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浊酒入喉,宋江的气息渐渐微弱,就如同梁山的命运一样,曾经梁山好汉鲜衣怒马的光景也不复存在。 宋江濒死时,长吁一声,似乎也终于明白了他混迹江湖一生,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说来说去不过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糊涂的为他人做了嫁衣罢了。 而宋江死后,曾经对他心怀怨恨的弟兄们似乎也明白了,梁山真正的掌权人不在宋江,而是另有其人。 ![]() 宋江 宋江同意朝廷的招安为人所不解,但是现在看来,宋江出此决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的所作所为全都是他人的早有预谋。 话已至此,梁山的幕后主使是谁呢?他为什么会有通天的本事指使梁山第一把交椅对他唯命是从呢? 梁山的真正头领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水泊梁山一共有三位主人。 第一个就是求贤若渴但是却嫉贤妒能的王伦,后来王伦在火拼中输给了宋江方,惨死于林冲的刀下,他的寨主身份也成了别人的囊中之物。 而梁山的第二位寨主则是智取生辰纲的晁盖,晁盖为人义气,他上了梁山后众人推举他做头领,只可惜没过多久他就被毒箭射中,不治身亡。 ![]() 剧照 梁山的第三位寨主就是《水浒传》的主人公宋江,宋江身为一个衙役因包庇晁盖偷盗又杀了小妾阎婆惜沦落为流氓草寇,在晁盖死后成为了梁山的大当家,并做到了与梁山共始终。 但是这三个人都不是梁山真正的主人,他们统统被一个人掌控了,他们的人生命运也都与这个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晁盖和宋江能当上一把手离不开吴用的功劳。 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也都是吴用在背后出谋划策,一开始没人能看出吴用是怎么暗箱操作的,直到宋江死后,真相才浮出水面。 ![]() 剧照 吴用乍一从故事中出场时,作者就给了吴用一个很多梁山好汉都羡慕的身世,在书香门第长大,吴用本不必与流亡人共同跻身在梁山,但是天意总是那样捉弄人。 在吴用参加过科举考试后,明明已经考中,却因为名字不吉利被一个叫蔡京的人禀告给了皇帝,煮熟的鸭子飞了,吴用也彻底与蔡京结了仇。 后来,惯于行侠仗义的晁盖打听到蔡京的生辰要到了,蔡京的女婿要给蔡京祝寿,于是晁盖就打算劫取生辰纲。 本来就和蔡京有仇的吴用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这些粗鲁野蛮的事情他是做不来的,但是一想到能恶心蔡京,吴用就同意了。 ![]() 有了吴用出谋划策,劫取生辰纲的过程很顺利,但是纸里终究包不住火,他们也因此成为了朝廷的通缉犯,后来不慎被抓后,宋江出于人道把他们放了,自此三人的命运也彻底拧在了一起。 吴用和晁盖走投无路上了梁山,但是那时王伦是梁山的主事人,他很欣赏晁盖和吴用,可是又担心他们的锋芒太盛盖过他,于是便处处刁难。 这时,宋江出现了,本来是两相对立的局面成为了三方制衡,三方都在担心其他两方联合,于是只能维持表面的平静,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吴用开始了真正意义上布局。 吴用知道王伦是个不堪重用的人,他除了会欺负来往的客商之外并不能带领梁山走向正轨,所以一个没有用处的人就不必留着了,吴用打算除掉王伦。 ![]() 可是想杀一个人的心有了,力还不足,他和晁盖只是劫了生辰纲,手上没有人命,只好借刀杀人。 他们挑唆了林冲和王伦之间的关系,借林冲的手除掉了王伦,而晁盖也就理所应当地成了梁山的第二个主人。 看到这里很多人觉得吴用并没有做错,毕竟当初他和晁盖来到梁山时,王伦处处刁难他们,那么便继续看看晁盖做上老大之后,吴用又做了什么。 