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共产主义封杀,被资本主义监视到死,他是文学界的普罗米修斯

 知道. 2023-01-22 发布于山西

他1903年生于印度,受教育于著名的伊顿公学,在缅甸当警察。作为共产主义志愿者参加西班牙内战,因为是托派分子而受排挤。回国后被划入左派,流亡法国。二战中,在英国广播公司从事反法西斯宣传工作,1950年在英国秘密警察的监视中,因患肺病去世。他的作品却经常被视为反苏和反共的代名词,因而在苏联东欧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遭到封杀。

他的生命是短暂的,却是极为精彩的。他因作品中的深刻思想,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他就是写出《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的英国著名人道主义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乔治·奥威尔,原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

文章图片1

奥威尔

奥威尔的文字生动简洁,充满张力,看似不动声色,实则激情涌动。更重要的是,奥威尔的书写摆脱了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宣泄,将其揭露恐怖政治、力图改良社会的庄严理想贯穿在字里行间,其作品自然而然流露出灼人的锋芒和震耳的吁求。

奥威尔一生贫病交加,但他就像一位坠落人间的普罗米修斯一样,致力于为人间带来光明的种子,置自己的苦难于不顾,执著地坚持自己的信念,将自己短暂而艰难的一生塑成一支温暖的蜡烛。

童年耳闻目睹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尖锐的冲突。与绝大多数英国孩子不同,他的同情倾向悲惨的印度人民一边。

1917年,依靠自己的努力考取奖学金,进入英国最著名的中学——伊顿公学,但他穷学生的背景使他备受歧视。他同情社会底层、呼唤平等和人性解放。

1921年,家庭经济状况无力供他升学,只得投考公务员,加入了英国在缅甸的殖民警察。作为英籍警官,他享有很多特权,能够近距离观察审判、笞刑、监禁和绞死囚犯,这一阶段的经历让他细致的观察到了人性中残暴的一面;对西方的殖民主义政策产生了反思;更进一步的认识了极权主义。他站在了苦役犯的一边,并因此离开了殖民警察部队。

1927年,离开公职的奥威尔回到英国,先后做过酒店洗碗工、教师、书店店员和码头工人,这一段时期的经历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整体对于个人的压力和普遍的社会不公并且最终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1933年,以乔治·奥威尔的笔名开始写作。写出了《巴黎伦敦落魄记》、《缅甸岁月》、《牧师的女儿》、《让叶兰在风中飞舞》多部小说。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年底与妻子艾琳一起去西班牙参加保卫共和国的国际志愿军。几个月之后,因为喉部中弹而不得不回国休养。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看到了由共产国际领导的国际纵队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清洗。接纳了奥威尔的巴塞罗那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被共产国际认定为托派组织。

文章图片2

斯大林下令消灭马统工党,把政治警察特务、搜捕异端及清洗专家和军事指导员一起派至西班牙,在共和军中建立恐怖统治。奥威尔夫妇受到严密的监控。可怕的是,在共和军内部,受伤的马统工党党员仍然遭到逮捕,甚至连孩子和被截肢的人也不放过,包括奥威尔本人也在撤退到巴塞罗那之后还遭受到共和军的追杀。权力与支配无所不在,不容存在任何个人意志的斯大林式极权主义反而使奥威尔更加坚定了对社会主义,或者确切的讲民主社会主义的信念。

奥威尔曾在他的文章中提到“西班牙内战和一九三六年至一九三七年间发生的事件改变了态势,此后我就知道我的立场如何。一九三六年以来,我所写的每一行严肃作品都是直接或间接反对极权主义,支持我所理解的民主社会主义。”

