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年,我们都在选择离开人群

 新用户10656616 2023-01-22 发布于新疆

过年总会有无数话题,但不经意间,上门拜年这个话题已经消失了很多年。


中学的时候,一到过年,一帮子人在各家拜年游走吃喝,可以从初一延续到十五。

刚工作时,也同样如此,年还没到,要好的几个朋友就约好了一家一家拜年的顺序。

过了三十,尤其三十五以后,直到四十之前,去别人家拜年就成了越来越小范围的事,一个年能去一家两家,都开始不容易。

四十之后到现在,这么些年,去别人家拜年,或者别人到自己家拜年,基本就绝迹了。拜年的形式,都成了用手机发出的一个个信息。对我来说,以往拜年还能留有一点痕迹的话,那就是找一两天时间,和很好的同学,和很好的朋友,在外面找个地方聚一聚。

我是如此,女儿同样也是如此,连父母,也有些年,都不再感慨这件事。

拜年,为何就悄无声息的,把家从这种交往和习惯中最重要的平台,移除了出去呢?

有人说,是生活条件好了,把客人放在外面安排,有更多的自由和选择性。

有人说,都知道在家里接待太麻烦太累太操心,所以,都自觉的互相解放。

有人说,现在人都开始习惯清静,喜欢节日里彻底的休息和放松,所以,选择回避。

有人说,如今人和人的交往越来越现实,真心的朋友越来越少,因此,就不值得。

也有人说,真正要好的往往没几个,所以,都能互相理解,尽可能的不给对方找麻烦。

都有对的一面,但似乎又都不能完整的给出一个答案。所以我想,这一定不是少数人才会面对的困惑和问题。

去别人家里拜年,这习俗本身,意味着什么呢?

一个,肯定是祝福吧。

一个,肯定是热闹吧。

一个,肯定是用心吧。

一个,肯定是方方面面的高看一眼吧。


而尤其是最后一点,曾经在父辈那时代很关键。那时候,过年期间,不看家里准备的是不是丰盛,如果没人来,就说明这家人的人品和行事很成问题,没人来,就等于被赤裸裸的公开展览。如果门庭若市摩肩接踵,就说明这家人很被认可很有人缘,很值得骄傲。

所以,那时候过年,家里来不来人拜年,来拜年的人多不多,就成了大众评判的标尺。没人来,就算山珍海味满屋,也是笑话。有人来来人多,即便把家吃的空空荡荡,人累得要死要活,也是勋章。

所以,上门拜年,起码在二三十年前,是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事,重要之处就在于,这是一种以年的名义,由身边相熟相处的人和一个圈子里的人所做出的考评,这一家人或一个人有没有情义,有没有价值,值不值得维持和交往,为人处世和社会地位如何,都会通过上门拜年的人得到体现。

所以,上门拜年,其实也意味着一年中最重要的一种评价体系的启动。人不能离开人群和生活,因此一个年,就可以看清太多的东西。

不亲自上门,不在家里招待,就算外面安排的再好,又如何能体现客人和主人的一片至诚和用心呢?

但上门拜年,又确确实实的消失了,也确确实实被大众所放弃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说法,竟然最被全民普及认知到了一年中最重要的这个节日上。

悄无声息间,应该说不是年发生了转变,而是我们对生活对社会对自己的认知发生了转变。

都活的越来越独了。

都活的越来越自我了。

甚至可以说,都活的开始不在意人情世故,不愿意被人情世故捆绑了。虽然我们嘴上都还是会说,一个人不可能离开人群去生活啊。

其实,我们是在默默的离开了。

其实,我们都知道了自己的生活只有自己才能评判。

如果这不是答案,那还有什么答案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