前面说到了,晁盖为人义气,所以在做了老大之后仍然和好汉们称兄道弟,这倒无可厚非,可是管理一个集体,最基本的有礼有距晁盖却忘了。 ![]() 吴用剧照 和手下没有界限感的结果必定是手下不服管教,两败俱伤,再加上晁盖一心想在梁山过逍遥日子,不思进取,而吴用却想做一番大事业,两个人的分歧就出来了。 久而久之,吴用就不想再继续辅佐晁盖了,而是把目光转向了宋江,那时候宋江也是人生地不熟的,但是胜在沉着,而且还做过衙役,肯定对管理有一些想法。 于是在后来的很多战役中,宋江都被吴用派去前线提升能力,宋江也没有辜负吴用的期望,名声很快就打响了。 晁盖也认识到了宋江已经超越他了,这样下去梁山就要易主,但是晁盖根本没有怀疑是吴用有意而为之,而是把矛头指向了宋江。 ![]() 晁盖剧照 为了挽回自己的声势,晁盖不顾他人的劝阻亲征,但是时间久不锻炼的晁盖却成了活靶子,死在了战场上,吴用彻底把宋江推到了台面上,坐上了大当家的位子。 可能晁盖到死都不知道吴用的心机是这样的令人不寒而栗,虽然吴用没有对晁盖动杀心。 但是却在心里把晁盖划为了废人一等,现在再回头看看这三个掌权人的任免都与吴用有关,就知道吴用究竟有多厉害了,但是更厉害的还在后面。 朝廷招安惹是非三国时,刘备能有那般成就得益于诸葛孔明的倾囊相助。 ![]() 而红楼梦中,贾府能那般风生水起也离不开王熙凤的操持得当,水浒传中,这个出谋划策的大任就落到了吴用的头上。 吴用一直想做大事,但是什么才算大事呢? 其实对于吴用来讲,大事不过是骨气二字,当初蔡京凭借着一句不吉利就把他从中榜名单中划去并永不能录用时,吴用就憋着一口气。 他想向所有人证明,即使不做官,不考功名,他也一样能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这也就能解释为何他不把梁山的希望寄托在王伦和晁盖身上了。 ![]() 剧照 宋江就不同了,他侠肝义胆,从不惹是生非,又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对于吴用来说,宋江就是助他成大事的最佳人选,梁山也在宋江的领导下渐渐走向了正轨。 但是宋江是否真的有心做一个吴用期望的领导者呢?其实宋江并不想,他来到梁山纯粹是阴差阳错,在没上梁山之前,宋江的人生理想是平静顺遂的过完一生。 如果能多抓流氓多为百姓除害,宋江就会觉得人生圆满了,所以宋江对梁山的一把手并不感兴趣。 再加上乍一来到梁山时,宋江也在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由此也可以看出宋江起初并没有打算真正入伙,只是把梁山作为临时的落脚点。 ![]() 宋江 而且宋江明白梁山之所以能肆意的招兵买马搞扩张,全都是因为朝廷根本没把梁山放在眼里,换言之,梁山对于朝廷来说就是一只小蚂蚁,如果朝廷想收复,梁山根本逃不掉。 于是在使臣来到梁山招安时,宋江同意了,但是他免不了要和吴用商议一番,既然宋江点头就说明吴用也认可招安。 那么招安对于吴用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就是扬眉吐气,吴用一直想向朝廷证明当初裁掉他的决定是错误的,所以招安无异于打朝廷的脸。 ![]() 其次,吴用最初的发展方向是入朝为官,但是因为蔡京的缘故无缘官场,这次招安也是圆了自己的一个梦,所以吴用同意了招安。 可是招安并不是梁山好汉想怎么办就怎么办的,招安的投名状是必不可少的,那时候朝廷正和方腊分庭抗礼,如果能征讨方腊,梁山好汉就顺理成章的有了朝廷编制。 宋江等一群人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奋不顾身的做起了前线冲锋的将士,但是这场仗本就是有去无还的,七十多位好汉在征讨方腊时命丧黄泉,仅剩下的三十多人也分崩离析。 本来打算一举夺胜后一众兄弟高高兴兴的去领官职,但是战争结束后,梁山好汉们彻底明白了征讨方腊不过是朝廷的阴谋,同时也是吴用的阴谋。 ![]() 朝廷喜欢借刀杀人,而吴用则是借花献佛,为自己谋前程,屋漏偏逢连夜雨,朝廷又来了急报。 本来得胜归来官爵封赏都少不了,但是现在皇帝只送来了一壶御酒,这酒是什么意思不言而喻了,御酒即是毒酒,宋江喝不喝? 