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医前辈教的方子,消除患者的肺结节后,我才发现:如今的中医圈,就是群雄逐鹿的舞台。 夜深人静睡不着的时候,我经常会想:当年汪精卫等人要废除中医,施今墨前辈东奔西走,为孙中山治病,为杨虎城治病,他这样的人,对后世的中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后来,我终于从近代史中找到了答案,戊戌变法中,谭嗣同不愿流亡海外,选择牺牲,很多人疑惑,能逃走却不逃走,那岂不是白白牺牲了? 有没有白白牺牲,我从后面的历史中找到了答案。谭嗣同生前有两个学生,一个叫蔡锷,一个叫杨昌济,其中蔡锷的学生是朱总司令,杨昌济的学生是教员。 这就和臧克家的诗一样:“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就算这些前辈已经走了,可是他们带来的精神信仰是不可磨灭,被世人永记的。 前几年,我回老家探亲,拜访了当地一位专门研究“实病”的前辈。实病是什么呢?所谓的实病,就是人体有了不该有的东西,比如息肉、结节、增生等。 见到前辈之后,还没来得及问他治病的方法,他却跟我说:孩子,你跑这么远来找我,就为了讨一个方子,实属难得。现在,像你这样的后辈太少了,如今的中医圈,那就是一个“群雄逐鹿”的舞台。 我听了有些疑惑,便问前辈为什么这么说? 前辈说:我们那一代的中医,都是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再看看现在那些个中医,让他们治病治不好,收取的费用却越来越高,每天不好好钻研医术,只知道惦记着患者口袋里那碎银几两。 群雄逐鹿,逐的是名利,逐的是钱财,逐的是贪念,却唯独没有人再认真治病了。 前辈后来把方子给了我,并告诫我一番,说:方子既然后继有人了,那我就放心了,要不然我真怕这方子就此埋灭了。 回去以后,没多久就来了位肺结节患者,他自诉出现咽痒、咳嗽的症状已经好几年了,去查胸部CT提示:左肺下叶有两枚小结节,大小约6.9×5.5毫米、4.9×4.0毫米。 我又看了患者舌脉,只见他舌苔薄黄、舌红,脉沉。 根据上述症状,辩证患者属于水饮内停,痰瘀积肺。 于是,开出方子:泽漆、石见穿、紫菀、姜半夏、黄芩、丹参、生黄芪、桂枝、茯苓、前胡、黑玄参、浙贝、干姜、猫爪草、薏苡仁。 结果呢,患者回去用药两周后,复诊时反映不适症状得到减轻,咳嗽、咽痒都好转了很多。回去继续用药二个多月,再去医院复查时,胸部CT提示原左肺结节已经消失。 肺结节,属于中医“痰核”“肺积”“积聚”等范畴。《杂病源流犀烛》记载:“痞者,闭也,痞必有块,块则有形,总在皮里膜外,其原皆由伤于饮食,脾胃亏损,抑且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宣通,为痰为食为血,皆得与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而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其认为本病多由气虚痰瘀痹阻脉络所致。 本案患者正气不足,水饮内停,气机逆乱,上迫于肺,故见咽痒咳嗽;痰饮内停,血脉运行受阻成瘀,痰瘀互结,故见有形结节积聚于肺;舌红,舌苔薄黄,脉沉为水饮内停、饮郁化热之征。 方中泽漆味辛、苦,微寒,可以泻肺降气行水,消痰止咳而略具补性。桂枝、干姜通阳温化水气;紫菀、前胡、姜半夏降逆止咳、祛痰化饮。 石见穿可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散结消肿;丹参加强活血化瘀、散结消积之力;生黄芪、茯苓、薏苡仁可以益气、健脾、渗湿。 黄芩主入肺经,善清泻肺火及上焦实热,可以除水饮郁生之热;黑玄参、浙贝、猫爪草清热祛瘀、化痰散结。 诸药合用,正中病所。 中医治病的精髓,其实就是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棘手的问题,治病,不是比谁开的药多,谁开的药贵。用对了,就算是几块钱也能治病,用不对,就算是每天吃人参,也于事无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