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棚哀思——悼念我的父亲张炜

 艾俊民的游子报 2023-01-23 发布于浙江
灵棚哀思
——悼念我的父亲张炜
■作者:张  杰
      灵棚里的我,心里头翻江倒海,脑子里思绪万千,想了无数种寄托哀思的开头方式,但却怎么也落不下笔。我俯身在父亲的灵柩。一缕缕木的清芳直沁我的鼻,进而入了我的心房,我亲吻了一下棺,缓缓抬起头,顺着棺渐渐上扬的势,只见披在棺上的大红色盖棺披风自上而下地绣着深蓝色中间镶嵌着金色的“天人同悲”四字,中间花圈状圆形图案中庄重地绣着深深的“奠”字。
      一个“奠”字直接把我拉回到那个悲恸的日子,这一天,我不得不含泪“报丧”:我父亲张炜因病医治无效,已于2022年12月26日安详去世,享年91岁。沉痛告知。不管我、我们是否能接受,一个不容更改的事实已然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接下来的当天与次日,大哥从江西,四弟从广州,五妹从家中,匆忙地汇聚到石家庄,那扑地跪叩和着悲天怆地的哭泣,那压抑伤悲抽噎语结的哀伤,俱在数落着漂泊在外游离父母的懊恼……“你们要照顾好自己,我很好。”父亲的嘱托,言犹在耳。无尽悔意的我们,望着父亲由温暖而冰凉渐渐僵硬的身体,我们体会着,感受着、猜测着父亲已然飘荡的魂灵,此刻,古人教会了做儿女的什么叫做:子欲孝,而亲不在!懊恼,悔恨,悲痛?哪一种情绪能配得起这一刻的环境?!
      过度的悲伤于事无补,疫情还在疯狂地“阳”着更多的人们,再多的不舍与无奈也抗不过“人固有一死”的自然法则,殡葬靳师傅弥补了我们的人生短板,也让不知所措,变成了送父亲最后一程的有章可循。
      我们为父亲净身,真真切切地看着给予我们生命的“爸爸”。爸爸很帅,我们四兄弟都没有他帅,一米七六的个子,标准的瘦型“国”字脸,白净的肤色和贯穿一生的军人坐姿和站姿,任何时候都透着翩翩的风采,就在前年国家为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章》和荣誉证书时,尽管爸爸已是近90岁的老人,虽有些颤微,他仍坚定地站立,行了一个不可能标准的军礼.但他脸上洋溢着自豪与骄傲,他告诉我们:为父一生坦坦荡荡,虽没有大富大贵,但凭借着辛勤的工作,咱家也算是富足吉庆之家。
      爸爸退伍后,他和战友们成为了中国第一代核建设工作者。这一代人,为了祖国强盛的核工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乃至一生。他们的奉献精神,也让我们做儿女的更多体会了“最可爱的人”是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保障,他是毛主席的兵,在毛主席诞辰日追随而去,父亲走得很安详!
      当我们从殡仪馆捧出他的骨灰,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一抔黄土的古语,让我们唏嘘;只尺方寸的盒,成了父亲最后的处所,他的高大伟岸再不存于世间,只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也许如现在科学家的所言:存在于另一个平行宇宙,抑或是天堂,是极乐世界!默默地在心中祝福:爸,一路走好,愿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您,平安顺遂!
      按照父亲的遗愿:魂归故里,葬于父母身边!我们于2023年1月7日送父亲回故乡安徽省灵壁县朝阳镇郭庄安葬,一路顺风,平安到家,8日设灵棚,9日下葬。现在,已是八号晚上十点,我们四兄弟在灵柩棚内为父亲守灵。
      以前我也曾回过老家,但是这一次,我感觉是我第一次真正地与父亲的故乡零距离。村口,堂兄弟早已出迎,两位堂兄都已70多岁了,堂弟也近60,他们悲痛地告诉我们:回家就好,一切都安排好了!正在帮忙的乡亲也热情地伸出双手,并递过暖心的话语。
      进屋,首先看到房内白色、黑色的治丧孝衣物摆放得整齐有序,一位大嫂正指挥着多人在安排着事务。定睛,果然是家族中最能干的二嫂,她麻利又笃定地指挥着为我们披麻戴孝,并告知我们各种规矩,亲情,朴实,重孝,遵礼(在此,我代表我们全家向父老乡亲、亲戚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你们三鞠躬)。
      过了许久,灵棚搭好了,音乐台搭好了,大厨师傅在忙碌着,硕大的寿棺也安置妥当。临近中午吉时入殓,在持续不绝而清脆的唢呐声中,朱集(我父亲的祖籍)亲戚引导我们孝子贤孙,将父亲的骨灰及衣物安放于棺中,整个过程庄严而有序。悲伤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安慰,也相信父亲是会满意的。我们那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也欣慰地点头赞许。之后迎亲戚,吊唁,烧纸钱等,在跪拜、哭号中交替,一直持续到晚上九点多,直到大总管宣布:今天的“当大事”结束!
