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春隨想

 zgx风清雨润 2023-01-22 发布于上海

  岁岁过年,今又过年。游子返乡,亲人团聚。除夕之夜,餐桌旁,推杯换盏。观春晚,笑语连连。大年初一忙于拜年。儿时的记忆,也会浮现于你的心田……。

  春节前家家户户,打扫庭尘,置办年货。春节来临处处张灯结彩,载歌载舞迎新春。农历新年作为中国最隆重最喜庆的传统节日,作为辞旧迎新的节日,已在中华大地上演绎了千年。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古人过年的真实写照。

  农历新年家人围坐,欢声笑语。走亲访友,嘘寒问暖,互相祝福……从古至今农历新年始终是人们情感交流的时空的平台和纽带。团聚令人感到祥和和温馨,独在他乡为异客者,惆怅思念之情則会萦绕在心头。千百年来,漂泊在外的文人墨客在新年之际写下了很多感人肺腑的诗篇。我认为唐朝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最为脍炙人口。对此,笔者也深有体会。新春团聚,是国人特有的心结。

  中国的春节,与外国的节日一样,都是一种文化传承,中国的农历新年承载着千百年来形成的,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既有国学,也有一些其它中国元素,中国符号,例如燃放鞭炮。貼福字,貼年画,剪窗花,祭祖先,猜灯谜等活动,都是中国符号。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楹联文化。楹联讲究平仄,讲究对仗,近体诗也讲究平仄,讲究对仗,这一点楹联和诗词类似。因此楹联也在国学的范畴之内。近现代的国人基本上是只在春节期间写春联,贴春联。在古代作为一种学问则用于多种场合。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普遍感到年味变谈了。例如做美食,吃美食,穿新衣,放鞭炮,都是从前的年味。现在享用美歺,穿新衣,随时都能做到,己不足为奇,近年来春节燃放鞭炮亦明显减少,因此必然感到年味变淡。隨着工业化的进程和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已成为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因此控制春节燃放鞭炮,减少污染,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必然。

笔者认为无论年味是否变淡,对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于过年时的一些有益的风俗习惯,节日文化都应传承。乃至发展。例如,过年时回家探望父母,确实是国人的优良传统,我认为有条件在春节回家者仅仅探望还不够,回家期间还应尽量为父母多做些事情。

春节期间,贴春联,猜灯谜等活动。对提高国学知识,升华生活情趣,皆有稗益,值得传承和提倡。

总之,对于年味,对于春节期间的节日文化,也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相信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春节将会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新意。

文 / zgx风清雨润

图片/网络


 星海园的记忆

 由“老实”“和老实人”所想到的

 夜半惊魂(记实小说)

集观赏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文学、艺术、医学、心理等共10类,200余篇作品任你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