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民国到2010年,界首电话发展史

 界首柴大官人 2023-01-22 发布于安徽
〔长途电话〕民国年间,县境各乡镇驻地均有1条通往属县长途专线电话,各接单机1部。分别是界首镇至太和县,刘兴镇至临泉县,光武乡至太和县,荣庙乡至临泉县,蒋芦乡至太和县,田营乡至临泉县,大桥乡至太和县,任寨乡至临泉县,皂庙镇至沈丘县。
民国31年(1942年),河南省于皂庙镇设立电信局,通往其省内60多个县、镇,业务开展有普通、加急、预约定期通话等。是年日本侵略军侵占中原战起,界首以西周口、漯河等诸重镇相继失陷,通话一夜受阻中断。国民党军、政、特驻界首三镇机关均架线装机,至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机关撤离,电话线机随之撤除。

解放初期使用的容量10门的电话交换机

民国36年10月,县境解放,界首市民主政府设电话班,安装1台20门磁面交换机),供市属机关联络,长途通太和、临泉2县。1952年底电话班并入邮局,长途、市话两台分设。长途台为20门磁面交换机),1953年开通阜阳长话。1955年开通河南省沈丘县二级省际长话。1956年增设(ZD—1—1)型单线载波机并开通至阜阳长途载波电话。1971年20门磁面交换机易为30门,同时开通至阜阳实线电话。1973年添置两端(13—84)型单路载波机开通对阜阳两条载波话路。1978年改两端单路载波机为(ZM202型三路载波机),增开至合肥载波长话。1981年添置晶体管12路载波机。1984年有长途话线8条,其中至阜阳5条,至合肥、太和、沈丘各1条。1985年主要设备有载话终端机4部,其中单路2部,3路1部,12路1部,总容量17。为确保长话畅通,1981年底装置15千瓦汽油发电机2台(10千瓦、5千瓦)交通稳压器交直流配电盘各1台,硅整流器各1部,作为后备电源,以备急需。
1986年,界首邮电局有长途业务电路12路,其中实线4路,载波8路,多数为省内二级干线。用于长话的磁石交换机有12门,长话载波机的对端多为阜阳邮电局,其次是合肥电信局和太和、沈丘、周口等邮电局,为缓解出口长话的线路不畅,1989年10月,界首邮电局又增开至阜阳的高12路载波机,并增加界首至蚌埠、界首至涡阳的人工电话各1条,20世纪90年代,由于界首开通了自动电话,长话业务量节节攀升。

早期使用的磁石电话机

1986年,长途来去话务量13.71万张,1990年的来去话业务量达到22.66万张,增长一倍有余。传统的载波架空明线远不能适应长话发展的需求,1993年3月,阜阳一太和一界首-临泉数字微波开通正式投入使用,界首建微波通信枢纽站1个,安装微波设备为WS707型微波机,两个波道,一主一备。每个波480个话路,长途传输实现数字化。1994年,微波电路又扩容480路,主备同时开放,到1997年5月,界首的长话传输开始使用更加先进的光纤通信,容量达到1890路,界首实占660路,微波通信设备转入备用状态,1998年底该设备拆除。由于光纤通信不受雷电、雨雪恶劣天气干扰,传输质量高,话音清晰,1997年长话业务收入达到562万元。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使用的拨号电话机
1986年初,界首邮电局开始实行新的长途电话业务规程办理国内长途电话业务。
长途电话分为:(1)代号电话;(2)特种电话;(3)紧急调度电话;(4)政务电话;(5)普通电话;(6)公务业务电话。国内长途电话按照不同的处理办法又分为呼号、呼入和传呼三种。
1989年10月,由于界首邮电局开通了自动电话,长途电话也同时实现了直拨。因为长途电路紧张,对部分长途有权用户实行有偿使用,每月使用费10元,开户费15元。1994年开通程控电话后,又放开了部分国际长途直拨业务。国内长话全部实现直拨,取消了对长途直拨的有偿使用费用。1995年4月,界首长话并入阜阳邮电局,本地网号码升至7位。1998年,界首邮电局的长话(含国际及港、澳、台)收入达到452.63万元。1998年9月,界首邮电局开通了电视电话会议终端设备。

