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毛泽东的智慧:1953-1956巨大成就 见证一场最浪漫的理想主义

 昵称21405352 2023-01-23 发布于湖南
图片

雪融潮涨烟色浓,润物无声作春雨。

拔地而出竹节上,临亭绕雾听燕语。

——《春雨》

越深入了解,你会越发现,毛同志才是最浪漫的理想主义者。从他建国的思路和行动,尤其是1949-1956年期间,可以看出来,他是以人类真正的共同理想——高度发达的大同境域为向导,通过工业化、公有制、民主集中制的发自内心的自主共识,来构建这个大同社会。也即共产主义社会。

另外,通过实际行动的跨越阶层的干校、知青下乡等,来实现社会真正的平等。这比西方人口头扬言的平等来得更为真实、彻底,上演其现实版。然而,这些都难以持续。在1959年以后,这一道途终究发生了偏向。归根结底,这违背了人类最真实之私的面目。它因为太过于理想而让人痛苦。这些,日后再容我们细细道来。

今天我们接着上周的话题,继续探讨1953-1956四年社会主义改造期,成也此刻(再创造奇迹,持续扭转自明朝以来中国占世界GDP一直下降的趋势),转也此刻(为日后的转向埋下伏笔)。那么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该如何读懂其中的密码呢。

前面我们讲过,毛同志是先通过改变所有制,即生产关系,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以,他带领新中国在新民主主义完成之后,再进一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03

将工商业私有制改造为国家所有制

工商业私有制,是继农民土地私有制最为重要的私有制。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7月,他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着重讲述了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他提出,在过渡时期,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必须通过国家资本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也即,在人民政府管理下,采用各种形式与国营经济合作(如代销、经销、加工、订货、公私合营等),并受工人监督。

手段总体采用和平渐进,即非暴力剥夺的方:利用、限制和改造。利用其在利于国计民生的范围发展;限制其经营的投机性、生产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的自由市场状态;逐步增大企业内部的社会主义成分,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目的主要是,为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生产,不是为追逐私人利润

用今天的目光来看,这些观点超越了资本自私逐利的本性以崇高的“共有”精神为引导,使其所做出经营的转变。为了让当时的资本家自觉认同,他在1953年到1956年期间,多次与工商界多次讲话。从历史的反映来看,这些谈话是很有效的。大多数人都热情爱国,支持社会主义,乐于接受改造。

在工矿业方面,1953年,公私合营成为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经营的主要形式。1954年,公私合营逐渐扩大与覆盖,从主要行业到小行业,从大城市到小城市发展。1955年,在全部私营工业产值中,公私合营占49.7%,加工订货占41%,自产自销占9.3%。到了1956年底,私营工业产值不到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还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所有制改造。毛泽东在1956年3月指出,手工业要向半机械化、机械化方向发展,劳动生产率必须提高,同时要保留民族的特色,即便搞坏了也一定要恢复。到了1956年底,全国手工业生产的合作社发展到10万多个,社员占手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91.7%,基本上完成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04 

计划经济确立和重点建设

截至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新中国自此进入了单一的公有制社会如果用毛同志的话说,消灭了资本主义,将资产阶级矛盾转化为人民内部矛盾。为了实现和巩固这一制度,必然是计划经济。统一生产,统一分配,实现国家和集体所有。

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中,毛泽东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意味着举国将以计划经济取代市场作用,开始进入计划经济时代

在这之前,1953年10月,毛泽东在扩大会议上指出,粮食征购、整顿私商、统一管理势在必行。也即实施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主要农副产品变成国家统一收购与分配,主要生活资料和工业原料退出市场流通,市场在农民个体和私营工商业之间,不再发挥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国家计划间接发生作用。

此外,农村“四大自由”被批判和禁止。在土改完成后,农民依然有借贷、租佃、雇工和贸易(交易)四大自由,这对社会主义所有制及生产关系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尤其,加重了土地再度集中于少数人、贫富两极分化的风险。毛泽东坚决主张批判和取缔这四大自由,割断与市场、资本的联系

经过这一集中改造,彻底改变过去盲目分散的经营模式,在1953-1956年,新中国的经济持续迅速发展,远超预期。

一在基本建设方面,全部建成投产大中型项目333个。工业建成重点项目包括钢铁、刃具、汽车、机械、造纸、化工等。不仅提高了工业生产能力,还实现技术突破,生产了从前不能生产但又重要的产品。

