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睡觉有6种文雅说法,第5种最特别,睡姿也最好看!

 小涵读书 2023-01-23 发布于辽宁

[文/小涵读书]此文约1900字,阅读约需6-7分钟

睡觉,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生理现象。

在古代,“睡”与“觉”分别是两个词, “睡”和“觉”连用起来,是指“睡醒”。现代所说“睡觉”是指进入睡眠的状态。

睡觉文雅的说法有就寝、休息、睡眠、入睡、坐寐、安歇、歇息等,这些说法在《红楼梦》里,睡觉的文雅说法有6种,具体是哪6种呢?

第一种说法:安息

《红楼梦》第三回,贾敏死后,贾母派人接林黛玉进京。

  


此时林黛玉作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身份尊贵;贾母异常疼爱,留她在身边的碧纱橱与宝玉一起居住。

此时,林黛玉和贾宝玉年幼。按照豪门习惯,每个人身边有一个奶妈、一个贴身丫环陪伴。

白天,林黛玉与贾宝玉相见,宝玉任性摔玉,林黛玉为此担心,临睡前哭泣。

宝玉和李奶妈睡着之后,袭人见里面黛玉和鹦哥犹未安息,他自卸了妆,悄悄进来,笑问:“姑娘怎么还不安息?”

袭人被卖进荣国府后,在贾母身边受训后,先是照顾史湘云,后来照顾贾宝玉,与林黛玉第一次见面,所说“安息”之语,透露的荣国府的文化教养。

第二种说法:歇觉

《红楼梦》第八回,薛宝钗染病梨香院,贾宝玉想去探望,若走直路需要经过父亲贾政房前。

为了避免烦恼,他舍近求远,绕道而行,路遇荣国府的两名清客相公詹光、单聘仁。两人见了宝玉,笑着赶上来,一个抱住腰,一个携着手,请安问好,劳叨了半日,方才走开。

贾宝玉的老嬷嬷将两人叫住,因问:“你二位爷是从老爷跟前来的不是?”两人点头道:“老爷在梦坡斋小书房里歇中觉呢,不妨事的。”

清客是旧时有文化的知识分子,詹光、单聘仁经常陪同贾政吟诗作赋,言谈举止自然没有粗俗之语,所以将贾政午觉说成“歇中觉”,亦俗亦雅,直白而含蓄。

第三种说法:歇息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出面宴请并带她到大观园游玩,途中贾母因觉身上乏倦,便命王夫人和迎春姊妹陪了薛姨妈去吃酒,自己便往稻香村来歇息。

  

王熙凤和李纨带着丫环婆子跟随服侍后,王夫人将攒盒散与众丫环们去吃,自己便也乘空歇着。

歇息或歇着,虽然也指睡觉,从一个“歇”字不难看出,这种睡觉是指短暂的睡眠。

歇息和歇觉时间都不长。《红楼梦》里泛指主人“午睡”。

第四种说法:打盹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林黛玉年岁渐大,但是她和贾宝玉的婚事迟迟没有人作主。

为了林黛玉的婚姻,紫鹃假借林黛玉回南方吓唬宝玉,事情闹大之后,宝玉病倒,紫鹃守在他身边服侍。宝玉病愈之后,紫鹃探明他对林黛玉的一片真情,当天晚上回到林黛玉房里,就开门见山将情况告知林黛玉,让她直接找贾母成全婚姻大事。

林黛玉非常感激紫鹃所作所为,但是作为千金小姐,她无法跟贾母开口;贾元春暗示薛宝钗与宝玉的金玉良缘,更让她左右为难。所以她当面拒绝,等到紫鹃睡觉之后,内心伤感,直泣了一夜 ,至天明方打了一个盹儿。

打盹是指短暂睡觉。

林黛玉寄居荣国府,过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生活,睡眠质量差。她曾经跟史湘云说过,自己一年之中只能睡十来夜好觉,所以打盹成为睡觉的常态。

第五种说法:沉酣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贾宝玉过生日,史湘云放开喝酒,酒醉之后,竟然睡在花丛的石凳上。

丫环将情况报知大家,众人前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酒后沉酣是指一个人醉酒后酣睡的状态。

史湘云素有男人性格,表现在饮酒后也是如同男子一样。醉眠芍药裀成为她人生中最经典也最豪放的举动,独一无二,成为最壮美的睡觉场景。

第六种说法:安歇

《红楼梦》第七十三回,贾政到赵姨娘房里睡觉,夜深之际,两人说话之时,忽听外面一声响,不知何物。忙问时,原来是外间窗屉不曾扣好,塌了屈戍了吊下来。赵姨娘骂了丫头几句,自己带领丫鬟上好,方进来打发贾政安歇。不在话下。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林黛玉和史湘云月下联诗,后被妙玉请去喝茶后一起回屋睡觉,大家走至潇湘馆中,有一半人已睡去。二人进去,方才卸妆宽衣,盥漱已毕,方上床安歇。

从两个细节可知,夜间睡觉通常称之为安歇。

除了六种文雅说法之外,贾府里的男女老幼最常说的还是“睡觉”二字。6种文雅说法的出现,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文化氛围所致。贾家虽然是通过战功立家,但经过百年繁衍,发展成为“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文化信息越来越浓。在这种氛围里,睡觉时所用的文雅说法相对多一些。

二是有特殊情况。主要是史湘云的沉酣,作为一个奇女子,她的睡觉方式与众不同,让人又爱又怜,给生命凭添了一脉生动注角。

三是语言丰富。每一个人都是鲜活灵动之人,身世、地位和处境不同,语境不同,所说之言,自然不同,没有千人一面,自然就有了六种不同说法。

注:本文资料引自《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