上世纪80年代前使用的人工电话交换机

由于界首长话的交换设备从磁石交换机换成共电交换机直到现在的程控交换机,通话质量逐步提高,长话资费也不断进行调整,1986年,国内长途电话资费按通话空中直线距离,全国分成13个级别,根据不等呈递增的空间距离划分收费级别,最低每分钟0.05元,最高每分钟1.20元。

上世纪90年代使用的按键电话机

1987年由通话距离的13个级别调整为12个级别,为加快长话的发展和技术更新筹集资金,从1988年10月,长话开始收取附加费,每分钟0.1元。1993年调整为每分钟0.20元,1994年又调到每分钟0.30元。由于全国通信网的不断优化,1998年,全国长话通话费只分三个级别,即省内每分钟0.90元,省际800公里以内每分钟1.10元,800公里以外每分钟1.30元。2001年起,长话通话费不分距离,一律按每6秒钟0.07元计算话费,不足6秒钟的按6秒钟计算。长途电话实际优惠时段,即00:00~7:00,按6折收费,费率为0.04元/6秒(不分工作日和节假日),人工长途电话每分钟0.70元。

〔市内电话〕市内电话1952年始设,一台40门磁面交换机,单机41部(内有同线单机)。1955年增到112门,1959年有280门(包括颍河南岸邮电所30门交换机,1979年达6部座席550门单机368部。1980年交换机全面更新,颍河南岸邮电所座席迁至局内,6部座席600门,单机421部。1984年安徽省邮电局调拨给县局100门交换机1台,单机增至498部。1985年有磁面交换机总容量800门,实占容量700门,单机538部。
1986年,全市的电话装机数仅有561部,年业务收入13.17万元,通话设备采用的是磁石交换机和磁石电话机,出局线路为720对。1987年,安徽省邮电管理局和界首县邮电局共同投资211万元兴建电信综合楼。1988年出局线路扩容到1630对。1988年,界首邮电局自动电话综合楼建设竣工,开通1000门纵横制“HJ921”市内电话自动交换机,长途电话和区乡电话也改制成共电式人工交换机。自动电话开通后,用户装机数量增多,1990年5月,投资30万元增加出局市话线路扩容800对,并新增10-800对电缆12.8皮长千米。1991年4月,界首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省邮电管理局批准界首市邮电局上程控电话工程,并于5月4日与上海贝尔公司正式签订合同,购买S1240长市合一数字程控交换机,容量4000门长途180路,投资700万元。由于资金短缺,市政府拨付60万元支持界首程控电话工程建设,并给界首邮电局一部分优惠政策。1992年底,出局线对已达到2500对。
1993年,界首邮电局正式开通上海贝尔公司生产的“S1240”4000门程控交换机,工程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就完成更新升级,出局线对达到5600对,程控电话的开通给界首邮电通信的发展营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用户装机需求旺盛。1994年,程控交换机扩容到10000门,1998年扩容到20000门,到2002年扩容达到29000门。出局线对达到35400对(含颍南支局)。1992年,市话装机首次突破10000部,达到12603部,到2002年底,界首市话装机数为30509部(含颍南支局),方便用户通信的公用电话也由传统的人工收费电话亭逐步发展到追布城乡的各类磁卡电话。为保证公话畅通,界首电信局专门成立公话班,负责公用话机的清洁、维修安装和障碍的排除,磁卡电话给出行人员带来了快捷的通信方式。到2002年底,界首电信局累计发展各类磁卡电话432部。2003~2010年随着移动通讯的快速增长,界首市区的固定电话用户增长较慢。

