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特辑|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张强)

 源源不断 2023-01-22 发布于宁夏

小小序

手机是身体的一部分:有主人的温度,有主人的表达,有主人的收藏。

我把近年来在手机里写的、存的一些“小文”,做一次“集纳”,推送出来,请君分享。

新春快乐,留住留存。愿美好相伴,祝未来更好!


我们的日常可以更生动

绝大多数人都在平静地过着平淡而乏味的生活,忙碌的,闲散的,富足的,困窘的,都会在心里抱怨:活得这么枯燥……

我们都曾以为理想生活应该在别处,但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生活是否美好,只取决于你拥有怎样的日常。

有人带着银行卡,去三亚订了一套房子,希望过上躺在海角沐着阳光的生活,结果发现西北风沙敲打过的肌肤,适应不了浓浓海盐的浸泡。有人热衷于拼假当飞行达人,五湖四海灯红酒绿了一把,结果还得要坐在隔断里,挣回信用卡的透支。

不是非要到遥远的地方才能找到美。美,其实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有一天,我打开家里阴面书房的窗户,突然发现了新近搭好的鸟窝,几乎伸手可触。随手从书柜里拿出一本尘封已久的影集,一翻开就看见年轻的自己,还有几分让人自信的颜值……

我们所要的美,就在身边,就在日常。只需保持敏感细腻的神经,保持游离造梦的痴情,美就会应接不暇。

“所谓现在活着,是鸟儿展翅,是海涛汹涌,是蜗牛爬行,是人在相爱,是你的手温,是生命。”(古川俊太郎)

既埋头于日常,也仰望星空;既操心于眼前,也寻找诗与远方。

在这个万物都蠢蠢欲动的三月里,愿给你一些温暖的力量。

请跟我来,看别样风景!


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遥迢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戴望舒 《偶成》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幕了,今天朗读这首诗,想起了我的大学。

高考之于我,改变了人生命运,拥有了诗与远方。

1983年10月3日,怀揣录取通知书,我第一次乘大巴从固原来到银川,南门广场叫卖迎宾楼雪糕的大妈、二路车上的女售票员,她们的面孔表情声音,仿佛如昨,一直留存在我的记忆里,无法从脑海里删除。

大学四年,对我们来说,最亲近和熟悉的空间,是宁夏大学以西,是银巴路商场,是红蕾电影院,是自治区图书馆,是工人文化宫,是纬四路那家刀削面,是麦田里的守望,是稻田里的林带……再远一些,当然就是望得见的贺兰山。

春天里,我们以组为单位,骑自行车去小口子。我们爬上山之巅,我们采寻贺兰石。我们啊啊啊地听回响。我们打开双卡录音机,学跳迪斯科。我们吃陈红带的凉面,我们尝卢玮带的酸菜。

中文系八二级一班更浪漫。陈新平胸前挎个海鸥120,与丁学明约几个女生爬上贺兰山,点篝火,数星星,看日出。

有一次,再去小口子,赵云山捎着我们班美女常春,十几公里路,还总是上坡,云山同学蹬车的劲儿可大了。现在想,要是换成我来捎,一样劲儿足。我们在路上行进,丁学明从一个大巴上伸出脑袋,向我哎哎哎地挥手而过。他毕业分到贺兰回中,不久就组织学生们来登山。

走过千山万水,难忘一路向西。致青春,以及贺兰山。

那些花儿,那些仰望星空的情景,永远也不会消逝。

流水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可是,改变不了的,是我们的初心与出发。

前不久,二十四年前相识于“三峡行”采访活动的中青报高级记者陈强,应宁夏法治报社邀请前来银川讲学。最好的表达,就是带他去贺兰山。我俩挤出时间,打车向西奔去。

好像是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来了,我们熟悉得没有戒备,我们亲近得没有言语,只是各自对着贺兰山的山形、天空、石头、草木,啪啪啪,拍了一下午。那些每一次亲近贺兰山的美好,稀里哗啦地从脑海里冲出来。

好了。看图,不说话。


活出人的鲜亮和生动

二十四节气,真够神奇。每一个,都有说法,都有印证。让人叹服古人之绝世智慧。周三逢小雪,手机里一如既往地一通“小雪”般的祝语以及“飘雪”“你那里下雪了吗”之类的歌唱——一大批人类总会恰如其时地转发“四季祝福”,因此人们基本上可以告别挂历日历时代,融汇在手机中的空间里和时间里。

实话实说,我对此有些排斥,甚至不大乐意混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祝福祝语”队伍里。

这就要告白一下自己,朋友圈每天的海量阅读,你到底喜欢什么?喜欢那些真实的力量!

