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发生了这么件事,用“逃过一劫”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一位网友在深圳一家火锅店吃饭时,觉得端上来的章鱼长得有点奇怪,甚至看着,很像剧毒的蓝环章鱼。 图源:微博 而经科普博主证实,这,确实是有着剧毒的蓝环章鱼😨。 图源:微博 好在,原博没选择冒险,把章鱼撤下了没吃进嘴,有惊无险地和死神擦肩而过。 网友锐评:“涮火锅很可能一桌人都中毒……所以博主其实救了一桌人加老板一家,这可能就是科普的意义。” 这波操作,还真的就是应了那句老话——知识改变命运了。 图源:微博 无独有偶,就在前天,另一名网友发博表示,自己在一家著名商超买海鲜,同样混进了一只蓝环章鱼。 图源:微博 该商超工作人员作出了回应:店内的章鱼均为国产人工养殖,出现蓝环章鱼的概率非常低,会联系当事人核实情况。 而截至18日,当事人发博称目前并未收到商超任何的反馈联系。 当地市监局已派人到门店进行抽检,据19日通报,全市门店未发现异常,排查没发现有蓝环章鱼。 图源:微博 蓝环章鱼的毒性非常强,咬上一口能致人死亡(活的蓝环章鱼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除非察觉有危险),据说仅凭一只的毒,就可以杀死26个成年人,而且起效十分迅速。 图源:央视新闻 而且,这种毒目前还没有解药能治,受热也不分解,也就是说就算煮熟了,也千万不能吃! 动图有点重口,但大家要好好认识这个剧毒“杀手”。图源:网络 认准上面这些图,记清它长什么样,一经发现,不要碰更不要吃。 万一真的误食,立刻送医或拨打120,必要时要为中毒者先进行人工呼吸,因为蓝环章鱼的毒素会攻击人的神经系统以及呼吸,人的隔膜肌被麻痹之后,中毒者就不能进行自主呼吸。 即使到了医院也没有专门的药物可以治疗,只能靠呼吸机,所以千万不要拿命去赌,真的没有回头路。 错误示范,图源:@新闻哥 截图 除了这种毒章鱼,我们吃海鲜/水产品,也要注意以下这4点: 到正规渠道购买,或者到资质齐全的正规餐饮店吃海鲜。 “好奇害死猫”,一些不熟悉的、或是被称作“野味”的猎奇水产品不要冒险下肚 。 比如这种正直爱洁蟹,近海人民可能爱吃,但是潜在风险不小。图源:微博 要吃新鲜的、冷冻保存及时的水产品。一旦发现变质,别心疼钱,赶紧扔了。 海鲜中含有较高嘌呤,不适宜多吃。 PS:《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每周最好吃鱼300~500g,换算成一天大约是小一巴掌的量。 生熟分开保存,隔夜不要吃。 吃熟的要尽量煮熟、煮透,吃生的要选海水刺身,不吃淡水的,以防寄生虫,且少吃为妙。 今晚就是年夜饭了,一家人围着,团圆和气、热腾腾地吃上一锅,别提多幸福! 咱们在吃得开心的同时,也别忘了注意食物安全。除了“毒”海鲜,这些容易在饭桌上犯的错误,也须警惕! 这些常见食材 误食或处理不当也会出事 菇类之鲜,引无数吃货垂涎欲滴。特别是云南、两广地区,打火锅加点菇类,鲜甜又开胃! 但吃菇可以,千万别吃路边随便摘采的野蘑菇。 今年就曾发生过一家三口吃野蘑菇后,父母进ICU,孩子不幸离世的悲剧。 图源:微博@小莉帮忙 祸害一家的“凶手”则是致命白毒伞。学名为致命鹅膏,含有极毒的鹅膏毒素,中毒后有潜伏期、假愈期,可引起严重肝损伤,导致多器官衰竭死亡。 误食50克,便可使人致命! 图源:第一现场 有科研团队统计,广东省95%以上的毒菇中毒死亡事件,都是由它引起的。 图源:http://www. 