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攸县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3-01-23 发布于山东

攸县原名“攸水县”,因县境有攸水得名,唐改攸县。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长沙国,攸县、容陵均属长沙国,攸县之名始见于史籍。阴山县属桂阳郡。元光六年(前129年),封长沙定王子刘福为容陵侯;元朔四年(前125年)封长沙定王子刘则为攸舆候。东汉攸县、容陵均属荆州长沙郡。建安二十年(215),吴孙权攻取长沙郡,攸县、容陵皆属吴,吴将容陵县改为阴山县。吴太平三年(258),分长沙东部都尉立湘东郡(郡治在今衡阳),阴山改属湘东郡。南朝齐,攸县、阴山均属湘东郡。陈代,攸县改名攸水县。隋初攸水、阴山、茶陵、建宁(今株洲)四县并入湘潭县,属衡山郡。唐武德四年(621),废湘潭县,置南云州。攸水县分置为安乐、新兴两县,与阴山县、建宁、茶陵均属南云州,州治设攸水县治,贞观元年(627)废南云州,将攸五县合并为攸县,属衡州衡阳郡。武后圣历元年(698),分出攸县所辖茶陵旧地,复置茶陵县。五代后梁(907~935)、后唐、后晋三代,攸县均属潭州。此时县治由罗家坪迁至洣水北岸。后汉,乾裕元年(948),攸县改属衡州。宋代,攸县属潭州长沙郡。元初攸县以民至万户升为州,称攸州,属天临路。明洪武二年(1369),改攸州为攸县,属长沙府。清攸县属长沙府

民国3年(1914)废府设道,攸县属湘江道。民国11年废道,县直接属省。民国27年(1938)省,县之间设“行政督察区”,攸县属湖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衡阳,后迁耒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攸县属衡阳专区;1952年改属湘潭专区(专区后来改成地区)。1983年7月,实行市管县体制,攸县改属株洲市。

宝宁寺位于黄丰桥镇乌井村,是我国湘赣地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该寺始建于唐天宝10年(公元751年),开山祖师是攸县籍人士旷长髭禅师。1985年4月17日,攸县人民政府公布宝宁寺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开始进行该寺的修复工作,1994年春举办了盛大的开光法会。宝宁寺所处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峰峦迭嶂,交通方便。寺后保存有一株古樟,系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沉水樟,为省内沉水樟之王,其树体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极具观赏和科研价值。宝宁寺的人文景观非常丰富,墓塔、碑林众多,曾有宝宁18景之称。其中普同塔、长髭墓及其塔群、《宝宁寺志》及王夫之《叙》为宝宁三绝。珍稀植物还有灵芝,观音芋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