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年味大片,咋拍?3000字攻略奉上

 zzm1008图书馆 2023-01-23 发布于上海

“技 巧”

手机拍新春

图片
图片

2023年春节到了,节前,在北京切切实实地感觉到,这个兔年应该是以往三年里,最有“年味”的一个春节了。

那么,面对如此红红火火的中国年,要怎么拍,才能把她的“年味儿”十足展现呢?

今天,就用我节前拍得的这些照片,

总结一些春节拍照的小窍门。

图片

技巧一:找红色

红色,说实话,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难拿捏的色彩,拍多了,照片容易显得艳俗。但是放在春节就不一样了,它是照片当之无愧的主题色,所以,你首先要记住的就是:不要放过身边的任何一点红。

说三个常规的东西,属于必拍:

1. 灯笼

春节里,处处都有红灯笼,但是,该如何呈现灯笼,其实也是有讲究的。

按照灯笼悬挂的位置和走向,拍出线条感,是简单易行的方法。

比如这个场景:

图片
利用0.6X超广角拍摄,灯笼的线条正好顺着大门垂直而下,突显了线条冲击力的同时,照片也显得很有气势。
如果灯笼的悬挂的没有规律,那么,选择角度和位置就很重要了。
比如这个场景:
图片
如果直接拍,乱糟糟一片,不好看。
但是,当我切换3.5X变焦:
图片
选择好角度,让各种不同颜色和造型的灯笼填满画面,互不遮挡,那么,照片就会显得丰满且雅致了。
当然,如果你觉得只拍灯笼有点单调,那和环境中的人物、建筑做结合是一条思路。
来看这张照片:
图片
拍摄地点是烟袋斜街,远处胡同的尽头,是什刹海冰场。
于是,这次我用了10X长焦,把胡同上方的灯笼,和远处冰面上的人结合在一起。
成排的灯笼之下,是密密麻麻的游客,两个“群体”面对面,照片就能传递出一种摩肩接踵的热闹氛围。
而这张照片:
图片
同样在烟袋斜街,当时的情景,是天空中悬挂着一排一排的灯笼,远处建筑的二层,也是成列的灯笼。
所以,我站在两排灯笼之间,这次换3.5X长焦,构图时上面一排、中间一排、下面一排。将远近两种灯笼融合在一起,密集的灯笼对应密集的建筑,展现一副兴隆市井气的画卷。

2. 糖葫芦
糖葫芦,是过年最能应景的道具了。
可远拍,也可近赏。
拍摄一簇簇的糖葫芦,傍晚时分是更好的选择。暖色的灯光亮起,映衬着火红的葫芦串,与天空的克莱因蓝结合在一起,在冬天里也能给人以温暖。
图片
但此时,光差比已经加大,建议使用手机的夜景模式拍摄,无论高光与阴影,细节都能拉满。
当然,如果你离得再近一点拍,会发现,灯光照射到糖皮儿上,反射出来的光线,会令这糖葫芦更显晶莹剔透,让人垂涎欲滴。
图片

记得,找个人跟它做结合,才有味道。

3. 年画
春联与年画,是再好不过的背景。
前两天去工美馆,恰好就遇到了年画展,这里的年画个个画幅巨大,拍出来的照片也是满目尽红。
图片
为了展现对比,我特意让孩子站到前面,一是有个主体,二是有了反差。不过,因为拍摄的背景太大,拍摄距离又太近,所以,线条难免会有畸变。
在这里,我使用了“地平线矫正”功能,线条就能横平竖直了,
图片
如果你的手机没有类似功能,也记得要后期去拉一下,照片看起来才会舒服。
当然,遇不到这样的特展,街上门前贴的春联、年画同样也能出片。
这里提醒的是,春联、年画是对应,那么我们拍照也尽量使用居中、对称构图才好。
图片
4. 任何红
实际上,在春节期间,你会发现身边充满了各种红色,完全可以不用在乎它们到底是什么,只要是红色,你就拍,只要有红色,就有年味。
图片
图片