上图为12种含鹅膏肽蘑菇,分别为:a:致命鹅膏(Amanita exitialis);b:灰花纹鹅膏(A. fuliginea);c:黄盖鹅膏(A. subjunquillea);d:裂皮鹅膏(A. rimosa);e:淡红鹅膏(A. pallidorosea);f:假淡红鹅膏(A. subpallidorosea);g:鳞柄白鹅膏(A. virosa);h:纹缘盔孢菌(Galerina marginata);i:条盖盔孢菌(G. sulciceps);j:肉褐鳞环柄菇(Lepiota brunneoincarnata);k:亚毒环柄菇(L. subvenenata);l:毒环柄菇(L. venenata) 根据2019年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周报—— 2018年全国17个省份就发生了276起蘑菇中毒事件,共计769人中毒,造成22人死亡。 总之,千万不要对任何野菇心存侥幸,不要认为颜色寡淡、有虫咬痕迹、回去煎炸熟透就能百分百避开毒素。 中毒严重是会出人命的,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图源:深圳市食品安全宣传网 野生菇种类非常多,普通人无法全面辨别,即使你谨记“红伞伞白杆杆”这个口诀,也只能规避很小部分的风险。 最安全保命的做法是:只要户外看到野生蘑菇,管住手,一律不要摘来吃! 菜市场购买的菌菇类食材,回家后先焯一次水,再烹煮熟透食用。 如果真的不幸中毒,第一时间催吐,赶往医院急救并同时保留你吃的菌菇,以便医生分清毒性种类,对症下药。 干木耳本身没有毒性,问题在于长时间泡发,黑木耳会产生“椰毒假单胞菌”的致病菌,它会含有剧毒——“米酵菌酸”。 图源:微博 即使少量食用,也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的症状。 如果摄入量多,甚至会出现惊厥、抽搐、血尿、血便等,最终导致人体多器官衰竭,死亡率可达50%以上。 “米酵菌酸”耐热性极高,一般的烹调方法无法破坏其毒性,也就是说木耳泡发不当产生的毒素,即便经过爆炒也依然存在。 因此,不要食用长时间浸泡、变质的银耳木耳(现泡现吃,泡发时间建议不超过2小时;吃多少泡多少,尽量不要剩余),也不要自行采食鲜银耳。 除此之外,还有这两类食物,也容易产生米酵菌酸。 ● 薯类制品(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 谷类发酵制品(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河粉、粿条、湿米粉等) 前几年,广东曾发生食用河粉集体中毒事件,背后的元凶也是米酵菌酸。 图源:网络 所以在选购米粉、米线、面条等米面制品时,要注意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不买散装米面类,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无法保证。 前两年一部爆款综艺,就有明星在节目中吃了未熟透的四季豆,结果在夜里呕吐、腹泻不止,大喊难受。 图源:网络 未煮熟的四季豆中含有皂素、血细胞凝集素,皂素对消化道黏膜有强刺激性,血细胞凝集素具有凝血作用。 中毒后会产生腹痛腹泻、呕吐头晕、心慌胸闷、四肢发麻等症状。 要避免中毒,就要先确保食用完全熟透的四季豆,在烹饪过程中时间要长,温度要高,确保把四季豆焖至变深色并无草腥味,尽量不要用凉拌的吃法。 除了四季豆,其他豆类的食材也要特别留意,因为生的豆类食材多数含有植物凝集素、皂甙等致毒物质,如果煮不熟也是会有食物中毒的风险。 比如说“假沸腾”的豆浆。 豆浆中的皂甙,在80℃左右可以产生肥皂样的泡沫。 看到泡沫溢出,很多人就以为豆浆已经沸腾煮熟饮用,但其实只是假象,豆浆根本没熟。 所以在烹煮豆浆的过程中,如果看到有泡沫释出,千万别急着饮用,再持续用95℃加热煮沸10分钟,确保豆浆全熟。 豆浆的保存同样讲究,放置6小时以上的豆浆不适合再饮用,鲜榨现喝更健康。 很多食材放久了就会冒芽儿,扔了怪可惜的,但是食用会有风险吗? 这就要根据具体不同食材而定了。 ● 发芽的土豆千万不能吃 土豆一旦开始发芽变绿,龙葵碱就会大量生成,是普通土豆的40-50倍。 