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定居深圳,娶河南姑娘,奥巴马亲弟弟为中国捐款数百万,为何

 南山友 2023-01-22 发布于广东

2008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与此同时,奥巴马的亲弟弟马克·奥巴马和他的河南妻子,在我国深圳心情复杂。

马克因哥哥成为美国总统,一下子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名人。

无孔不入的记者天天疯狂地给马克打电话,要求采访他,马克和妻子吓得赶紧订了机票,飞到海南暂避风头。

中国有句俗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可马克更信奉另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而他要走的路,和总统哥哥没有关系。

01

准确地说,马克·奥巴马和这位美国总统哥哥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关系并不亲密,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他们的父亲老奥巴马原本是肯尼亚人,风流不已。

当年,老奥巴在留学美国的时候,迎娶了美国女人邓纳姆,生下了后来的奥巴马总统。

可是之后,老奥巴马又遇到了马克的母亲露丝,在和露丝坠入爱河后,老奥巴马抛下才2岁的小奥巴马和他的生母,带着露丝回到了非洲肯尼亚,并生下了马克。

所以,马克和奥巴马总统唯一的交集就是父亲,在哥哥奥巴马的心里,父亲是犹如白月光一般的存在,富有神秘色彩,因为父亲在他两岁时就离开了。

这样看上去似乎马克更幸运,因为马克和父亲生活了整整7年,可遗憾的是,父亲却是马克心里的一根刺。

因为马克根本看不到父亲的任何优点,他长期酗酒,一回到家,就挥起拳头殴打母亲。

一天深夜,马克睡得正香,突然被母亲的哭泣声和父亲的怒吼惊醒,惊恐的他小心翼翼地爬起来,鼓起巨大的勇气走出房间,却看见了让他永远无法忘记的画面。

醉醺醺的父亲拿着一把长刀,恶狠狠地抵着母亲的脖子,弱小的母亲早就无力反抗,身上伤痕累累。

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年少的马克,他感觉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父亲的拳头彻底击碎了。

悲剧的婚姻维持了七年,露丝选择了离婚,母亲再婚后,继父品行良好又温和开朗,马克和弟弟有了温馨完整的家,两兄弟也能继续学业了。

也许是为了感恩,马克将继父的姓氏“狄善九”加到了自己的名字里,而拒绝使用亲生父亲“奥巴马”这一姓氏。

此后很多年,马克的全名都叫:马克·奥科思·狄善九。

但他仍不快乐,肯尼亚的种族歧视非常严重,因为他混血的身份,无法融入非洲黑人的生活,黑人小伙伴都嫌他太白了,而白人又嫌他太黑了。

那个时候的马克孤独、迷茫又空虚,他只想快点长大,逃离这个带给他太多痛苦伤害的家乡。

而彼时的哥哥奥巴马正跟着自己的母亲和外祖父母,生活在美国,虽然也因为棕色的皮肤遭受种族歧视,但他比马克幸运,因为他没有遭遇那个喜欢家暴的父亲,所以一直对父亲心怀崇敬。

02

虽然马克不愿提及父亲,但他遗传给了马克聪明的脑袋。读书期间,马克的成绩甩那些瞧不上他的小伙伴八条街。

马克在学习中找到了无数乐趣,钢琴、画画、阅读都让他获得内心的宁静,这也让他和同龄人更加格格不入,马克始终觉得孤独。

1983年,马克顺利被美国布朗大学录取,可他却开心不起来,因为他想上哈佛或者普林斯顿。

但他还是去了,因为这是唯一的机会,他可以离开这个令人讨厌的地方。

进入大学后,马克依然孤傲,但此时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音乐,坐在琴房,双手翻飞,旁若无人地弹奏喜欢的钢琴曲,马克觉得放松极了。

在布朗大学,聪明的马克获得了物理学、数学双学位,后来,他顺利考入了斯坦福读研究生。

毕业后的马克急需解决生存问题,但他热爱的音乐那时却帮不上啥忙,找工作多次碰壁后,马克有些迷茫,最终在一家通讯公司上班,但没折腾出啥水花。

原以为到了母亲的国家美国,自己会干出一番大事业,可现实却如此残酷,更糟糕的是,2001年,“9·11事件”发生了,美国经济遭受重创,本就遭受排挤的马克不幸失业了。

沮丧的情绪如影随形,现实问题接踵而至,马克每月要支付6000多美元的房贷和车贷,没有了收入的他有些慌。

可美国已经没有他的立足之地,而家乡又是他不愿回去的地方,骨子里的高傲让马克决定放手一搏。

当时的我国发展势头正猛,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和很多非洲国家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于是,马克想到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来碰碰运气。

