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神:紫霞仙子和青霞仙子的哥哥之马善与琉璃灯

 江明月好 2023-01-22 发布于北京

我们很多人可能都看过周星驰的一部电影叫作《大话西游》,虽然当时的票房并不理想,但它渐渐成了一部经典。说是大话西游,但和西游故事基本没什么关系,只是借用西游这个大背景讲述的是另一个故事。这部电影给我们印象最深的紫霞仙子和至尊宝的爱情故事,这也是当时很多人无法接受的。孙悟空和白骨精谈恋爱?这也太能扯了,所以当时的很多人都觉得这就是一部胡扯的电影。不过到了现在很多人可能都接受了大话西游的设定。

剧中说紫霞仙子和青霞仙子是佛祖面前那盏灯的灯芯,而那灯芯是两条紧紧缠在一起的灯芯。所以紫霞仙子和青霞仙子虽然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但她们的本体是分不开的,就是那紧紧缠在一起的灯芯,她们共用一个身体。于是就出现了紫霞仙子白天逃,青霞仙子晚上追的闹剧。她们共用一个身体,青霞仙子自然找不到紫霞仙子,这是骑驴找驴的剧本,当然找不到。紫霞仙子和青霞仙子有些类似于孙悟空和六耳猕猴,她们本是一体的,但一心发生了二用,于是自我厮杀起来。

我们把注力都集中到了紫霞仙子和青霞仙子身上,可是光有一个灯芯是毫无用处的,还要有灯和灯油才成。那么紫霞仙子和青霞仙子是哪盏灯的灯芯呢?电影中二郎神杨戬说紫霞仙子和青霞仙子是佛祖日月明灯里缠在一起的灯芯,那么日月明灯又会是哪里来的呢?佛祖指的自然是乔达摩悉达多了,他的日月明灯在《西游记》里并没有出现过,只能从其他经典里寻找了。我们常见的灯形法宝最出名的应该就是宝莲灯了,那是女娲娘娘传下的法宝,不太可能送给释门,而在封神世界中却有好几盏灯形法宝。

封神世界中殷郊攻伐西岐的时候,曾经收服过两个人,一个叫温良一个叫马善。温良和马善都是三只眼,与殷郊相似。而经过杨戬用照妖鉴识别,发现马善是一点灯头作怪。至于是哪里的灯头,韦护框出了大概范围:

“世间有三处,有三盏灯:玄都洞八景宫有一盏灯,玉虚宫有一盏灯,灵鹫山有一盏灯,莫非就是此灯作怪。”对杨戬曰:“兄可往三处一看,便知端的。”

也就是说世界上有三盏宝灯,分别在老子(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燃灯道人那里。这也说明了燃灯道人的强大,他几乎是圣人之下第一人了。当杨戬打探到燃灯道人的灵鹫山元觉洞时,果然发现燃灯道人面前的琉璃灯灭了。燃灯道人大吃一惊,知道自己的灯头(其实就是灯焰)去找姜子牙麻烦了。于是便答应杨戬会去西岐给姜子牙解决麻烦。他知道这是姜子牙的一劫,自己的灯头马善前去西岐也是天数,不可违背。

燃灯道人的灯头化形而出自称马善 ,然后跑到了白龙山占山为王,和温良一起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本来这样的日子很惬意,直到有一天来了一个叫作殷郊的人。马善和温良的修为和战力都不算高,他们一开始也没想过要去参与封神大战。但殷郊来了之后,他们的责任心一下子就泛滥了。温良和马善也不是什么有远大理想的人,他们并不太在乎是伐商还是伐周。殷郊本来说带着他们一起去伐纣,为天下百姓请命,他们一听这话立马答应跟着殷郊去混。

温良和马善还吹捧殷郊识大体顾大局,能够为民请命。但申公豹的出现让殷郊改了主意,又跑到张山那里助纣伐周去了,温良和马善对此也没什么异议。所以温良和马善没什么善恶观念,至于为什么殷郊往哪里指他们就往哪里冲就不得而知了。马善的形象是这样的:带扇云盔,淡黄袍,点铁枪,白龙马,面如傅粉,三绺长髯,也是三只眼。马善还骑着一匹马,可见这妖族化形了,真的就把自己当成人了,也开始过起人的生活了。

马善化形后的实力并不怎么强,他和邓九公对阵,居然被邓九公这么一个凡人将领给生擒活捉了。只是马善是琉璃灯灯头火焰得道,一般的手段想要他的命是做不到的。所以南宫适拿着大刀斩了马善几次,马善都重新长出了一个脑袋,堪比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当韦护用降魔杵来打他的时候,他便化作一团金光,散而复聚。最后众人想要用三昧真火烧他的时候,他便顺着三昧真火走了。他本就是火焰,与陆压相似,最不怕的就是火。

马善的降伏也很简单,燃灯道人让人把他引来之后,拿出琉璃灯盏直接就把他收走了,根本不费吹灰之力。而琉璃灯的后续在封神中就没有交代了。要知道燃灯道人其实就是释门的过去七佛之一,是释门的重要成员,而他所在的灵鹫山就是未来释门大兴时的灵山。灵山可是释门大本营,而作为镇洞之宝的琉璃灯自然也会成为释门的镇教之宝。乔达摩是后辈,他的日月明灯很可能就是燃灯道人传给他的。整个灵山都给释门了,不差一个法宝琉璃灯。

这样一来灯头马善早在封神时代就已经化形了,而紫霞仙子和青霞仙子到了西游时代才化形,晚了上千年。马善是灯头火焰化形,紫霞仙子和青霞仙子是灯芯化形,他们都是琉璃灯的一部分。马善化形得早,自然是哥哥了,而紫霞仙子和青霞仙子自然就是妹妹了。燃灯道人的这盏琉璃灯还真是宝贝,竟然化形出三个妖族,也算是三盏灯中的佼佼者了。

注:本文纯属虚构笑谈,诸君不需认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