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头

 Bolo_an 2023-01-23 发布于重庆

//

這是第N個故事

也是第1次遇見你

//

每次想起一个名字都很困难、特别是能准确传神地体现出思想的名字,题目名、书名、人名,给某种东西起名确实是一件耗费心神的事。

小学老师说,作文的题目名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题目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当时我颇为不屑、即使到现在也还有点,想到:如果是一道美味的菜,菜名重要吗?好吃不就行了,所以,一段时间内我特别羡慕诗词中的《无题》,感觉这太酷了,无题、不需要题目,也体现出了作者的自信。

渐渐地,想法有了转变,觉得名字还是重要的,一个名字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命名者的水平,比如,人名能反映出父母的文化水平。有的孩子的名字可能是由父母在《诗经》中寻章摘句获得的,有的可能顺口就行。我也曾受此烦恼,名字两个字,简单,出门办事与人交往,生人第一次听到我的名字都说我这名好,我笑而不语。未成年前,想过要改名,但又改成什么名字呢?一顿思索后还是放弃了,就这样吧,把名字当作父母对我的爱。

古人打仗,讲究一个“出师有名”;今来,网络信息铺天盖地,营销号吸引人的标题再一次证明了“名”的重要。倘若一个人与世无争,一生默默无闻自不需要这么多讲究,越入世,则越得学会讲究,究其根本,名牵连着利。

有几次,内心浮躁,想出名,想争利,尝试着把自己“功利化”,所做的一切都是了名利,没过多久便放弃了,察觉到自己并没有这方面坚持下去的信心,总感觉这样做违背了本心。这又不是工作,何必把自己的一点爱好变成讨厌模样,所作所为变成了出名夺利的工具、不再能体现“我”。于是,心境放开,不再往那个方面改变自己,顺其自然,把爱好当作消遣、快乐增添了几分。

没必要去讨好大多数人,把自己活成精彩小众。大多数,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平庸。可是,这又有点为了独特而独特……我不爱看传播度广的电影书籍,就像《挪威的森林》提到的,每个人所思所想都和他接触到的有关,如果和大多数人接触到的东西一样,岂不是思想也成了大多数?这本身也大众化了,反正,我像是陷入了一个漩涡中。不刷微博、抖音短视频,看热搜也只是满足一下好奇心,站在热闹的边缘观望。

这样的生活有些惨淡和凄凉,假期在家如同隐居山野,除了在微信群偶尔和朋友开几句玩笑便再无其它。我发现,已经很久没有认识新的朋友了。每天的生活似乎很忙,不想花时间在社交方面、一贯如此,朋友圈两年前发了一条动态至今还能体现“我”:树袋熊一天的社交时间上限是15分钟,它会说:“这派对真不错,但我现在必须要走了。”我成了树袋熊。

不知不觉中,我成了这样的人?我的性格里应该不存在孤僻二字,限于环境在开朗和自我中切换,有时候羡慕人多的热闹、但也会感到疲惫;有时候享受孤独、却又渴望与人交谈。总之,内心充满矛盾。

早上定的七点半的闹钟,七点半一到,书柜上的手机铃声响起。我窝在被窝里还未醒,任由闹铃作响。响过一次、二次、三次……直到手机铃声不响了,觉睡足了,起床已将近十点,刚开始还自责为什么贪恋温暖的被窝,现在对自己的要求没那么苛刻了,多睡会儿似乎也不是什么大问题。闹钟仍旧设置在七点半。每天晚上十点钟上床睡觉,好像也不算晚,早上就是起不来。重庆这边天亮得晚,很难见到太阳,大清早雾气浓郁,窗户内水珠凝结,寒风在被窝外肆虐。放假的我可以懒惰,父母却不行,他们早上走的时候我察觉不到、暗暗佩服他们的毅力。

同年的高考同学,除了学医和我一样五年制的,要么在工作了,要么考上了研究生。年前出去聚会,六人,上网,吃火锅,泡酒吧喝酒,娱乐活动就这么几样。满大街来来往往的人依旧掩盖不住骨子里的枯燥,但能和一年未见的朋友们聊聊天也算得上开心。当年同班的五六十位同学,至今真正还能联系的也不过十几人(全是男生)。我总觉得,好像不止我个人,整个人群、社会都在变得冷漠、简单化,连过年的其乐融融也有几分伪装。

不知道怎么了,但我确信我没病。年后没几天,回来过年的同学们又将陆陆续续地返回工作地开始新一年,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有盼头?慢慢地,相聚的人散去、等待下一次的相聚。

所有人都在等。小孩在等长大,工作的人等放假,老年人在等什么呢?死神总会降临。时间流过,在我的身上留下了印记,一天天变老。生活是一场修行。和朋友聊天,我说我相信人是分为肉体和灵魂的,灵魂的锤炼可以通过书籍、社会阅历等方式;而肉体上的长进必须通过锻炼!何不让时间的流逝更具价值?

麻烦和幸福都是自找的。我一直忘不了一个女生问我,“你确信你可以给我幸福吗?”我无言以对,难以去反驳,因为我知道,无论怎样的回答在那一刻都失去了意义。从那时起,我便痛恨话语,话语总能被解读。真正的分歧在于我们对幸福的理解,幸福是别人给的、还是自己找到的?现在,我坚信,幸福是自找的!何必把这么重要的东西寄托在别人身上?

每个人都有自己有要走的路。从前,老师和我说,一个人走得更快,多个人走得更远。如今,我彻底明白,脚下的路不管通向何处,终点只会有我一人。现实总带有悲壮的情节。

每过一年,都像是一次更新,在这次更新中,我是被加强了?还是削弱了?我还不需要给自己做总结,只管继续前进,变得更强……

待在家看书,心不够静,有点看不下去,我该静一静了。最近,我领悟到,书确实分“有用”和“无用”。有用的书,诸如科普、以事实依据科学总结而成的指导书,这类有用,能直接改变认知,实用于生活中受益;至于说“无用”之书,小说类首当其冲,小说和电影、电视剧类似,可供娱乐消遣,不同的是小说包含万千,广度和深度更胜一筹,这类书无法直接指导生活,却能潜移默化改变人的“灵魂”。

读书的人容易养成一个坏习惯、臭脾气,我碰巧在网络上曾遇到过,这一小类人把读书当成了一项高尚的值得卖弄和炫耀的爱好,与人谈起无不充满优越感,夸耀自己读了一百本书,好似高人一等。我一直主张,读书与电竞、体育运动等并无高下之分,都只是属于一个人的爱好罢了。古人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害人不浅。

读书能给我几分乐趣,却也不算是我生活的全部。前段时间构思了一部小说,写了大纲、章节目录,一些有灵感的小片段,尝试着写了第一章,停下,有偷懒的成分不想写下去,几天后有了新的构思,改……完整地写一部小说是一件很酷的事。现在没有立即想写的冲动,但我下定决心一定会写。三月份初开学去学校,或许在学校更有动力。

还要一点难到了我,现在的我对小说的表现形式有了要求,不再像第一次写(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写什么),我想更进一步,找到自己的风格和表达方式,比如:我不想写太多的对话,不想写心理描写,更爱写事件,人物的行动、反应……我对此很纠结,这也影响到了我看小说,挑食。

此外,我还得给这部小说起一个不错的名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