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了使建国时间超过中国,韩国官方下场把檀君神话改成历史

 我心……飞翔 2023-01-23 发布于青海

大家都知道,自从中国在近代衰落以后,中国周边国家不仅纷纷搞起了去中国化、去汉字,还明目张胆开始抢起中国各种文化或文物的发明权或所有权。这方面干的最过火的是韩国,其最新的动作是让大英博物馆过起了”韩国新年“。越南、日本也干过类似的事件,以至于网上有个调侃韩国和越南的说法,“长江以北是韩国,以南是越南,五千年中华在长江游泳?”

网上也有一些人帮韩国辟谣,说干这些的只是个别韩国人,但实际上,其他暂且不论,在檀君神话入史这事上,的确是韩国官方亲自下场的。

2007年2月23日,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宣布,从该年新学期开始将采用新编初中、高中历史教科书 。这套教科书最大的改变,就是对有关古朝鲜的叙述内容进行了修改,原教科书的叙述为“《三国遗事》和《东国通鉴》中记载, 据称是檀君王俭建立了古朝鲜(公元前2333年)”。此次,将“据称”二字去掉,成为“檀君王俭建立了古朝鲜”,从而将以神话形式记录的古朝鲜建国变成了正式的历史。

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韩国是怎么一步步把檀君神话变成檀君建国的历史的。

檀君神话的诞生距今不到千年

“檀君神话”最早是记载在高丽王朝时期的僧人一然所著的《三国遗事》一书中。这其实不是什么正经历史著作,更像是一部记载传说的私家著作,在当时,人们也并不把它当历史著作。在这部著作之前,高丽王朝其实已经有一部官方历史著作《三国史记》,里面并没记录什么檀君神话。

然而,在各种有心人的推动下,《三国遗事》记载的这个传说被当成了宝;从此以后,朝鲜半岛的历史谱系产生了变化,上古史中出现了“三朝鲜”说,也就是“檀君朝鲜”、箕氏朝鲜、卫氏朝鲜。随着时间的推移,“檀君神话”的内容也不断丰满充实了起来。

文章图片1

一然是高丽王朝时期的著名僧人,俗家姓金,名见明,字晦然,号睦庵,高丽王朝庆州章山郡人,生于公元1206年,圆寂于公元1289年。《三国遗事》成书的具体时间无法确定,但根据书中的内容可以推断出,该书大约于1281年至1287年之间写成,该书中记载有一些上古神话以及《三国史记》中所没有的史事,还记有一些新罗乡歌和诸多的佛教故事,是一部对研究朝鲜半岛古代政治史、文学史以及佛教发展传播史有着重要价值的史料典籍。

“檀君神话”被记载于该书第一卷《纪异第一》中,题目为:“古朝鲜”。

内容如下:“《魏书》云乃往二千载,有坛君王俭,立都阿斯达(经云无叶山。亦云白岳。在白州地。或云在开城东。今白岳宫是),幵国,号朝鲜。与高同时。古记云:昔有桓因(谓帝释也)庶子桓雄,数意天下,贪求人世。

父知子意,下视三危太伯可以弘益人间,乃授天符印三个,遣往理之。雄率徒三千降于太伯山顶(即太伯,今妙香山)神坛树下,谓之神市。是谓桓雄天王也。将风伯、雨师、云师,而主谷、主命、主病、主刑、主善恶,凡主人间三百六十余事。在世理化。时有一熊一虎同穴而居,常祈于神雄,愿化为人。时,神遗灵艾一住、蒜二十枚,曰:'尔辈食之,不见曰光百,便得人形。’熊虎得而食之。忌三七口,熊得女身;虎不能忌,而不得人身。熊女者无与为婚,故每于坛树下咒愿有孕。雄乃假化而婚之,孕生子,号曰坛君王检。以唐高即位五十年庚寅(唐壳即位元年戊辰,则五十年丁巳,非庚寅也,疑其未实),都平壤城(今西京),始称朝鲜。又移都于白岳山阿斯达,又名弓(一作方)忽山,又今弥达。御国一千五百年。