今天推送两位远方朋友的一些图文,愿更多朋友从中分享精神启迪生命。

董晓敏34年职业生涯驻守浙江法制报社,长期担任副总编辑。今年八月工作到站办了退休。几乎是无缝衔接,董先生交掉办公室钥匙后,酷爱自驾游的他与6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策划了“精彩三江行(鸭绿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活出我人生”,两辆车,七匹“狼”,从杭州驾车一路向北,到达中朝、中俄边境。这一定是憋了很久的出发与到达,他们一路艰辛一路欢声,一路风雨一路情怀,把平日里压抑着的“驾欲”发挥到极致,留下花甲之年的精彩篇章。

张军戈曾任新疆法制报社副社长,2016年退休离职后,沉浸在一生痴迷的自驾游和摄影中,带着一帮爱好相同、志趣相投的朋友,驰骋在大美新疆,吃羊肉喝大酒,穿高山跨草原,乐此不疲荡气回肠,把平常日子过出了意气风发。

六十岁,仅仅是完成了生命的半程,工作和生活的艰辛,甚至挫折和困窘,都不曾压垮一个人。六十岁之后,甚至一些接近六十岁者,有的人不经意就退缩就打蔫,令人吁嘘。因此,解决好退休后的精气通畅和身心健康,是一个人要面临的重要生命课题。活出风采的大师黄永玉说:“要相信、要承认有一种使战斗者'孤独’的幽灵朝夕窥视的可怕力量。它渗透在任何历史时期任何人、任何性质的感情中。战胜孤独,比战胜离别艰难。伟大如薄伽丘也怕。”

所以,董晓敏和张军戈二位先生,他们充盈创造、不知疲倦的精神世界,他们饱含激情、永远年轻的生命状态,令我敬慕而渴望追随学习。

“难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和概念,这其中饱含着真实的力量、真切的感染。从初心出发,到征程万里,活出人的鲜亮和生动来,我们都能够做到!

我与董晓敏、张军戈分别都是因工作有一两面之交,他们职场上的打拼和光亮都印在各自新闻作品里,都嵌入所办的报纸版面中。而他们的精神气质、强健体魄,更是两道风景,看一眼则长驻心间。

一定要找到那些自有力量和情怀的人,与他们在一起,融汇精神聚集力量。一定要和充满希望感的人待在一起,因为希望感是一种会蔓延的正向情绪。

我愿与你策马同行,奔驰在草原的深处;我愿与你展翅飞翔,遨游在蓝天的穹谷。


为什么要说工作呢

在2017年最后一天的晨走中,看到2018年挥着大手在召唤。

站在2018年的门槛前,一如全年的任何一天,我行走在唐徕渠畔。虽然冬日里看不见渠水的哗动,但仿佛仍有依稀的顺流而下。在新与旧的衔接中,在过往的交替里,每个人都会澎湃。

任何感动都不会只是一种情绪,它会发生在用心生活、有心感恩的人身上。走过365天,蓦然回首,这是丰富丰盛的一年。

难得世间走一遭,要的更是高级的人生体验。纵然这世界多么现实,也要饱含热情规划好一年又一年,督促每一步都要行走在自己的坚定力量中。

当然也会有不愉快,那就去调整并转移注意力。如果想做什么就赶紧行动,时间已是分分秒秒,生活需要步步为营,心里有了数,脚下自有路。

而我更想表达的是:2017年已没有工作日,想要工作,得到2018年1月2日。

在手机控着的新年祝福里,为什么要说工作呢?因为在工作的年华里,只有工作,才能带给你荣光。离开工作,离开岗位,几乎所有的欲求,都不能实现和确保。工作是一个人的舞台,岗位是一个人的阵地,单位是一个人的加油站和竞技场,工作给了你在家庭在社会的发言权和优越感。

在2018年的门槛前,回望也好,展望也好,万望不离其宗――那就是工作工作工作。

稻盛和夫说:“凡是功成名就的人毫无例外地,都是不懈努力,历尽艰辛,埋头于自己的事业,才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成就伟大功绩的同时,他们也造就了自己完美的人格。 ”

春节是用来享受的,元旦是用来思考的。元旦的承前启后,是一种仪式。元旦的谋划规划,是一种出发。

每一个时间点,都是生动而丰富的。那些2017年的片段,纷至涌来,感悟感怀。

2018年的拥抱,就在明天,调整身心,整装待发,设计姿态,让我们张臂迎接吧。


致敬隆冬出发人

这一周,一个字:冷。两个字:很冷。

冬有冬的样子,人有人的样子,这就对了。而如今很多时候,冬没有冬的样子,有些人没有人的样子。让一切都回归本真吧,所以我们赞美这个冬天!

