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土是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对象,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我国幅员辽阔,边境线漫长。很多偏远地区由于无人居住,又处于边境位置,于是就与邻国就领土问题产生争议。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片的领土,由于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即使是荒芜之地,出于国家安全战略,我们也要收回这片领土。这片只有109平方公里的战略要地,在我国政府不断努力下已经收回。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地理位置决定成为战略要地这个战略要地就是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亚东县的洞朗高地。洞朗地区总面积是109平方公里,洞朗高地是其中的一部分。这里荒无人烟,一到秋冬季节,大雪封山人们寸步难行。 洞朗地区以前根本没有人,到了如今也只有几十名牧民在此居住。如此不起眼的地方,既不适合人们安居乐业,也没有什么经济价值。为什么却成了中国、印度、不丹眼中的战略要地,大家都在针对它的归属权呢? 这就得从它地理位置开始说起。洞朗地区地形是个小型盆地,周围是山峰,向西过去就是印度的锡金邦,东边和南边则与不丹直接接壤。从地图上可以直观看到,洞朗地区是中国、印度、不丹三个国家的交界处。洞朗高地则是这个交界处的制高点。 别看这里面积很小,但距不丹、印度东北最近。从洞朗地区往南方过去几公里,就进入了印度的西里古里走廊。 印度人自古以来就把这个走廊看得很重,因为它地形狭窄,很容易被敌人从中切断,所以洞朗地区从来都是印度非常看重的战略要地。 洞朗地区属于中国,这里的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关于洞朗地区的历史问题,要追溯到1912年。那时中国辛亥革命刚成功,清朝皇帝退位,国内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根本无暇顾及边境地区的归属。英国便乘此机会,将洞朗地区占为己有。 英国出于地缘考虑,便让附庸国不丹代为驻守。近几十年,洞朗地区边缘山峰之上,印度和不丹的军队一直驻扎着,他们没并有进入洞朗盆地。而我国的牧民,还是按照传统生活习惯,在此放牧。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与印度交界存在领土争议。1962年,我国发起对印度自卫反击战,打得印度溃不成军,差点要迁都。最终双方签署停战协定,我军撤离印度。 这以后,印度又开始伺机加强控制洞朗地区。但我国怎么会放任印度如此挑衅的行为呢?我国也开始不断加强对洞朗地区的控制,为收复该地区一直努力。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军队从1975年去会定期到洞朗地区进行巡逻。巡逻路线是从下亚东乡开始,一直到细姆,然后再到拉马斯,之后掉头沿路折返回去。 到了1983年,我国军队定期巡逻路线已经延伸到洞朗盆地的西南边缘处。这里是片水草肥美的牧区,在吉姆马珍山山脚。距离不丹军队驻扎在吉姆马珍山上的“同错那”哨所非常近,可以说近在咫尺。 从这里就看出,我国军队对洞朗地区的控制基本已经覆盖这里的整片地区。 洞朗边界事件看着中国军队已经实际控制了洞朗整个地区,印度方面坐不住了,时不时想弄出点动静,想要夺回该地区的控制权。2017年6月,印度边防人员越界进入洞朗地区,阻扰我边防部队正常活动。 面对印度的行为。我国对此立场坚定、态度明确。采用军事手段直接介入,坚决捍卫我国领主权,保卫国家安全。 回顾洞朗边界事件,发现起因很简单,却是印度长久以来的图谋。2017年5月和6月上旬,我国把即将要洞朗地区施工的情况,先后两次通报印度,但都没有收到任何反馈。 6月18日,印度270余名边防军人携带武器,开着推土机,越过边界线,阻挠我国人员在洞朗地区修路。之后印度不断有边防人员越过国界线,最高人数达到400余人。直到7月底,中国领土上还非法滞留着40多名印度边防军人,外加一台推土机。 事件一发生,我国外交人员便声讨印度,要求所有印度人员撤离中国领土。印度却开始通过外交喊话和经济制裁手段表现出不配合的态度。 我国国防部便对外表示在西藏进行新型坦克实验,西藏军区开始进行实弹演习,不断对印度施加压力。 外交部也不惧印度的语言威胁,声称如今的中国不是1962年的中国。并且态度强硬的要求印度必须撤出所有越界部队,否则后果自负。 中印双方一直在洞朗地区对峙,7月10日印度开始发表可以用外交途径解决。美国、日本也掺和进来,和印度一起开展了一场联合军事演习,就是为了对中国施压。不过我国并不买账。 此后,在经济、外交、文化上,中国印度双方都在进行较量。一直到8月28日,印度将越界的所有人员设备撤走。中国才最终在这次对峙中取得胜利。 中国完全收回洞朗地区中国与印度在洞朗地区进行一段时间对持后,最终印度边防人员退出该地区,并且承认洞朗地区属于中国。 之后我国直接派部队驻扎在洞朗地区,还建立了边防哨所。除此之外,还在这片地区不断加强修建基础设施。其中军事设施的修建是重中之重。因为它们是我们战士守卫国门的碉堡,要帮助边防将士克服冬季寒冷恶劣的气候环境。 总结我国收回洞朗地区会让印度寝食难安,因为从这里出发可以直接切断印度东北部的运输线,使其陷入被动局面。不过如今洞朗地区已经完全回归,我国又进一步加强该地区的军事修建,它在边界战略中的优势更加突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