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联红军、内务部门在1918-1943年的早期军衔详述(上)

 梦想童年594 2023-01-23 发布于江西
文章图片1

开篇说一句,苏俄/苏联历史上的早期职务等级符号与军衔发展沿革极其极其极其复杂,之前收集资料的时候绕迷了好几次,我无法用两三篇文章讲述1940年以前红军、内务部队发展全貌,只能简述。文章不细说红海军的情况。

可能有错误,仅供参考。

概念区分与提醒

1、以我国所采纳的定义,在历史上苏联的发展历程以1922年为界,分为苏俄、苏联两个国号。

2、以1946、1940年苏联军队改名为界,1940~1946年称红军(陆军、空军)、红海军。1919~1940年称工农红军(陆军、空军)、红海军。后续尽量简述。

(工农)红军经过不断沿革,最后发展出包括但不限于:合成军、空军、骑兵、军医、军法、政工、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工程、炮兵、装甲兵)等多个军种、兵种、职务类军衔、符号、颜色及其特殊名称,这个实在头大,不能保证准确性。

3、内务部队(主要指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建制单位)名称变化更为复杂,在1942年以前蓝帽子部队由多部门管理,统称“内务人民委员部直属保安部队”、42年后改名“内卫军”。此外还有绿色的边防部队。以上单位在和平时期的结构往往以总队、支队划分,稍有别于红军建制。

我们在游戏中常见用于督战、军内反特、临时管理战俘、管理惩戒营的内务部队属于“内务人民委员部国家安全总局特别处”(习惯叫特别部,后来转隶为国防人民委员部反间谍总局)。而直接参与作战的内务步兵师,则属于苏德战争爆发后,内务人民委员作为国防人民委员部成员,接受命令动员的建制作战单位。

与此同时,反间谍、劳改、押运、铁路、工业都是由不同部门负责,建制单位倒是有兼职的情况(有没有头大?)。

一、职务等级符号的诞生——第一、二代职务等级符号(1919-1922、1922-1924)

1917年12月初,布尔什维克在彼得格勒实质和名义上都得到了合法性,一切权力归于苏维埃。在新生国家建设中,新军建设是当务之急。1918年3月16日,随着最终命令的执行,苏维埃掌控内的沙俄旧军队初步得到清算,但在这一过程中,反对力量成立了多支武装,后来被苏联统称为“白军”,根据后世俄国学者研究,白军基本沿用了沙俄军衔。

苏维埃为应对形势变化,在1918年1月15日颁布法令成立工农红军(最初为工农赤卫队)。根据俄国部分学者观点,因为政治、对军衔制度的轻视等原因,以乌里扬诺夫、达维多维奇为代表的决策层取消了军衔,“所谓军衔以后只有一个,那就是红军”。(编者:综合一些资料,这种观点出现时间估计早于1918年初)

不过这一时期红军的服饰和徽章标志仍然种类繁多,算是释放了俄罗斯帝国的一些想象力和小文化风潮。不过往往带有此前沙俄军队的一些设计风格。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1-1:早期职务等级识别符号体系(1918-1919)

但是没有等级称谓是不合适的,从1917年底俄国内战开始,先是非正式,后来逐步正式地在官方通讯中出现了“红军指挥员”称谓。司令、军长、旅长、师长等军队职务名称也逐渐作为等级化称呼。

与之对应的是,1918年元旦起,苏维埃命令建立“职务等级”制度以区别旧式军衔,分为红军指挥员和红军战士,统称为红军指战员,共有4等12位11级,分别为:

1、红军战士(无级别) ;

2、初级指挥员:司务长、副排长、班长;

3、中级指挥员:团长、营长、连长、排长;

4、高级指挥员:军团长、军长、师长、旅长。

文章图片4

1918年7月,红军指战员开始佩戴“军人识别标志”,包括红五星、兵种色领章等。例如步兵(指挥员)红色、骑兵(战车兵)蓝色、炮兵(战车炮兵)黑色、军需(行政)人员绿色、军医(含兽医)粉色。这套标志的领章只有少量佩戴。

1918-1919年的军兵种颜色领章采用箭头样式,大衣领章为矩形

到1919年1月,这些职务称谓就已经十分正式了,而从1920年1月开始,工农红军开始用职务名作为官阶,早期模式共有两代,实际运行到1924年5月,这便是后来所称的“职务等级识别符号”最初的情况。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职务等级符号本身就是纠正废除军衔制决定的妥协手段。

