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兔年学兔典(一)

 简心素文 2023-01-23 发布于江苏

兔年学兔典一)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出自《韩非子·五蠹》,曾被选为三年级下册文言文必读。

该成语原文是“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耒,音lei,一种农具)

该文可译为以下故事

从前有个宋国人,他有一块肥沃的田地,每天勤奋地经营着,收成也可观。田中有一棵树,干活累了时就在树旁休息一会儿。

一天,他正在田里耕作,不知从哪跑来一只兔子,急急忙忙地奔跑,结果一头撞在那棵树上。农夫跑过去一看,兔子折颈而死。农夫高兴不得了,心想今天运气真好,白白收获了一只兔子。他拎着兔子一边向家走,一边得意地想“要是每天在这里等着,都能收获一只兔子,那以后我就不用辛苦劳作了。”

于是,从此后他耕作时就不以前那样专心了,时不时瞅着村旁。后来,就不再理会田里的庄稼,干脆就坐在那棵树旁,等着兔子撞死了的好事。可是他等啊等,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田里的庄稼渐渐荒芜,野草慢慢地长比庄稼还高,还是连兔子的影子也没有見到,而他自却成了宋国人的笑料。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守株待兔”。

这则成语寓意深刻,很有味,教育意义也很大故一直被古今人看重古代就有不少文人在写作中引用。

汉代王充在《论衡·宣汉》中就有以已至之端,效方来之应,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罝之路也(罝:音ju,古代捉兔之网)

又如,明代朱权《卓文君·笫三折》有“盼功名如守株待兔,要求进若缘木求魚。”

再如,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的第九十四回有“吾料必定出身报囯,岂是守株待兔之辈。”(待续)

作者:李冬銮

◆李冬銮:【简心诗苑】虎去兔来喜迎春——李冬銮诗作三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