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欧游记4:巴黎圣母院

 木趣坊 2023-01-23 发布于江西

  

    初识巴黎圣母院,还是参加工作后不久从译制片《巴黎圣母院》中了解的。影片根据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的小说改编,故事的场景就设定在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教堂成为故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影片围绕一名吉卜赛少女爱丝梅拉达和由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罗养大的圣母院驼背敲钟人卡西莫多之间展开,把人与人之间的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下充分展现出来。亲临其境,反而找不到当时的蛛丝马迹了。

  

  

    巴黎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

  

  

  

  

  

  

  

    我们从左边的一个门进去,从右边的门出来,中间的大门只有举行重大教会活动时此门才开。这里换了一位漂亮的女地接导游为我们服务。你如果注意,进门的弧形门有一些变化,上部有三角型的浅边,与右边的门不对称,导游说了原因,还有为什么进门的一侧雕像中一个教士将自己的头颅捧在手上,我只注意拍照,已经忘记导游说什么了。

    进到里边,虽然教堂里人很多,但声音却很小。我们是用专门的耳机听解说。导游一再告诫大家:不能大声说话,她的解说也十分小心。因为今天没有做弥撒,教堂内灯光很暗,只有周围一些神龛里或雕像有专门的聚光灯照射。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它建造全部采用石材,其特点是高耸挺拔,辉煌壮丽,整个建筑庄严和谐。雨果在《巴黎圣母院》比喻它为"石头的交响乐"。站在塞纳河畔,远眺高高矗立的圣母院,巨大的门四周布满了雕像,一层接着一层,石像越往里层越小。所有的柱子都挺拔修长,与上部尖尖的拱券连成一气。中庭又窄又高又长。从外面仰望教堂,那高峻的形体加上顶部耸立的钟塔和尖塔,使人感到一种向蓝天升腾的雄姿。巴黎圣母院的主立面是世界上哥特式建筑中最美妙、最和谐的,水平与竖直的比例近乎黄金比1:0.618,立柱和装饰带把立面分为9块小的黄金比矩形,十分和谐匀称。后世的许多基督教堂都模仿了它的样子。

  

  

  

  

  

  

    受到圣丹尼斯大教堂的启发,圣母院建筑成为哥特式艺术的奇迹。在十二/十三世纪,肋骨拱顶,飞檐和尖拱被发明出来,并被允许建造高大而轻的教堂。大型彩绘玻璃窗板精美地照亮了室内。这座大教堂共有十字形,宽48米,长130米,最大高度69米。它总共有113个窗户。很多窗户都是用彩色玻璃拼装成各种宗教题材,在阳光照射下非常漂亮。拱形大厅内的灯光全部打开时,一派金碧辉煌。这里借用部分国外网友的图片,弥补无法拍照的缺憾。

  

  

  

  

  

  

  夫人在这里为家人祈祷。

  

    时至今日,巴黎圣母院依然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的旷世杰作,并几乎保持了最初的原始风貌。圣母院也展现了哥特式教堂的发展史。同时,圣母院也是巴黎历史风云的重要见证,如为圣女贞德正名塑像,为拿破仑称帝加冕,为戴高乐举行国葬等。圣母院的建筑外观和室内设计被用在很多欧洲硬币上,供人们使用和收藏。


  

  

  

法国有大量的难民涌入,反恐形势紧张,景点到处都是警察和军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