1-2:第一代职务等级识别符号(1919-1922)

1919年1月16日,经苏维埃批准,红军首次使用职务等级识别符号。

第一代符号是分散袖章式样,包括红星章和符号块(三角形、正方形和菱形),红色裁剪布用黑色线缝边(高级指挥员红五星有两条黑色线),使用时缝在左臂袖口。同时大衣上使用矩形领章式样军兵种颜色章。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早期红星使用铁锤铁犁

共有11级12位,分别为:

无符号:红军战士、

三角形(1个到3个):班长、副排长、司务长

正方形(1个到4个):排长、连长、营长、团长

菱 形(1个到4个):旅长、师长、军长、军团长。

红军同时规定了各级对应职务:

红军战士:红军战士(无级别无标志不确定是否戴红星);

班长级:班长、副班长以及相当职务;

副排长级:副排长以及相当职务;

司务长级:连队司务长、电台台长;

排长级:排长、副连长、连副政治指导员、营参谋长;

连长级:连长、连政治指导员、副营长、营副政治教导员、团参谋长、后勤部主任;

营长级:营长、营政治教导员、副团长、团副政治委员、旅参谋长、后勤部主任;

团长级:团长、团政治委员、副旅长、旅副政治委员、师参谋长、师副政治委员;

旅长级:旅长、旅政委;小军区司令员和政委;副师长和师副政委;军参谋长、后勤部主任;

师长级:师长、师政委,军分区司令员和政委;副军长和军副政委;方面军参谋长、后勤部主任;

军长级:军长、军政委;军区司令员和政委;方面军副司令员和副政委;

军团长级:苏维埃俄罗斯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副委员;军区司令员、政委;方面军司令员、政委。

除以上级别以外,还有一些套用这体系的技术、政工和行政人员在日常会被非正式称为军事助理、高级军事助理、军医、军政委员(主要指当时的军事委员会成员和高级别政委)、军级工程师、旅工程师(旅工程处处长)、政委、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成员等,1918年就成立的空军是在职务名称后加上“飞行员”称谓。

下图1到11依次为:班长、副排长、司务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军团长。

文章图片7

后期为镰刀铁锤

1919年4月6日,根据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第628号令,红军首次统一了军装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这一时期的等级符号不体现军兵种色,军兵种色主要体现在领章上,注意一直不包括红海军。

随着1921年第一代等级符号的实行,领章颜色也有调整

有6种,分别为:

步兵(指挥) - 深红色,

骑兵 - 深蓝色,

炮兵 - 橙色,

工程部队 - 黑色,

航空部队 - 浅蓝色,

边防部队 - 绿色。

这种颜色区分一直延续到第二代等级符号上面。

文章图片10

下图为1922年,配合新式军装使用的第一代职务等级符号,此时第一代符号即将淘汰。不同的胸扣颜色和五角星衬布代表不同军兵种(不是所有部队都配发到位了),大衣章改为大菱形。在当时除了等级符号,还有多种胸章和臂章,算是延续了1917年的一些设计惯性。除了特色的布琼尼帽外,其依然有一些沙俄服饰文化影响。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这一时期的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契卡)并没有自己的等级标志,服装也是穿杂式军装。在当代俄罗斯人印象中典型的契卡装束是黑色皮夹克、棕白色布质(或黑色皮质)大檐帽和黑皮高筒靴。但是实际上非常杂,例如捷尔任斯基就经常穿一件灰呢大衣,此外契卡的标志很少,往往就是有各式红星帽徽。

此时的契卡虽然权力很大,但不等同于后来的内务人民委员部。当时诸如莫斯科的警卫车队、安全部队等单位隶属关系变动频繁,服饰非常混乱。

文章图片14

通常认为穿着黑色皮夹克和大檐帽的人更像契卡

文章图片15

1-3: 第二代职务等级识别符号(1922-1924)

随着俄国内战与苏波战争的逐步平息,苏俄开始逐步恢复国内生产。军队建设更加正规化。第一代职务等级符号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因此更加细致的第二代职务等级符号在1922年1月21日随着新军装的配发开始实行。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20年代早期的苏联国内还有一定的欧式风格