幸运的是,马克凭借在美国电信公司多年的履历,顺利地谋到一份在中国中兴公司的工作。

虽然这家公司在深圳,可马克急需这份薪水应急,命运使然,2002年,他坐上了飞往中国的飞机。

“最多呆三个月”起初马克并没有抱多大希望,他只是想到我国来看看,可没想到,马克一踏上东方这块神奇的土地,就立马被吸引了。

热闹繁华的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和一张张和善的笑脸都让马克新鲜,最重要的是,这里没有种族歧视,他享受到了久违的尊重。

但尴尬的是,中兴公司的这份工作,月薪只有8000元人民币,根本不够支付马克在美国的房贷。

没有足够的钱,远在大洋彼岸的房子断了供,美国银行查封了他的房子,这下,马克在美国彻底没了牵挂。

此时的马克早已经被深圳的人间烟火气迷住了,在不知不觉中,他爱上了中国,确切地说,马克遇到了一个让他心动的河南姑娘。

03

这个让马克心动的河南姑娘叫刘雪华,是一家茶馆服务员。

当时,初到深圳的马克一有空就跑到这家茶馆自学汉语,他叫上一杯花茶,安安静静地能坐一下午。

一来二去,茶馆的服务员都对马克熟悉起来,“快看,那个奇怪的老外又来了,还是不会喝茶,怎么把茉莉花茶里的花都吃了啊?”

一天,马克又来了,点了一杯茉莉花茶,上茶的服务员正是刘雪华,心不在焉的马克端起杯子,来了个牛饮,茉莉花被喝得干干净净,几位服务员捂着嘴偷偷笑起来。

刘雪华也笑了,“这个外国人好可爱。”她心里想着,不由得多看了马克几眼。只见马克端坐在椅子上,手中不停地抄抄写写,比小学生还认真。

“你这个字写错了。”看马克写得专注,刘雪华主动上前给他指出笔记本上的一些错误。

“这个中国姑娘心真细。”马克有些高兴,他没想到还会有漂亮的中国姑娘主动和他说话,一来二去,马克和刘雪华就熟识了,自然而然,刘雪华教马克学汉语,马克教她学英语。

神奇的缘分让两个毫不相关的年轻人走在了一起,一段时间的接触后,两人相恋了。

刘雪华老家在河南农村,和很多农村女孩一样,刘雪华从小吃了不少苦,非常懂事,长大后为了生活才独自到深圳打拼。

女儿突然找了个洋女婿,刘雪华的父母觉得很不靠谱,特别是母亲,她常常给女儿打电话,哭哭啼啼地抱怨:“我这个女儿算白养了。”

一边是爱情,一边是亲情,孝顺的刘雪华左右为难,看着爱人如此伤心,马克心里也不好受,他向刘雪华保证:他爱中国,也爱她,会扎根这里和她好好过日子。

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马克拼了命地学习汉语,他要尽快融入中国社会,赚钱养家,滋养他用心呵护的感情。

学习之余,马克开始做生意,还四处表演弹钢琴,他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给刘雪华一个遮风挡雨的家。

更难得的是,马克在深圳还一直坚持做慈善,而这也是他长久以来的心愿,“慈善让我获得救赎。”

到深圳的第一年,他就四处打听哪里有福利院,每周他会固定时间去给孩子们弹钢琴、教英语。

“福利院的生活很好,孩子们不愁吃穿,但他们的精神世界需要丰富。”马克觉得此举让他从中获得了满足和快乐。

这个喜欢戴着头巾、皮肤稍黑的大个子叔叔很受孩子们喜欢,每次,马克去福利院,都会有个小孩子给他倒上一杯温水,礼貌地向他问好。

接过孩子递来的水杯,马克微笑着,再喝一口,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不知不觉,马克已在深圳待了两年多,他完全融入了这里的生活,和刘雪华的感情也越来越稳定。

马克从童年起便惶惶不安的心终于有了停泊的港湾,他愈发成熟,也逐渐释怀了童年的苦难。

马克没想到,在遥远的中国,他不仅事业有成,还找到了真爱,更能凭一己之力帮助别人,这让马克觉得很满足。

只是,夜深人静时,马克偶尔会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和家人,父亲早已遭遇车祸去世,而那个联系甚少的哥哥奥巴马已经变成了美国政坛的冉冉新星。