周虎王即位己卯,封箕子于朝鲜,坛君乃移于藏唐京。后还隐于阿斯达,为山神,寿一千九百八岁。唐《裴矩传》云:高丽本孤竹国(今海州),周以封萁子为朝鲜。汉分置三郡,谓玄英、乐浪、带方(北带方)。《通典》亦同此说(《汉书》则真、临、乐、玄四郡。今云三郡,名又不同,何耶)。”

文章图片2

上述史料比较详细地向人们展示了“檀君神话”的故事。大概意思是:

天帝桓因的儿子桓雄想要下凡到人间,父亲得知了儿子的意图,选定了三危太伯这个地方,觉得可以对人间带来好处,便给了他三个符印,赐给他三千名随从,让他去治理,他带着这三千人降落在了太伯山顶的神檀树下,并且任命诸多神官,管理人间各项事宜。当时有一头熊和一只虎住在同一个洞穴中,常常向桓雄祈祷,希望能变为人,桓雄便给了它们一把艾草和二十颗大蒜,然后对它们说:“你们吃下这些东西,一百日之内不要见阳光,就可以变成人了。”

它们吃下之后,过了二十一天,熊就变成了一个女人,而虎忍耐不住,没有到时间便出去见了阳光,所以虎没有变成人,熊变成女人后想要结婚生子,就又来到神檀树下祈祷,桓雄便自己变为人与熊女结婚生子,取名檀君王俭,在唐壳即位的五十年,建都于平壤城,开始称为朝鲜,后来又移都到白岳山阿斯达,享国一千五百年,到箕子被封于朝鲜时,檀君迁移到了藏唐京,最后隐居到阿斯达,成为山神,活到一千九百零八岁。

虽然“檀君神话”故事的脉络很清晰明了,但是这其中有许多的问题存在。

首先,史料中提到的《魏书》,无论是《三国志》中的《魏志》,还是记录北朝史的《魏书》,其中并没有关于檀君的任何记载,甚至中国其他所有比《三国遗事》成书更早的正史中也没有任何关于檀君的记载。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檀君神话”的出处有很大的疑问。而且无论是说高丽本是孤竹国,还是说汉分其地为三郡,都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实际上,孤竹国应该位于现今的河北省东北部以及辽宁省西部地区,高句丽也不是孤竹国的继承者,据史料记载,高句丽的统治者来自夫余国,而目高句丽的领土也没有达到过辽西地区。由此可见,史料中所引的《古记》也是漏洞百出,来源可疑。

其实,只要稍加进行考察分析就可探知这则神话故事的产生年代是比较晚的。首先,通过《三国遗事》所引的《古记》的内容来看,里面提到了桓雄是桓因的“庶子”,“庶子”的概念是从中国传到朝鲜半岛的,最起码是在一夫一妻多妾制实行之后才有了嫡庶之别的概念,根据这个信息,从目前的史料记载来看,应当是在高句丽建国之后的一段时间,朝鲜半岛才有了一夫一妻多妾制,所以可以推断这则神话的产生不会早于高句丽建国,也就是公元前一世纪。

接下来我们还会发现,《古记》的记载中存在着诸多的佛教文化因素,如“桓因”一词应当是梵文“释迴提桓因陀罗”的省略写法,“释逝”的汉语意义为“能”,“提桓”的意义为“天”,“因陀罗”的意义为“帝”。所以有时也译为“帝释天”或者“帝释”。就佛教传入朝鲜半岛的时间而言,目前公认的是在公元372年高句丽的小兽林王时期,前秦君主苻坚遣使臣以及僧人送来佛像和经文,所以从这一点看,这则神话的出现应当不会早于公元372年。

再考察文中的“风伯、雨师、云师”等神人皆是出自中国神话传说、足见这则神话是在中国文化全面传入朝鲜半岛之后产生的。

目前朝鲜半岛的史料典籍中,只有《三国史记》成书比《三国遗事》更早,《三国史记》是目前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为高丽王朝时期金富拭所著,金富拭是朝鲜史学的奠基人,高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三国史记》成书于世纪中叶,是朝鲜古籍之中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该书是模仿古代中国纪传体正史形式写成,但其中只记载了朝鲜半岛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时期的史事,时间跨度从公元前年新罗建国,到公元年新罗灭亡,共年的历史。在《三国史记》中没有关于“檀君”及“檀君朝鲜”的任何记载,如果说能和上述神话故事有一点儿关系的内容,那么只有《三国史记》卷十七,东川王二十一年中的这几句话:

“春二月,王以丸都城经乱,不可复都,筑平壤城,移民及庙社。平壤者,本仙人王俭之宅也,或云王之都王险。”

这里面提到了平壤本来是传说中的仙人王检的居所,这是“王检”作为人名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上,这则神话故事就很有可能是根据这条记载中的传说故事演绎而成。把“王检”演变成了“檀君王检”,把仙人王检的居所平壤,演变成了檀君王检建立的政权的都城。

而且这则神话很有可能就是出现在高丽王朝时期,因为北宋时期,有一位出使过高丽的官员徐競,他著有《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一书,在该书中,第一卷为“建国”,“始封”条中记载:“高丽之先,盖周武王封箕子胥余于朝鲜,实子姓也。”并没有檀君朝鲜开国的记载。徐親出使高丽期间,细心了解、打探高丽的各方面情况,如果当时高丽王朝已经公认檀君是朝鲜半岛建国始祖或者广泛流传着檀君建国神话的话,徐競不会考察不到这方面的情况。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在徐競出使高丽的宋徽宗宣和五年,也就是公元1123年,檀君神话还没有在高丽境内形成气候,或许只在小范围内流传着。而且高丽王朝从太祖王建时开始,便就把佛教定为国教,佛教在整个王朝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僧人们的社会地位也非常高,且在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影响也非常大。而才能产生这种含有诸多佛教色彩的神话故事。

除了一然所著的《三国遗事》中记载了“檀君神话”以外,与僧一然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文学家、史学家李承休在其编著的《帝王韵记》中也记载了这一神话。李承休生于公元1224年,卒于公元1300年,《帝王韵记》是他于公元1287年编成的韵文史诗,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记载中国历史,从盘古开天地到南宋灭亡,下卷记载朝鲜半岛的历史,时间跨度由“檀君朝鲜”至高丽忠烈王时期。

《帝王韵记》下卷中记载:

“辽东别有一乾坤,斗与中朝区以分。洪涛万顷围三面,于北有陆连如线(一作华句)。中方千里是朝鲜,江山形胜名敷天。耕田凿井礼义家,华人题作小中华。初谁开国启风云,释帝之孙名檀君(本纪曰:上帝桓因有庶子曰雄云云,谓曰下至三危太白,弘益人间欤,故雄受天符印三个,率鬼三千而降太白山顶神檀树下,是谓檀雄天王也云云。令孙女饮药成人身,与檀树神婚而生男,名檀君,据朝鲜之域为王。故尸罗、高礼、南北沃沮、东北扶余、移与紹,皆檀君之寿也。理一千三十八年入阿斯达山为神,不死故也)。并与帝高兴戊辰,经虞历夏居中宸。于殷帝丁八乙未,入阿斯达山为神(今九月山也。一名弓忽,又名三危,祠堂犹在)。享国一千二十八,无奈变化传桓因。却后一百六十四,仁人聊复开君臣(一作:尔后一百六十四,虽有父子无君臣)。”

《帝王韵记》中关于这则神话的记载与《三国遗事》中的记载有一定的区别,《三国遗事》中记载的是一只熊吃了大蒜和艾草,且多日不见阳光,变化成女人之后与桓雄结婚生下了檀君,而《帝王韵记》中的记载则说是桓雄的孙女喝了仙药之后变成人身,与檀树神结婚生下了檀君。

因为这本来就是一则神话,所以我们不去探讨内容的孰是孰非,但是《三国遗事》与《帝王韵记》两部古籍成书于同一个时代,都是在公元世纪末,成书时间相差最多不过六七年,就从这一点来分析,可见当时在高丽境内流传的这则神话传说还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没有最终定型。

高丽人是在什么背景下出于何种目的编造或改造出檀君神话的?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一直到一然的时期,檀君神话都还没有定型。结合神话含有的佛教等内容,可以断言,檀君神话的诞生肯定距此也不远,甚至就是当时的人编造或将旧神话改造出来的。