      人们渐渐散去,夜,渐变寂静,我们哥几个回归灵棚,蜡烛的火苗在闪进的冷风中跳跃着,摇曳着,望着烛光中父亲慈祥的面容,回想着白天电子屏上滚动播出的父亲生前照片,跪在铺满麦梗的灵棚,唤醒了多少尘封的往事——
      父亲,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娃,参军跟着共产党,参加过抗美援朝,守护过福建海疆,是一名特务连长,立过功受过奖。转入地方工作,在计划经济时代,作为国防工业铀矿原料的供应科长,责任是重大的,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生清廉,为原子弹、氢弹的成功发射做了坚实的螺丝钉,这是他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与情怀。
      作为慈父,他与天底下的父母一样,把所有的爱与关怀给予了我们。记得2018年,我投资失利,损失惨重,精神极度萎靡,整日里浑浑噩噩。您让老三把我叫回家,家里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您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儿子,父母把你们带到这个世界,是人生生命的延续,唯一的希望是看着你们健康快乐。金钱丢了,可以通过努力再去挣。精神垮了,人就只能是行尸走肉。振作起来,咱们大不了重新再来,尽管去闯,回头,家在,爸妈还在!那一刻,我哭了,趴在父亲的肩头……
      唢呐声又起,它尖啸,清冽且悠长,在唢呐声声中,我们跪叩的掷地声,不仅是感谢父母给予生命的缘分,更是感恩一勺一饭的养育之恩,感谢以身作则榜样的人生和堂堂正正做人的教化。爸爸呀,生前,我没能多陪您和我妈,您总是说:忙去吧。其实,我们哪有那么忙,惭愧呀,借口,常回家看看唱出了多少父母的期待,乌鸦有反哺之义,羔羊懂跪乳感恩,我们呢?!当父亲离开了我们,那嗑下的头,那流出的泪,都只能化成后悔自责的扪心自问和沉痛思念的梦回……
      唢呐声又响起,九号的晨阳中,排列绵延的花圈.寄托着亲朋的哀思,电子花圈闪屏的滚动满满的科技感。尤其是昨晚那寂静的夜,很黑很沉,从空旷田野吹来的凛冽寒风感觉格外的冷,时不时传来几声犬吠,划破了夜的寂寞。我紧了紧大衣,伫立在风中,望着那霓虹闪烁的电子屏,在漆黑的夜,宛如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然而,此刻,更感觉它们是人生悲欢离合,生老病死,无奈,悲戚的指针,一路向西,避不开,不可逆。所以呀,人们,在亲人健在的时候多一些看望,多一些交流,多一些陪伴,多一些相拥与抚慰,那是人伦,是大孝!
      子欲孝而亲不待,今日,为父亲举行葬礼。入土为安,许是世人敬逝者终得以离苦得乐的祝福吧,那一抔黄土埋得住尸骨,却怎能埋得住思念、无奈甚至后悔!唢呐声声,真灌耳鼓,热闹下的寂寞又真的有多少人懂,只能心中默念:悲乎,哀哉!父亲大人,一路走好!您放心,我们一定会照顾好我们的母亲和家人,秉承您处事积极进取,为人无愧于心的理念,砥砺前行!
      此刻,我想起了今年父亲节写下的一段话,聊作结语吧:今天,是父亲节,“父爱如山”。曾经,我们对着朱自清父亲的《背影》而黯然神伤,也曾为陶斯亮《我的父亲》那份无私大情的父爱而潸然泪流。关于父亲,每个家庭都不一样,但父爱无边的情怀延展着,亘古未变。这种爱,需要每一个做儿女的用心去感受和体悟,尤其是在今天。
      假如,此刻,你就在父母身边,请给他们一个真情的拥抱,请一定说出“我爱您,父亲!”同时,让我们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父母:健康、吉祥、福寿绵长!●2023年1月9日写于郭庄@原文刊载于第354期《游子》杂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