这一周,外面寒风刮,我在手机上搞了一件“大事情”:建了一个叫“五湖四海有心人”的朋友圈,第一次当上群主,充分体验到该“一把手”的神圣感。各种滋味,借黄燕强先生发在群里的“感言”可以表达:

承蒙群主张兄“厚爱”,喜洋洋地被“提携”进了“五湖四海有心人”。“潜伏”两日,静观往来 ,果然是“高朋满座、胜友如云”,实乃“芝兰之室”也!

终于和一直敬仰、敬爱的王庆同先生在微群里见面了,要知道:自己自娱自乐的【晚咖啡】被张强总相中并入宁夏法治报公众号之后,王先生一直在鼓励、点拨,使我不敢有丝毫懈怠;继明兄是我宁夏电大时的同事,展翅南飞后,鲜有重逢,没想到微群又让我们“团圆”了……

进群当天,见群主确定的“本群价值观”:好文共享,好歌共听,好事共贺,三观共守——不见不散2018!止不住连连点赞:这是个具有光荣与梦想的“共享”之地,唯有“着力”,方不负群主美意,加油!

世界之大,手掌之间。感谢时代的科技革命,让我们息息相关。在伟大的智能与信息融汇融合中,我们既能紧跟时代,同时又能表达自己,点击成金,积健为雄。距离不是问题,人心才是问题;心与心沟通,光与光辉映。

在朋友圈泛而滥的手机时代,为什么还要为一个新建群而欢欣鼓舞呢,因为群主本人认为,以我的第六感和第七感觉到,“五湖四海有心人”邀约成员,皆为有情有义有才华之士,他们每个人散发的“光芒光亮”,分别都是世间独一无二的精神力量。

因此,我有一种掌控着“天价资源”的优越感和拥有感。当过总编辑的人,再兼任“群主”,这赶脚非常很好!

比如,我迅速在本群成员中发现了几个“隆冬出发”的人,让我好生敬慕。当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在寻求隐蔽保护时,凡是能卓然独立于寒风之中者,它是天地灵气之所钟,是自然界傲骨的表现,和天神一般的勇敢坚毅。他们,在最冷和最孤寂的地方,用最温暖人心的善行,独自坚守着精神阵地。

懂你,懂你们,隆冬中勇敢出行,只不过想借来一点纯洁坚定的力量。这种力量,对你们一年四季都是有用的,你们只不过是要按自己的方式继续走下去。

推开门,大步走出去,寒风击打着脸,木关系。绝不戴口罩,如同三月小雨不打伞,七月紫外不遮阳。那么矫情干吗,要的就是干脆利落的出发。与其说是在雪地上撒个野,不如说人就得活出洒脱样。致敬!


诗与远方总有光亮

应《重庆法治报》编辑蓝花花约稿,投了“萍水相逢”,今日看见版面。还应约为该报《了然副刊》创刊两周年写了几句话。五湖四海皆有情,文学从来是纽带!

2003年9月第一次去重庆,曾在解放碑不远处一个叫“小酒库”的酒吧,听歌手摇滚了的《两只蝴蝶》。去年重庆开会抽空,细雨中打伞去寻找这个小酒库,找不见了,非常高的楼挺在面前。你到哪里去了,百度上搜你,还是原址原电。打不通的电话告诉我,有些东西终会流逝。但是,雕刻在心的歌声与细节,不会随风而散。

重庆,一个有气质的城市,满街的黄色羚羊,永远眺望的双眼!

全国近三十家省级法制报,重庆法制报《了然副刊》,几乎是唯一持续不断向政法队伍、向广大读者传递文学光亮和人文精神的窗口。

在这个行色匆匆的时代,幸有文学的丰润,如一盏明灯,映照着忙乱的心灵。致敬有情有义有才华的重庆法制报人!