04

2004年的一天,马克和朋友们正在看新闻,突然,电视里出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

“是哥哥,他好像瘦了。”看着屏幕里的兄长正在美国民主党的代表大会上作施政演说,马克眼睛有些湿润,他深深地呼了一口气。

虽然不知道哥哥在说什么,但那自信的模样让马克倍感亲切,他内心洋溢着一股自豪和激动,他竟然为哥哥感到骄傲,与有荣焉。

马克心里默默地期盼哥哥能选举成功。

从那以后,马克开始关注国际新闻,他想了解哥哥更多的消息,虽然年轻时和哥哥仅有的几次见面并不愉快,但时过境迁,他早就从内心深处接纳了哥哥。

仔细回想,第一次见到哥哥,还是他主动来肯尼亚找自己。

当时是1988年的夏天,马克刚刚大学毕业,呆在家中看书,奥巴马走了进来。

马克抬起头,仔细打量这个和他长得有些相像的男孩,都是棕色的皮肤,他遗传了父亲的大耳朵,自己却有着和父亲一样的一双大手。

可马克对奥巴马并无好感,因为哥哥是来寻根的,他想从自己口中得到更多父亲的消息,那个在哥哥2岁时就再也没有见过的父亲,是他一生崇拜的对象。

然而父亲留给马克的全是痛苦,这正是他要努力遗忘的,他怎么可能和哥哥有共同语言?

所以,不管哥哥如何询问,马克都不怎么说话,他心里本能地排斥这个不速之客。

这次谈话不欢而散。

后来,奥巴马到哈佛念书,毕业后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马克也在美国,兄弟俩又见过两次面,但每次聊天,哥哥的话题都围绕着父亲。

马克心中郁郁,他觉得这个哥哥根本不可能理解自己童年时的遭遇,自己只是他了解家族信息的U盘。

虽然兄弟俩的见面并不愉快,但仍开启了两人的兄弟之情。

只是马克明显感觉到,哥哥奥巴马和自己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目标。哥哥喜欢自己的黑人基因,排斥以白人为主的西方社会,他像振翅欲飞的雄鹰,誓要干出一番作为。

而马克不喜欢呆在肯尼亚,也不喜欢美国,“中国让我重生”,他就像一只向往蓝天的小鸟,渴望自由自在地飞翔。

此后多年,兄弟俩各自打拼,没再联系。马克赌气似的,几乎断绝了与奥巴马家族的任何联系。

直到,他在电视上看到哥哥的竞选消息。

当时,马克在深圳已经小有名气,他发行钢琴CD,出版自传,成立慈善基金会,为我国各地的孤儿、贫困儿童募捐了上百万美元,还在中国、非洲和美国之间建立多个儿童慈善项目,帮助了全球超过6000名学生。

但为了不影响哥哥竞选,那个时期,他非常低调,尽量避开媒体。

一天晚上,马克竟然梦到哥哥出了意外,第二天醒来,他立马买上机票飞到美国,他要亲眼看看哥哥是否平安。

这次联系,让兄弟俩的感情又进一步。

马克将自己亲手写的书法作品“天涯咫尺”送给了哥哥,千言万语尽在其中。

2008年,哥哥竞选成功,马克喜极而泣。

也正是在这一年,马克和刘雪华走入了婚姻的殿堂,飘泊半生的马克,终于有了一个家。

2009年,奥巴马访问中国,万分激动的马克带上妻子刘雪华在北京和哥哥相见。

一见面,马克就上前和哥哥奥巴马紧紧拥抱,一切尽在不言中。

05

后来,奥巴马还专门邀请了马克夫妇到白宫参观。

直到那时,马克才真正理解了哥哥,他让自己为“奥巴马”这一父姓感到骄傲。

但是,马克不愿意回美国,更不喜欢别人叫他“奥巴马弟弟”,“我的名字叫马克。”他总是礼貌地纠正别人。

这个打算一辈子将根扎在我国的男人,目前长住深圳,已经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和一份稳定的事业,他还在不断地奉献自己的爱心,继续做慈善。

当哥哥奥巴马选择生活在聚光灯下时,马克却只想走自己的路,活出自己的精彩。

作者:萌萌

编辑:明月松间照

参考资料:

l 凤凰周刊《马克·奥巴马:奥巴马弟弟的中国奇缘》2019/09/05 ,作者陈龙

l 中国网《马克·奥巴马·狄善九的梦想》

l 澎湃新闻网《访马克·奥·狄善九:在中国追梦,不喜欢被称“奥巴马弟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