如果不喝,宋江就是违抗圣旨,背上了不忠不义的骂名,喝,等待他的只有死亡,在生死关头,宋江也终于悟透了。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宋江看透了自己就是太把忠心放在心上了,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这步田地,死到临头,他终于明白了自己不过是吴用的一颗棋子。 ![]() 吴用为了得到想要的就会不择手段,利用身边的每一个人,从最开始的王伦之死,到后来的架空晁盖,吴用机关算尽,步步为营。 宋江自认为并不蠢笨,但是却在吴用身上栽了个大跟头,他信了吴用,同意了朝廷的招安,但是结果却是几十号人身首异处,宋江也因此背上了一世骂名。 而吴用却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如愿以偿的进了朝廷,宋江也终于看清了,他带着兄弟们在战场厮杀时,于别人而言,不过跳梁小丑罢了。 但是宋江还没完全想明白,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意思,他担心死后李逵冲动出头为他造反,损了他多年苦心经营的忠义之名,便也让李逵喝了毒酒。 ![]() 李逵 宋江只想过李逵会误了他好事,却没想过即使李逵死了,他还是被世人诟病是个虚情假意的伪君子。 宋江和李逵一死,梁山彻底没了主心骨,曾经他们大聚义是仿若是一团火,但是现在却只剩下了微弱的点点星光。 曾经的兄弟接连离世,吴用也幡然醒悟了,他一直以来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一己私欲。 他并没有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境地,在无尽的后悔中,吴用来到了宋江的坟旁,选择了上吊自尽。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八百里梁山泊就此没落,此后再无梁山好汉。 在水浒传的开篇中,众英雄好汉展现出的男儿热血让人振奋,但是不知从何时起,故事变得悲凉起来,一个个角色的离去也预示着梁山终将会解散。 但是如果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看,吴用就真的有错吗? 他操纵宋江上位并没有错,如果梁山在王伦的手上,或许这个地方还是土匪窝,不会掀起什么水花,更别谈发展。 ![]() 再加上王伦善妒,不知道又要有多少英雄豪杰要惨死,吴用让晁盖上台就避免了这个问题,但是不幸的是,晁盖仍不能将梁山发展壮大,所以吴用就只能推举宋江。 吴用同意朝廷的招安有错吗? 其实也没错,当时的梁山已经是强弩之末,虽然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有了一定规模,但是同时也引起了朝廷的注意。 如果一定要和朝廷硬碰硬的话,结果一定是梁山全军覆没,所以对于当时的状况而言,招安就是最好的对策,当然,吴用也是有私心的。 ![]() 他确实想借助招安一事功成名就,只不过他没有算到朝廷是打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算盘,吴用并不介意有肉大家一起吃,但是意料之外也无法挽回。 总而言之,从整体的布局来看,吴用不仅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人物,也是奠定故事基调的核心,只有他出马才能将水浒传的大悲大喜贯彻到底。 在征讨方腊后,武松等八九人都选择隐退,其实也是在间接的告诉读者,这几人已经看清了宋江和吴用的人品,也为后来的剧情埋下了伏笔。 而事实也证明,他们的判断是准确的,正是因为他们没有贪恋虚名才躲过了一劫,成为了为数不多幸存下来的角色。 |
|
来自: 新用户88267667 > 《历史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