从工农业生产总值来看,工业增长速度最快,从1952年的43.1%增长到1956年的51.3%,年均增长19.6%。而农业则开始减缓,从1952年的56.9%,下降到1956年的48.7%,年均增长4.8%。到了1956年,工业超过农业成为国家第一大产业。

二在水利建设方面,先后兴建了官厅、梅山、佛子岭等大中型水库,对农业发展和水土保护起了重要作用。毛主席曾说过“水利是农业的命脉”。1956年1月,他写信给周总理提及“兴修水利,保持水土。一切大型水利工程,由国家负责兴修,治理为害严重的河流。一切小型水利工程,例如开渠、筑坝和各种水土保持工作,均由农业生产合作社有计划地大量兴修,必要时由国家协助。”

三在交通运输方面,新建铁路4743公里,公路65931公里,打通了西部交通网络。在客/货运量方面,1956年与1952年相比,客运量增长106.5%,货运量增长138%。此外,在遭受美帝封锁的情况下,内外贸易仍突飞猛进,从1952年到1956年,国内商品零售总额增长66.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8.2%

总体上,国内生产总值(GDP)由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56年的1028亿元,增长了51.34%,平均每年增长10.9%。不仅刷新了前所未有的记录,还改写了自16世纪(明朝)以后,中国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呈下降的趋势,从1950年开始转为上升,实现了世界性的重大转折。

倘若我们只到这里,除了惊叹这一组数字和实例,证明毛同志时代的重大经济成就,还不足以说透他的经济思想。也未涉及这一思想可能对未来中国道途及个人命运的影响。我们且看当时的历史背景。

在国际方面,1950年6月朝鲜战争打响,美国第七舰队即进驻台湾。8月,美国公然轰炸我国东北边境。11月,美国联合40多个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全面禁运和经济制裁。从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抗美援朝之战持续四年。1954年底,美蒋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公然干涉新中国主权与内政。1955年4月,台湾制造飞机惨案,阻挠参与万隆会议。5月,频繁空袭福建机场等。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威胁与破坏一直存在。

在国内方面,生产落后,资金、物资和人才稀缺等问题仍未很好解决。如何最大程度调配有限资源,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最大突破?更为重要的是,在有外敌胁迫的情况下,如何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巩固人民政权?这时,统筹兼顾,“集中力量办大事”,无疑是当时最恰当的历史选择。

他带领团队以“打歼灭战”为原则,安排全国建设顺序。通过统一财政,将集中起来的财力用于重点工程建设:军工、能源、冶金、机械制造等;通过集中管理和调配物资,将70-90%的钢材、水泥和木材等重要物资,优先满足重点工程供应;通过抽调大批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基础建设队伍,同时加强技术培训,积累后备人才,诸如此类。

集中力量和全面安排相结合,使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发展。在保证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促进水利工程的修建、交通运输的扩建,以及农业、轻工业等的发展。在工业中,发展大工厂的同时,对中小工厂进行改造与建设。

结果,这是十分有效的。到了1956年底,原本设想15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内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仅仅用了4年,提前十年完成,造就了空前的人民热情和国民经济奇迹。

若再让我们把时间往后拉长一点,进入到1957年。我们会知道,随着社会主义改造成功,公有制成为单一的社会所有制,新的问题开始滋生,比如官僚主义开始出现,与人民根本利益发生了冲突。解决这一难题,实际要如上文所述,改变人性最隐蔽也最真实的一面——人性之私。

从1957年起,毛同志开始探索对策。他让城乡对换,让上下流转,开启他最浪漫的对人性之私的改造征途:跨越阶层、平等无私、一心为公。然而,事实证明,一旦这种理想用于实践,随之而来的,将是人性在改造中痛苦的反抗与呐喊。后来,不得不在一场十年浩劫中宣告失败。

他的做法难以持续,从根本上并非不科学、不合理,而是他在与整个人类之私的本性做抗争,这必然要陷入巨大的风波与动荡中。要么被另一端的人性之私(如X人帮)所利用,要么被改造的对象所挣扎。经验告诉我们,人之所以为人,其本性善恶之面是难以改变的。

如今,我们回顾历史,不但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背景,彻底读懂其中的奥义,更要考虑从中吸取经验,为今天所用。

播下一颗思想种子

让它随意发展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