十多年间五次去过重庆,这个有力量有情怀、有气质有滋味的城市,总会令我眺望。《重庆法制报》以及相识相见的几位同仁,成为我解读重庆精神和升华职场的良师益友。还有《了然副刊》,我本是个“文艺青年”,每一次阅读,都如此亲近如此眷恋。

一个人一年总得飞上一两回。只有飞起来的感觉,只有飞抵的城市,才会让我们的内心生动而轻盈。居住着的城市让我们有依有靠,做客过的城市让我们有牵有挂。那些我们到达的城市,那些我们走过的街巷,那些我们品尝过的美味,那些我们见过的人们,聚集在我们精神领地,丰富着我们的精神气质——所谓既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诗与远方,总有光亮!


此情可待跨百年

许多老师和学生之间,在完成了阶段性的“教育”环节后,基本脱离了“育人”的互动。而我的老师王庆同,以他的饱经风雨,以他的言传身教,总是与学生在持续的交流和融合中,自觉承担着对学子终身的呵护和栽培。

仅从“还信记”中就能看到王庆同老师对学生的“引领”和“推动”。“还信记”的故事是:宁夏大学首届新闻专业学生1987年夏天毕业后、进入工作单位一年多期间,被分配在银川市之外的十几名学生,分别给王庆同老师写信,表达走向社会的目标志向和心情感受。30年后,这些学生毕业纪念聚会时,王庆同老师把珍藏的26封信封贴好,一一交还给写信寄信的主人——年过半百的学生。

“还信”的场景过去快一年了,但这个美好的故事一直在传扬和发酵。宁夏人民广播电台退休的几位播音员,制作了音频作品,在手机微信广为传播。有人将“还信记”的线索报料给中央电视台,引起编辑们关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主任胡月,录制了音频节目,传给王庆同老师的学生那世刚。宁夏教育电视台邀约王庆同教授和他的学生,录制《一封家书》专题节目……

王庆同老师1958年从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自愿放弃回到江浙省会城市工作机会,毅然报名分配到当年成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宁夏日报当上了一名记者。工作没几年,在当时大的社会背景下,以莫须有罪名被打成反革命,发配到盐池县最偏远的边外村庄改造,长达十多年之久。彻底平反后不久,1983年他终于站到了宁夏大学讲台上,成为一名新闻专业的老师,已经47岁的王老师抢夺时间备课和写作,悉心培养着一茬又一茬的新闻学子。王老师在岗执教期间,几乎是争分夺秒地工作,即使60岁退休后,又被宁夏大学返聘从教十年。70岁之后,依然持续学习、思考、写作,以至于现在他每天在手机上推送的文章,成为朋友圈“含金量”最高的精品佳作。一个终身都在思考学习、专注工作、好心善意、持续成长的好老师,2018年82周岁,精神矍铄,谈笑风生,活出风采。

就在1998年5月4日北大百年校庆返校时,王庆同见到了八十岁的罗列老师等。甫一见面,罗列老师双手抓住学生王庆同的手说:“王庆同,都过去了(指王庆同被错整十几年的农村改造经历),你还年轻,好好干几年!”这一年,王庆同老师62岁。

2018年北大建校120年,没有设计将北大学子邀请返校这个环节。我相信,如果有这个环节,王庆同老师会赴母校,拜访故地,重拾初心。

从20岁上大学第一天看见王庆同老师起,到今年整整35年过去了,我们这些学生总是融汇在王庆同老师独有的亲情疼爱中、人生调校中、工作奋斗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切身的感受,诠释着这句古语的丰盛。王庆同老师在宁夏工作和生活今年整整60年了,他成了岁月不老、依然傲立的“半个宁夏人”, 不光拥有患难相处的盐池亲戚和盐池乡亲,还拥有我们这些遍布宁夏大地乃至五湖四海的学生。所有曾经的无助、羞辱、隐忍、温暖、感动,连同生生不息的奋斗、专注、勤勉、耕耘,化作王庆同老师身上源源不断的力量和学养。他是我们的引路人,他是我们的参照系,他是我们的智慧泉,我们总能持续地汲取到营养和光亮,调试好人生的步履,有力地朝前行进。

此情可待跨百年。亲爱的王老师,感谢生命中有您!


是你的手温,是生命

季正策划办一个“市民摄影展”,向我约一组照片。我觉得他的这个策划好,并鼓励他持续多干,与新媒体融为一体,既当摄影手,又当策展人,做一个有未来的人!