1941年,为英国广播公司主持对印度广播。

1943年,任工党刊物《论坛》的文学编辑,并写专栏《随我高兴》。十一月起开始写《动物农场》。

文章图片3

译文经典

1945年,《动物农场》出版,由于版税收入颇丰,生活宽裕了,并开始写《一九八四》。

文章图片4

新世纪万有文库版本

动物庄园》与《一九八四》都影响巨大,都是反极权主义的经典名著,其中《一九八四》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英语小说之一。奥威尔的卓异之处就在于,并非仅仅用小说来影射个别的人与政权,而是直接揭露语言的堕落。在奥威尔眼里,语言是掩盖真实的幕布,粉饰现实的工具,蛊惑民心的艺术。他坚信,“在一个语言堕落的时代,作家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在抵抗暴力和承担苦难的意义上做一个永远的抗议者。” 他因作品中的深刻思想,评论家如此说:“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首先,奥威尔就像普罗米修斯一样,敏锐而清晰地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并对黑暗的现状表现出最深切的痛恨及最热切的改良愿望。他以冷峻的笔调勾画出人类阴暗的现实,令读者心惊肉跳,形成对现实的反思和未来的思索。他致力于挖掘艰难现实背后的真相与根源,他残酷而异常优美的文字从未停留于抒写个人的喜乐悲伤,而是着眼于所有忍受苦难的人群。

文章图片5

一九八四

第二,奥威尔将寻找光明视为其毕生努力的方向。他曾经说过:'我之所以写一部书,并不是要加工一部艺术品,而是因为我要揭露谎言。但是,如果这不能同时也成为一次审美的活动,我是不会写的。'因此,饱含政治理念的文字不但没有使其作品失色,却恰恰反映出奥威尔高贵的思想境界。他将恐怖政治视为造成世界不公、人间苦难的根源,因此倾尽心力揭露恐怖政治所带来的丑恶。

莎士比亚通过探讨人性建构理想,狄更斯通过批判现实勾勒未来,劳伦斯通过对本真情感的追求向往美好,奥威尔则通过对政治现实的揭露与批判寻找通达理想天国的路径。无论是其著名长篇小说《1984》,还是《动物庄园》,都鲜明地表现了他所认知的社会丑恶的根源,强烈地表达了其根除恐怖政治的愿望。

文章图片6

动物农场

第三,奥威尔具有普罗米修斯式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在奥威尔短暂的一生中,他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疾病缠身,郁郁不得志,一直被视为危险的异端。他做过许多不同种类的工作,然而有过许多工作经历的他从未将个人生活的幸福与否作为最热切的追求,每次不同的生活经历都令他写出震撼人心的文字,使读者的眼光越过个人的喜怒哀乐,投射到贫苦阶级整体的艰难生活中去。

奥威尔正是以他普罗米修斯式的悲悯情怀与牺牲精神,心怀高远,将解救穷苦大众作为理想追求。奥威尔首先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大师,他一心关注现实社会、一心改良社会的思想并未影响其作品的艺术性和美学光彩。如果不是背负太多的社会责任,奥威尔应该是一位极有情调,甚至贵族化的人。

作为有着较为深刻与成熟的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应该拒绝面对现实、关怀存在,在个人追求落空或仕途失意之后,只选择寄情山水、安抚心灵,以飘然世外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这种不满本身带着一种浓浓的诗意,这种诗意为丑恶的现实世界蒙了一层美丽的纱,使大家只会去品味这种略带伤感的美,从而把现实本身当成一种品味和欣赏的对象,使批判不具针对性和尖锐性。

文章图片7

以悠然独乐的方式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甚至是现实中本应该被消灭的丑恶与卑劣,本质上是一种逃避的表现,是对改革重任的推卸和背离。像奥威尔这样摆脱个人情感的发泄,勇于承担社会改良任务,倾尽心力为社会中的贫苦大众呼吁,对现实社会中的丑恶进行痛切批判,才是'社会的良心'。

(历史上的今天,1950年的1月21日,奥威尔因患肺病去世,年仅47岁。根据2007年9月4日英国国家档案馆解密的资料,因被怀疑是共产主义者的关系,奥威尔被军情五处和伦敦警察厅特别科自1929年起一直严密监视至1950年1月。因批判以斯大林时代的苏联为首、掩盖在社会主义名义下的极权主义,他的作品在苏联东欧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遭到封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