从当时的社会情况来看,“檀君朝鲜”起源说的出现主要是受到了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个就是中国文化以及其他外来文化如佛教文化对朝鲜半岛的影响。我们先来看最早记载“檀君神话”的史书《二国遗事》最前面的叙曰部分,这应该可以算作是该书整个第一卷《纪异》部分的叙说。叙曰:“大抵古之圣人,方其礼乐兴邦、仁义设教,则怪力乱神,在所不语。然而,帝王之将兴也,膺符命,受图箓,必有以异于人者,然后能乘大变、握大器、成大业也。故河出图,洛出书,而圣人作。以至虹绕神母而诞羲;龙感女登而生炎;皇娥游穷桑之野,有神童自称白帝子,交通而生小昊;简狄吞卵而生契;姜嫄履迹而生弃;胎孕十四月而生尧;龙交大泽而生沛公。自此而降,岂可殚记?然则,二国之始祖皆发乎神异,何足怪哉!此纪异之所以渐诸篇也,意在斯焉。”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观念受到中国文化的极大影响,甚至可以说这篇叙说就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一然在向大家推出“檀君朝鲜”起源说之前,先引用了中国诸多上古帝王以及商、周、汉等王朝始祖诞生的传说故事,并讲了一通大道理,以证明历史上有名的国家始祖或者开国帝王都是以一种神异的方式诞生的,从而为“檀君”等朝鲜半岛的始祖的神异故事提供可信性。

在经过了这个有力的铺垫之后,一然便推出了“檀君朝鲜”起源说。从这篇叙说以及《三国遗事》这部著作的其他内容来看,一然也确实相信这种神异的故事都是真的。然后就是“檀君神话”的内容里有十分浓厚的中国文化因素和佛教文化因素,前面已述及过“庶子、风伯、雨师、云师、符印”等中国文化因素以及“桓因帝释”等佛教文化因素的内容,此不赘述。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中国文化和从中国传入的佛教文化的影响以及在朝鲜半岛的生根发芽,檀君神话或许就会产生。

第二个就是世纪中后期朝鲜半岛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高丽政权的自身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公元年,在中国北方的大草原上,由成吉思汗领导的蒙古民族迅速崛起,很快发展为一支极其强大的势力,蒙古军队所到之处,摧枯拉朽,几十年之内相继灭亡了西夏、金、大理、南宋等政权,在消灭中国境内各个政权的同时,大蒙古国也对半岛上的高丽王朝进行了入侵,到世纪中期,蒙古统治者实际上已经基本控制了高丽政权,并对高丽实行高压统治,在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的过程中,高丽政权和人民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导致百姓生活困苦一,高丽的重要城市西京平壤也被蒙元占领,变成了东宁府。

正是在蒙元政权的强力压迫之下,以及从新罗后期到高丽几百年的统一国家状态的延续而形成的国家观念,还有高丽人面对蒙古人时在其内心对自己文化的优越感,都促使这一时期高丽人民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以及民族自尊心不断加强,进而才产生了像檀君这样的“土生土长”的英雄祖先作为民族的始祖和精神上的寄托。

朝鲜史书逐渐把檀君神话当开国神话加以记载

到了明代初期的公元1396年,也就是太祖大王李成桂建立李氏朝鲜政权的第五年,半岛著名的文人学者权近作为使臣来到中国,在大明帝国当时的首都南京,为了满足明朝君臣们想要对朝鲜的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解的意愿,权近创作了一系列《应制诗》,其中有一首诗名为《始主开辟东夷主》,讲的就是朝鲜半岛历史起源的问题,诗中也是将檀君作为朝鲜半岛的起源始祖来书写的,但权近的内心中应该是对檀君幵国的故事有些将信将疑,不敢肯定这是不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故而在诗的开头用了“闻说”一词来表示自己的不确定,看来在檀君开国祌话被写入史书之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朝鲜半岛的文人学者们还没有百分之百的接受这一说法。

诗文如下:“闻说洪荒日,檀君降树边。位临东国土,时在帝壳年。传世不知几,历年曾过千。后来箕子代,同是号朝鲜。”