不过,我俩都是摄影的“门外汉”呀。当年季正十八九,从红寺堡辞职加入宁报集团队伍,专职当司机,驾一辆起亚,车上老放一首《布列瑟农——狼的忧伤》。

几年后我帮着他策划人生,并落实配置一台照相机,嘱咐他:跟着张涛、祁赢涛学照相去吧,有条件还可以去中国人大新闻系进修,你是老季的娃,相信人文的基因和力量。如今“老司机”季正,成了圈里圈外的摄影能人,照相机无人机玩得转,还时不时地拿大奖,这几天准备去宁波参展领奖了。

今年初,季正在朋友圈推荐华为P9,说华为配上徕卡镜头,拍照片超级好。我与他微信互动了解后,立马买了Mate9,块儿比P9大一些,适合我的大手掌,拍照一样地好。从此手不离机,拍拍拍,停不下来。

今天我从我的Mate9里挑出十几张,这是今年过往的“春与夏”。是小有名气的季正鼓励了我,十年前他教我开上车,如今他带动我拍照片。

我心中的季正,是一个对生命充满激情和渴望的人。他的内心闪闪发光,他的这些闪闪之光,从他的眼睛里镜头里作品里跑出来,给我以欣喜和感染。还有张涛,还有祁赢涛等等,生于70年代的他们,正是干事业的“黄金时代”。何况他们背着行囊,行囊里背着家当,脑袋里生长创意,创意里释放力量,一路征程,留下芬芳。

我遇见了这样的“少年派”,我和你们共度时光共享丰富,并且玩拍,拍这个大好时代,拍这些生动细节。

张涛正在张易乡边拍边写“涛声依旧”。

小祁正在须弥山释放“七道阳光”。

小季昨天出发飞宁波了。组委会只给他报销往返火车票,他说自己拿钱买张机票飞过去。

愿你飞得更高!


唯有文字留真

美国哲学家理查德·桑内特在《匠人》一书中,把匠人定义为“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人。对“好编辑”来说正是如此。如果你是一个编辑,你就注定只能更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为了捍卫自己的职责,他们沉迷于“细枝末节”不能自拔。

上世纪八十年代,甘肃《飞天》文学月刊,创办“大学生诗苑”专栏,吸引成千上万大学生投稿,一大批诗人作家的处女作,就刊发于此。策划和主持该专栏的编辑名叫张书绅。

2017年8月,82岁的张书绅先生因病去世,许多当年的大学生诗人,纷纷书写悼文,表达对这位好编辑的深深怀念。

1985年5月,我在这个“大学生诗苑”发表的《唢呐手莫瞎子》,就是经张书绅先生编发。他曾给我寄来留有铅笔字迹修改意见的原稿(无数的作者都曾收到这样“标配”的修改稿,用铅笔修改是尊重作者的选择,如有改投则方便将字迹擦掉)。那一年,张书绅先生甚至当着出差兰州的张贤亮、刘国尧的面,表扬我写的这首诗。当我从刘国尧老师口中得知这个消息,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近日从网上看到,张书绅先生去世前亲手编辑出版《张书绅诗文纪念集》,就跟兰州的几个文友联系,希望能够找到一本,结果都落空。几天前,向同事张怀民求助,托他看能否从一位甘肃的名家那儿搞到一本(他是张怀民的大学老师,写有对张书绅的悼文),还是未果。张怀民挺聪明,居然帮我从网上买到了一本八成新的《张书绅诗文纪念集》。他给我送来,我如获至宝。翻页浏览,才知道张书绅出生于隆德县神林堡,青年时考入平凉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甘肃合水县当老师,数年后以出色的创作技能调入省城兰州,干了他痴爱的文学编辑工作。

在张书绅先生这本文集里,居然看见了我的名字。他将编发过的数百名诗歌作者姓名,一一罗列,汇入文集。真让人感动不已!

文集中还收录张书绅先生小时候与狼的交集、在隆德家里过年的故事,文字都很生动逼真。

那就编发其中一篇,在“六盘笔会”推送,既表达对“滴水之恩”的回报,对好编辑的敬仰敬重,又展示七八十年前隆德的故土风俗。

张怀民给我发来微信:“37年前的写作通联,注定37年后的文卷再会。”

谁说时光不老,唯有文字留真。愿一生都痴爱写作的张书绅先生感应得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