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金属疲劳导致的事故在上世纪50年代,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研制的“彗星”1型客机接连发生了3次坠毁事故。 ![]() “彗星”1型客机飞机样貌 后经调查人们发现,长时间的飞行加上频繁地起降,使机体反复承受着增压和减压的过程。以飞机的方形窗户为例,尖锐的四角让应力过于集中,一个小小的裂缝很快就能延伸成大裂缝,机身一旦从这裂开,很可能引发坠机事故。自此之后,飞机制造商便吸取教训,不再使用传统的方形窗户,而是更能均匀分散应力的圆角舷窗。 ![]() 窗户残骸 ![]() 现在民航飞机的舷窗 ![]() 两种窗户的受力对比 再比如举重选手使用的杠铃。上世纪60年代末,苏联的一位运动员正在向他的挺举个人纪录发起冲击,让人意外的是,进行下蹲翻动作时,杠铃突然在胸口的高度断成两截,此时,杠铃上升的惯性、运动员下蹲的趋势和杠铃本身的弹力三者合一,使锋利的断裂端直接刺进了他的颈部,当场死亡。而这背后的“真凶”就是经常摔打导致的金属疲劳,所以对举重运动员来说,杠铃用一段时间,就要更换一次。 ![]() ![]() 为什么金属疲劳会产生破坏作用呢?首先,是金属内部的结构不均匀,这就导致力的传递不平衡,有的地方过于集中。 ![]() 其次,在金属内部的缺陷处还存在着许多细小的裂纹,在力的持续作用下,裂纹会越来越大,直到材料中没有能传递应力的部分,金属构件也就全部毁坏了。 ![]() 有什么方法能提前发现金属疲劳呢?无损检测的方法有很多,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液体渗透检测……以磁粉探伤法为例,如果金属内部的组织是非常均匀的,那么它被磁化后就会产生均匀的磁力线,反之 如果有裂纹、气孔等缺陷,这部分散乱的磁场会吸引磁粉,从而将缺陷暴露出来。 ![]() 磁粉探伤 当然,除了及时发现问题,也可以主动让金属变“强壮”。比如古代的百炼钢,就是通过不断捶打的方式,增强钢铁的韧性;再比如向金属中掺杂其他物质,加入的如果是另外一种金属,可以制造出合金;加入的如果是碳,可以制造出高强度碳钢;加入的如果是玻璃纤维、塑料等,可以制造出复合材料。 ![]() 合金 ![]() 碳钢 ![]() 玻璃钢 有意思的是,聪明的人类还利用金属疲劳这一特性研制出了“应力断料机”,即可以通过裂纹和裂纹的扩展,以最小的能耗实现金属的断裂。 ![]() 仅以示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