在受到市场认可后,进口GPS设备在中国的价格应声而落。

主板在南极终获认可

可这并不是赵延平的目标。因为,GPS的接收机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主板还是被国外所垄断,“核心技术没有,何谈与国际企业抗衡?”

出国考察、聘请专家、培训交流、买来进口主板反复研究、进口先进设备不断测试……除了吃饭睡觉,赵延平天天泡在公司里。从2003年公司创立,一直到2005年启动这个项目,前前后后大约5年多的时间,全靠他挪腾自己的银行卡给公司不断注入血液,总投入大概在七八千万元。

2010年4月,华测GPS随南极科考队员圆满完成第26次南极科考任务。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在-60℃的极端低温下,华测自主研发的OEM主板的GPS接收机经受住了考验。

再次突破外国公司垄断

北斗导航大家想必不陌生,其目标是将卫星导航定位精度增强至毫米级。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建设北斗卫星信号地基增强系统,但当时建立省级大型地基增强系统需要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大型参考站建设的技术被美国和瑞士的两家公司垄断,特别是软件方面,我国基本上是空白。

为获取这方面的技术资料,赵延平去美国考察学习。偶然间,他得知圣地亚哥一位专家手中有一套软件对他们的研究可能有所帮助。他想立刻赶往圣地亚哥,可惜当日雷暴雨,所有航班停飞。于是,他借了辆车,星夜狂奔,终于用诚意打动了这位专家。

最后,华测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开发成功了,再一次突破了外国跨国公司的垄断。从去年底至今,16个省中的12个省级北斗地基增强系统都选择了华测。

北斗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无人驾驶汽车、国家国土边界测绘、精准农业应用等。

中国有很多越江大桥,遇到重型卡车经过或者台风天,桥梁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华测研发的桥梁形变领域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就可以达到实时监控的效果。目前,东海大桥、长江隧桥、江苏润扬大桥等都采用了这套系统。

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为防范泥石流灾害再次发生,国家要尽快在舟曲全县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设立国家预警二级平台。华测研发的监测项目在舟曲救灾及灾后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