技巧二:找道具

如果你喜欢拍人像,想利用春节的年味背景拍出红火的年味大片,
那我的建议是,拍照时,一定要有点道具。
比如,我早早就给孩子买了个兔子灯笼,它在拍照时,就派上了大用场。
图片
尤其是在晚上,一方面,它是氛围组,能应景。一方面,它是工具组,能给人像补光。
比如,这个场景:
图片
拍摄时,我让孩子将灯笼举在胸前,这样,即便环境昏暗,也能保证面部清晰。
如果拍摄天上的灯笼做背景,用灯笼开补光,再加人像模式,更能保证照片万无一失。
比如这张照片:
图片
孩子的背后是花灯,我在拍摄的时候利用上述的方法,使用人像模式拍摄,远处的灯笼高光被压制,人脸在人像模式下会自然美白和提亮,再配合灯笼的补光,环境昏暗,也能出片。
那如果你不方便自带道具怎么办?
就要善于利用环境了。
比如这张照片:
图片
拍摄的霓虹灯背景,那么,我就让孩子拍照时略微侧一点头,而不是直面镜头,这样,霓虹灯的微光就会给孩子的侧脸补上一点光。
而下面这张照片就更明显了:
图片
利用花簇的LED灯带做前景,外加2X人像模式,补光、美白、景深,全都有了。
说真的,在拍春节人像时,有道具的帮衬绝对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比如这个场景:
图片
拍摄四合院里的灯笼,我找来一个小木马放在下面让孩子玩,分散了她的注意力,照片拍出来的效果,就一定比傻站着直愣愣看镜头,会强许多。
而这张照片:
图片
灯笼背景都在人后,那么,我再给孩子找一个灯笼拿在手中,让画面中前、后景都有灯笼,人物就被红色包裹起来了。同样,这张照片也使用了人像模式拍摄,让人物显得突出。

技巧三:利用人流

春节,哪里都人山人海,拍照时,人太多怎么办?
最简单的办法,肯定是这样,利用超广角焦段,不拍人,只拍天,把场景展现出来就成。
图片
好是好,就是不高级。
其实,完全可以将人流化散为整。
比如这张照片:
图片
使用10X拍摄,将密密麻麻的人流定格下来,画面上方的景山是一个整体,画面下方的冰面同样是一个整体,对比之下,这人群是不是觉得,拥挤一点,也挺好的?
另外,还可以使用手机的慢门模式来拍摄人群。
比如,正阳门下的游客总是躲也躲不过:
图片
那么,我使用“行人雾化”功能,将定格的人变成流动的人群,就拍出了春节人流如织的氛围感。 
图片
而这张照片,也是同样的方法,在南锣鼓巷看到一扇很有特点的红门,
图片
想到了用人来当前景,这次不拍人流,而是人影。
使用专业模式,将ISO固定为50,曝光时间调整为1/20秒,就可以得到这张照片——橱窗内的古玩,门上的标语的静和人的动,形成一种反差,仿佛能读出时间的味道。
当然,如果你既不想拍人流,又不想让画面受到路人的干扰。最终的办法,就是后期。
比如这张照片,我要拍摄的是两位居中路人的剪影。
图片
但是,道路左侧站着的两个人会打破这种构图平衡,那么,就要后期来调整。
方法很简单,后期修图使用“除路人”功能,智能识别之后,直接删除,就可以得到这样干净的照片:
图片

技巧四:前后错位

春节,各家店铺都会贴春联、贴窗花。利用这种里外搭配,也能拍出很有意思的照片。
图片
这个场景,就是利用窗户的春联,形成一个框式构图,拍摄里面的顾客,正好等到一位穿红衣的女士,感觉就很应景。

实际上,红衣路人是我在拍摄春节主题的照片时,特别留意寻找的。
图片
比如这张照片,我看到橱窗内的服务员身着红色,就找了窗户上贴的广告语与其结合,红色突出显眼,照片也很有意思。
当然,这种前后错位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景深。
因为有的时候,我们的前后景都很重要,但它们相距又很远,所以,拍了一个,另一个一定是虚掉的。
比如这个场景:
图片
狮子实,建筑虚。
图片
建筑实,狮子虚。
我希望将钟鼓楼一起拍入这悬挂着的春联这之内,但是,无论前后,一个焦实,另一个一定焦虚。
所以这时,手机的一个实用功能,“景深扩展”就派上用场了,用这个模式拍摄,可以将前后景都清晰地呈现在画面之内,就相当方便。
图片
建筑、狮子都是实的。

技巧五:拍出故事

春节未必只能拍摄那些单纯的喜庆画面,如果能拍出一些故事来,那就显得比较有想法了。
比如,这个场景:
图片
在鼓楼前,很多女孩举着糖葫芦拍照。而我,将卖糖葫芦的小贩与一个女孩拍在一起,取名《道具组》,是不是感觉画面就有点荒诞色彩了。
这个场景:
图片
店家的广告牌上写的是《回忆里的童年》。
刚好,一位妈妈推着婴儿车停在了这里,妈妈手里举着过年的风车,照顾车里的宝宝。看孩子的大小,猜想,这位妈妈应该是个八零或者九零后吧。
自己的童年已经成为过去,肩负起的,是孩子的童年。
这样的画面,深想,的确有些唏嘘。
图片
而这个场景,是南锣鼓巷里面的一位老者,坐在阳光下晒太阳的她,看着往来的游客,有点茫然,有点悲凉。
我利用前景举着棉花糖的孩子与她做一个对比,就会放大反差,让人品读出滋味。

以上,就是我临近春节前拍摄到的照片,一部小小的手机,就记录下了我一路的所见所闻。
不知道,你能否从中得到一些零感。
这个春节,一起拍起来吧。
期待大家的佳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