食用中毒表现为上腹部绞痛,腹泻呕吐、脉搏频速、头痛嗜睡、感觉迟钝至昏迷,严重会呼吸衰竭而死亡。 如果土豆未成熟、表皮成青紫色、长黑斑的同样不要食用。 土豆买回来需要低温储藏,避免阳光照射,防止生芽,尽快食用。 烹煮土豆的时候要充分加热,醋溜土豆丝就很适合了,因为醋可以加速分解破坏龙葵甙,避免中毒。 ● 红薯、花生,发芽慎食 红薯发芽没什么毒素,但是如果存放不当,容易发霉起斑点。 霉菌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毒素,食用后就对人体有害了。 花生长芽本身是可以吃的,但是花生长芽加上外壳破坏后容易受到霉菌污染,会生成可怕强致癌性的黄曲霉素,保险起见还是别吃了。 ● 这些食物发芽可食用 发芽后可以吃的蔬菜包含: ● 洋葱、生姜、大蒜 ● 红薯、 萝卜、胡萝卜 大蒜、姜发芽后不会产生有毒物质,但由于里面的水分已经收干变得干瘪,味道、口感和营养价值都会降低。 如果伴有发黑、腐烂的情况就别再食用了,赶紧扔掉吧。 黄豆、绿豆发芽后就是我们熟悉的豆芽了。豆芽不但没有毒素,而且除了包含黄豆、绿豆原有营养,还含有维生素C,是有益的食材。 鲜黄花菜含有令人中毒的生物碱,它能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刺激症状。 成年人吃处理不当的鲜黄花菜大概50~100克,就可能引起中毒。 在食用新鲜黄花菜之前最好去掉花蕊,因为花蕊中所含的毒素最多。 使用前仔细清洗干净,焯水放凉水中浸泡数小时,充分炒熟煮透后再食用。 建议食用干黄花菜更保险,因为干制过程可以破坏其生物碱的毒素,吃起来更放心。 如果吃水果时,把里面果核都一并吞了,也有可能会引起中毒。 樱桃、苹果、梨、桃、杏子、李子、枇杷等果核都含有氰苷,水解后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中毒表现为口苦、流口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身体乏力。 当然啦,还是那句话,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拿樱桃核做例子,一个体重为50公斤的成年人,可能要一次性吃上370颗樱桃核才有可能致命。 但是吃水果时也别太豪迈了,还是得乖乖吐核,尤其是小孩,被噎的风险比中毒的风险要大得多。 除此之外,银杏树的果子——白果,也伴有毒性,吃多了可不行。 白果的核仁含有银杏酸、苦杏仁苷等有毒成分,容易引起中枢神经的损害,切记不要生吃,更不要多吃。 尤其是幼儿! 5岁以下幼儿生食用5到10颗,便很有可能会引起中毒,10颗以上有致死风险;大人每次食用也要控制在10颗以下。 关于隔夜饭菜 吃多少、做多少,是年夜饭最理想的状态。但一年一度的难得团聚,很多家庭都会“超常发挥”,做多做“豪”,剩饭剩菜少不了,冰箱又得满员。 小编在这里再补充几点温馨提示。 冰箱里的剩饭剩菜,建议这样放: 图源:自己做的,点击可放大查看。 那么,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呢?是不是真的会有致癌物产生呢? 除了海鲜,还有哪些隔夜菜最好别吃? 以上问题,可以点击右方文字查看答案>>关于隔夜菜的5个常见问题,一次性解答。 大过年的,虽然提起“中毒、身亡”等词,可能多少会让部分人有点膈应,但要想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有效规避意外伤害,前提是得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不能松懈的警惕意识。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吃得安全,吃得开心,平平安安,幸福过新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