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0年前的老照片,记录了当时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象

 怀旧書馆 2023-01-22 发布于广东

史超活·骆克(1858—1937) ,他的英文名字为James Stewart Lockhart ,还有一个中文名字叫骆仁廷。1858年生于苏格兰的阿及尔郡。1898年6月9日,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在北京签字。8月初,骆克哈特受英国殖民部的委派,率团开始对新界进行实地调查。8月底在回英国的轮船上完成了长达31页的《香港殖民地展拓界址报告书》,1902年5月骆克哈特如愿以偿,被派往威海卫任行政长官。19年后,骆克退休,在伦敦买了套房子住下,潜心于他的中国文学研究。1937年2月26日病故,时年79岁。

骆克哈特在去威海卫赴任的途中经过山东淄博时所拍摄的照片

文章图片1

第一张:这张照片为应该为当时的博山县的县令,他正在骑在一匹马上,在郊外等着迎接骆克哈特的到来。

文章图片2

第二张:骆克哈特正躺在一辆人力三轮车上往城里走去,在照片的左后方则是步行着的县令大人,在他的脸上露出了谄媚的笑容。

文章图片3

第三张:照片中的桥为南关的一所七孔桥,在照片的右边则是当时的城墙,看起来很是巍峨雄伟,在近处的河流里并没有多少的河水,大部分的桥孔被围堰围住了,所有的河水都在最右边的一座桥孔里流走。

文章图片4

第四张:这是七孔桥的桥头处,在石桥的栏杆上还雕刻着几个小石狮子,一棵大树长在了七孔桥的桥边。

文章图片5

第五张:城墙下的道路上有很多的行人正在赶路,当时的道路看起来比较整齐和干净,在道路的边上有着像长条石凳一样的东西,在路边则是栽满了成排的树木。

文章图片6

第六张:这张照片是当地的县令与骆克哈特在一起的合影,在后面的侍从里有一个人笑得很是开心的样子,或许这是他第一次拍照片吧。

文章图片7

第七张:在骆克哈特进城的时候,道路的一侧已经站满了当地的政府官员和百姓们,那个时候由于八国联军打败了清政府,所以来华的外国人都是一副耀武扬威的模样,百姓以及政府的官员内心对他们其实是比较畏惧的。

文章图片8

第八张:在一条名为孝妇河的河边有着几栋当时的民居,这些房屋基本上都是由石块建造的,造型是那个时候的大众民居造型。

文章图片9

第九张:这是博山城南一公里处的永济桥,现在是博山的重要文化遗迹,这座桥全长36.5米,宽度为6.4米,在桥的两侧建有石栏,东西的两个桥头上各有石狮子一对。

文章图片10

第十张:这是在县城内所拍摄的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建筑物造型各异,如今已经过去了100多年,这里早已经见不到当初的模样。

骆克哈特1903年去泰山游玩时所拍摄的照片

文章图片11

第一张:根据记载,在1903年的5月18日,骆克哈特开始登山游玩。

文章图片12

第二张:这时当时陪同的清朝官员,他正坐在抬杆上,由人抬着上山,在抬杆的周围都是他所带的随从。

文章图片13

第三张:在一处平坦的地方,随从们正在这里歇息,有几个手里正拿着茶杯在喝着茶水,其中一名戴着帽子的随从则是已经脱掉了一只鞋正在给脚透气。

文章图片14

第四张:这是一张远眺的照片,在照片中可以看到前方的山路,在山路的转角处依稀可以看到一个建筑物的屋顶。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第五张:这是快到山顶处的孔子庙,这座庙修建于明朝的嘉靖年间,骆克哈特在清政府官员的陪同下正在参观着,在下面的台阶上则是一大群的随从或坐或站的在等待着。

文章图片17

第六张:这是玉皇顶上的无字碑,就是在照片左侧看起来像石柱一样的碑,在它的碑身上没有刻一个字,所以得名为无字碑。

文章图片18

第七张:这里是位于泰山最高处的玉皇顶内,清政府的官员们把骆克哈特一行人带到了极顶石里面拍照,在之前的几千年中这里一直都是人们心中最接近上天的地方,而在这一刻却外夷之人肆意踏入......

文章图片19

第八张:骆克哈特正坐在抬杆上由人抬着下山,依稀可以看得出他的样子有些紧张,或许是视觉上让人觉得很是危险。

文章图片20

第九张: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山中的小溪在石块间向山下流去,在远处的山间还可以看到没有散去的云雾。

文章图片21

第十张:这是站在泰山稍高一点的方往下看所拍摄的照片,照片中是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溪,在照片的左侧,在树木的中间隐约可以看到有一处建筑物。

文章图片22

第十一张:这里应该是位于泰山十八盘的一处平台,照片中是正在这里休息的随从们。

文章图片23

第十二张:这是在高处所拍下的碧霞祠,它初建于北宋年间,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第十三张:这是当时下山时的情景,在一处有转折的台阶处,利用现有的地形拍下了这张当时人数最多的一张合照,在照片靠前一点的位置,有一个人将腿伸出了栏杆之外,想来也是一个不那么墨守成规的人。

写在最后:通过这些120年前的老照片,让我们见证了那个时候清政府的外交场面,也让我们对那一段历史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对于曾经的那段历史我们不应该忘记,要永远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在今后的日子里们依然要自强,自信,自省,才不会让当初的历史重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