〔农村电话〕1954年前,县内农村电话只在县局设1交换点,1954年于胡集安装1部磁面交换机12门。为适应农业生产合作化需要,先后于光武、陶庙、砖集安装电话交换机。1958年实现社社队队通话。是年10月上旬,邮电部在界首县召开10省(市)县内农话网现场会(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江苏、江西、陕西、安徽)。1959年各邮电支局改为国营,公社自办话务总机仍由公社管理,县局负责技术指导,协助维护机线设备。1974年县局于光武、陶庙、胡集3支局安装(13—48)型单路载波机,1979年县与县属支局话路由明线改为地下电缆。1980年后县局至支局、支局与支局全利用地下电缆通话。1985年农村交换机15部总容量690门,已装容量690门,实占415门,另装载话终端机10部。
至1985年,界首县城市农村(部分年份)电话设备一览表

界首农话在较长的时间内发展缓慢,到1986年底,全市农话装机到达数仅为208部,住宅电话3部。1980年,全部农话收人总计16.32万元,农村通信落后的现状,也制约了经济发展。1985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邮电通信建设若干规定》,根据文件精神,邮电通信建设实行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方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层次、多渠道的发展农村通信和多方筹集资金。1987年,界首邮电局首先对界首至光武、界首至胡集、界首至陶庙等支局的农村通信杆路进行了改造,界首至颍河以南的所有乡镇的中继电路全部得到了解决。1988年10月,界首开通自动电话以后,界首邮电局的农话交换机由磁石改成共电式。1990年,界首邮电局依靠省邮电管理局拨款、自筹和地方集资,建成光武镇邮电通信综合楼700平方米。新架界首至光武的农话杆路14.8千米,1991年初,界首至光武12路载波机开通,并率先在全市开通农村自动电话。光武自动电话的开通是界首农话发展的一个重大变革。给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其它乡镇也渴望早日上自动电话。
1993年4月,界首市开通了程控电话,长途传输实现数字化。界首至光武、界首至泉阳、界首至砖集都先后架通了4芯光缆计52皮长千米。五、六两个月的时间,又开通了泉阳、砖集两个支局的程控电话。当年9月,王集、顾集等乡镇电话接入砖集程控交换机,年底界首市15个乡镇有11个通了自动电话,占乡镇总数的73%,1994年底,全市18个乡镇办事处全部实现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
1996年,界首邮电局为适应农村通信的发展,先后重新建设了戴桥、顾集、舒庄、田营、王集等五个邮电所的营业综合楼。全市农话交换机的容量达到3536门,农话业务收入239.79万元,比上年增长66.3%。界首市在实现乡镇电话程控化的基础上,又开始了行政村村村通电话工程。1996年10月,光武镇率行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电话,为适应全市的行政村通电话工程,界首邮电局投资100余万元新建设了光武至芦村,泉阳至戴桥、舒庄,砖集至顾集,界首至田营等处光缆,共计46.7皮长千米,是原来光缆长度的2倍多。1996年底,行政村通电话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246个行政村,195个实现了装机通话,占行政村总数的79%,农话出局线对达到3400对。
1997年,界首邮电局坚持加快发展农话的原则,多方筹集资金4000万元,对部分支局所新建了综合楼,5月份,全市246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杆缆进村,成为阜阳市第一个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电话的县(市)。是年底,自然村通电话的总数也达到1227个,占自然村总数的98%。1998年4月,界首市所有自然村,都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成为全国自然村村村通电话的县(市)。1998年,农话交换机的总容量已达到11730门,数字终端设备11160路,布放电缆998皮长千米,安装分线设备1712处。

当前正在使用的程控电话交换机

目前普遍使用的按键电话机
2000-2006年界首电信加快城乡通信设备建设,实现村村通电话与数据入户全覆盖。2007-2010年随着市场需求,加快移动数字网3G建设,覆盖了界首城乡无缝隙的无线信号,使得用户体验在3G上网顺畅上无线互联网。2010年继续实施宽带设备扩容,完成ADSL扩容9284线,新建OLT8处。新增电子眼147个、布放纤网信息点85个。新增管道5.75管程公里(13.45管孔公里)。新增LAN信息点472个。完成陆集等4处新建基站的入网工作,并开通上述基站的EVDO业务。

界首电信公司荣获安徽省第八届文明单位称号

柴进汇总自:《界首县志》《界首市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