之后的朝鲜王朝时期,《东国舆地胜览》《朝鲜世宗实录地理志》与《朝鲜史略》(又称《东国史略》)等诸多史籍也记载了这则“檀君幵国神话”。虽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不同史学家的记载,但“檀君神话”的故事内容已经基本定型,各部史书的记载大同小异。

《东国舆地胜览》卷五十一,平壤府建制沿革条记载:“本三朝鲜、高句丽之故都。唐壳戊辰岁,有神人降太伯山檀木下,国人立为君,都平壤,号檀君,是为前朝鲜。周武王克商,封箕子于此,是为后朝鲜。传四十一代孙准,燕人卫满夺其地,都王检城(险一作检,即平壤),是为卫满朝鲜。”

《朝鲜世宗实录地理志》记载:“唐亮戊辰岁,神人降于檀木之下,国人立为君,都平壤,号檀君,是为前朝鲜。周武王克商,封萁子于此地,是为后朝鲜。逮四十一代孙准,时有燕人卫满亡命,聚党千人,来夺准地,都于王险城(即平壤府),是为卫满朝鲜。”

《朝鲜史略》卷一,檀君条曰:“东方初无君长(只有九种夷),有神人降于太白山(在今宁边府,即妙香山)檀木下,国人立为君,唐壳二十五年戊辰,国号朝鲜,在东表日出之地,故曰朝鲜,索隐曰:以有汕水故名’,都平壤,徙白岳,后入阿斯达山(今九月山)为祌,是为檀君,名王检,《古记》云:'礼君(礼恐为檀之误)与堯并立,至商武丁八年为神,寿千四十八。’然权近《应制诗》曰:'传世不知几,历年曾过千,盖传低历年,非檀君寿也’。”

到此时,朝鲜史料中关于半岛历史起源的记载,“檀君朝鲜”起源说已经占据了优势地位,被众多史家所接受并书写在各自编著的史书中。这时中国的《历代建国考》与《朝鲜图说》等文献也有了对檀君建国神话的记载,其中的内容也与此时朝鲜文献的记载基本相同,我们可以确定这些文献著作都是对朝鲜史料典籍的内容参考摘录而成可见在这个时期,此种历史起源说已经传到了中国,并影响了中国一部分文人学士的观点与作品。

中国史料中记载“檀君朝鲜”起源说的基本都是私人撰著或者影响力有限的著作,中国的官修正史没有沿袭朝鲜史书中关于“檀君朝鲜”的记载,对于朝鲜半岛历史起源的记录也是从武王封箕子于朝鲜开始的,最有代表性的如《元史》《明史》等,都是如此记载。

众所周知,一直到朝鲜半岛被日本占领之前,朝鲜还是一直以儒家教育为主的,儒家一直是以”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态度来看待神话的,虽然不明确否定,但实际上是不把它当一回事的。朝鲜秉承此传统,史书中虽记载檀君神话,但并不把它当真历史。

那么,韩国方面为什么在进入现代以后,就不顾历史常识,要公然把神话当信史呢?

韩国干这一切的真实目的不仅是为了去中国化,还是为树立韩国文化正统

2007年新版教科书则称,檀君为天上下凡的天神庶子桓雄大王与熊女所生,是古朝鲜的开国君主, 于公元前 2333 年定都平壤 ,宣布了“ 朝鲜国 ”的 成立 。 为区别于后来的李氏朝鲜( 1392 ~1910 年) , 现称之为古朝鲜 。 书中称 , 檀君在位1500 年,后隐居阿斯达为山神,活 到1908岁 。

结合此前檀君神话在朝鲜历史上的沉浮,我们就知道,韩国每次推崇檀君,都与政治目的有关。

在朝鲜历史上, 高丽末期为反抗外来压迫,当权者曾大肆宣扬民族始祖檀君,以振奋民族精神。李朝建国初期,因国王李成桂是政变上台,他为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和正统性,曾极力推崇檀君,称之为“东方始受命之主”。李朝世宗为巩固政权,自称为檀君王权继承人,在平壤檀君祠崇灵殿,宣称李朝国王在血缘上是檀君子孙,在政治上是受命于天。

清朝入关之后,为使朝鲜王室走出恋明的困境,此时问世的《揆园史话》,主张抛弃事大主义,恢复檀君以来的传统文化,于是兴起檀君崇拜热。但自李朝仁宗以后,檀君作为民族和国家象征的地位一落千丈。

近代以来,朝鲜屡遭列强入侵,特别 是 1910 年被日本吞并后至 1945年光复期间,檀君成为动员民众展开反日复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的旗帜,再次被尊为民族祖先,成为民族精神象征。这期间各种反日独立运动文件多署以 “ 檀纪某年 ”, 如 1919 年“ 三一运动 ”的许多文告 便记为“ 檀纪四二五二年”。

在 1909 年,朝鲜甚至建立了以檀君为至尊的大宗教。朝鲜民族还把檀君建立国家的 10 月 3 日定为开天节,举行盛大活动祭祀檀君。

到了现代 ,为提高民族意识和爱国之心,檀君建国的神话同时被写进朝鲜和韩国的历史教科书。 1945 年朝鲜半岛一分为二,在北方,由于檀君民族主义与朝鲜主流意识形态不符,因

而受到批判。在南方,檀君曾一度受到高度尊崇。但 1961 年朴正熙发动政变上台后,檀君 纪年自 1962 年 1 月 1 日起被废除,而那些把檀君说成是民族始祖的中小学教材则被冠以“不科学”之名或被废止或被改写。

但 1979 年韩国取得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后,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高涨,韩国史学界也因此爆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国史论争”。新兴民族主义者主张檀君为史实,应写入正史和教科书,如韩国1990 年编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国史》,其中就有“ 檀君和古朝鲜 ”一节 ,明确断定“古朝鲜为檀君王俭建立”。

那么2007年,韩国为什么会突然修改历史教科书 ?

对此,《东亚日报》报道说,一直以来,韩国学界和政界为了应对周边国家对历史的”歪曲 “,一直要求以正式历史记载取代以神话 形式记述的古朝鲜建国历史 。

有分析人士认为 ,韩国此举是为了 确立韩民族的正统性 。

实际上, 在韩国围绕檀君建国神话的争论由来已久,认为是史实的主要是民间历史学者,考古界和主流的历史学界则普遍认为,新石器带纹陶器时代的文明程度根本达不到建国的水平,而且考古界至今没有在朝鲜半岛的北部发现建国的遗址。有报道称,韩国一些学者表示,此次韩国政府做决定太性急了点。韩国《中央日报》也认为,韩国政府此举的出发点虽然可以理解,但应该以此事件为契机思考一下历史的本质,历史不可能因为教育部一拍脑袋就改变。而且,从尊重历史研究多样性的角度来看 ,用“ 据称 ”的表述反而是一种更为谦逊的态度。

韩国《韩民族》也于2007年 2 月 25 日在题为《檀君建立了古朝鲜? 高中历史教 科书变得大胆了》 的文章中引用部分韩国学者的观点提出了异议,认为将未经确认的内容写入 高中历史教科书很牵强,要求有关部门慎重。总之,确实也有部分尊重历史的韩国学者呼吁,修改历史教科书重要的是要尊重历史与事实。

结语:

客观地说,如果韩国只是把檀君神话记载在历史教科书中,当成历史上曾经有的传说介绍给国民,我们是不会有什么意见的。但韩国非要把神话当历史,还据此妄称我国正史记载的箕子朝鲜为对朝鲜历史的歪曲,那就跟我们有关系了。

如果结合之前的2005年韩国要求我们把对其首都的称呼从”汉城“改为”首尔“,以及2007年后韩国不断把我国文化拿去申遗,就可以知道韩国干这些其实是图谋已久并长期坚持的。

而韩国干这些的目的,当然就是要把中华文化窃为己有,并树立韩国文化的正统性。对此,我们必须加以坚决反击,不然以后就会不断出现类似今年大英博物馆把中国新年改为韩国新年的事情。

在韩国之前,其实另外有个国家也是一直在这么干,并且取得了成功。

这个国家就是日本,日本干得没有韩国这么明目张胆,但效果却更好,到目前为止,像茶道、禅宗和围棋这类国粹,已经被大部分欧美人认为是日本文化。

在日本干这些的时候,我们与外界还比较隔膜,也没有意识和精力来阻止日本,现在面对韩国再次这么干,我们不能再保持沉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