第二代职务等级符号依然沿用左臂袖章式样,但改为整体的衣袋盖呢绒式,大衣也使用袖章,造型更加古典。同时为了区分军兵种采取了不同颜色底板(标准同第一代),按照不同级别有正红色、黑色或金色包边。此外兵种符号、领章、胸章、臂章也是极大丰富,其中军兵种符号在1922年1月31日根据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322号令引入,最初有40种,后增加到42种。大衣和夏装领章上除了有军兵种符号,还有识别码(主要用于区分军校或部别)。

文章图片20

可以说1922-1924年苏俄军队风格面貌与后来有极大不同,不由得令人联想到当时的“新经济”政策背景和短暂微妙的新旧势力关系。

文章图片21

第二代体系仍然沿用第一代的体系。为4等12位11级(红军战士仍然无级别无标志但可能有基础底板)。

但是比较特殊的是,第二代体系在军团长之上增加了一个不确定的职务“红军总司令”,符号为一个金色三角形。


注意,以下内容第二代并没有实行,实际为第三代等级符号体系,出现时间有争议。

但是在第二代执行的最后一年中,根据1924年6月20日,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1923年9月由此前的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改名)807号令,指挥人员改为4等,分别为初级指挥员、中级指挥员、上级指挥员(上级指挥员符号很有可能是矩形)和高级指挥员,按照勤务类别分为:指挥、政工、技术、军医、兽医、军需、行政、军法等。

体系最终改为4等14级15位(红军战士无级别),分别为:

1、红军战士(无级别无标志有基础底板);

2、初级指挥员(三角形1个到4个):副班级指挥员(1级)、班级指挥员(2级)、副排级指挥员(2级)、司务长级(2级);

3、中级指挥员(正方形1个到4个):排级指挥员(3级)、副连级指挥员(中队长助理)(4级)、连级指挥员(中队级指挥员)(5级)、副营级指挥员(6级);

4、上级指挥员(矩形1个到3个):营级指挥员(7级)、副团级指挥员(8级)、团级指挥员(9级);

5、高级指挥员(菱形1个到4个):旅级指挥员(10级)、师级指挥员(11级)、军级指挥员(12级)、军区级指挥员(13级、和军级指挥员一样都是三个菱形)、军团长级指挥员(14级)。

上述体系最终在第三代职务等级符号中得以体现。实际上以勤务类别区分并对应职级就是一种变相的军衔。可以说24年以后这套模式就开始名存实亡了。


1-4:苏联国家政治保卫总局职务等级识别符号简述(第一代:1922-1924)

同时期契卡在1922-1923年先后改组为国家政治保卫局、苏联国家政治保卫总局(格别乌),在改组期间,该机构首次开始为其成员提供某种制式化服装,但最初仍然十分简陋,根据1922年11月3日格别乌第280号令,其机构行动人员统一穿着无包边装饰的深蓝色束腰外衣和同样形制的卡其色布帽。

1922年5月17日,改组期间的该机构发布了78号令。参照工农红军第二代职务等级符号制订了自己的第一代职务等级符号,但是增加了矩形块(具体使用不清楚,可能是对应红军二代符号并未实行的上级指挥员),最初底板色采用深绿色,棕色包边。从契卡改组过来的部门首先下发。根据同年8月18日的181号令,特别部门和反间谍部门也开始佩戴。后来内务部队也出现了其它底板和包边颜色代表不同层级或不同内部隶属单位。

文章图片22

图中的矩形符号并未使用

比较特殊的是,内务部队建制单位和红军战士对应的服役人员,佩戴有基础底板,这点与毫无标志的正规军义务兵不同(此处有争议,似乎红军战士也有基础底板)。

下图图片为镜像错误,实际在左臂

文章图片23

从内务部门的第一代职务等级符号开始,名称就与红军不同。目前暂时未找到详细资料,知道的是这一时期的称谓有的十分行政化,应该和当时格别乌的主要构成有关,例如有:XX区书记、XX局助理、XX省秘书、XX厅厅长等。

下图为1922-1924年间,格别乌不同部门人员服饰着装的区别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总的来讲,职务等级符号初步决了废除军衔制度带来的一系列不便与尴尬,但是这也导致了职务等级符号丧失了实际意义,随着1925年4月启用第三代职务等级符号,标志着这一体系逐渐的名存实亡。

二、职务等级符号的名存实亡——第三代职务等级识别符号(1924-1934)

1923年开始,国内外局势更加稳定。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在同年9月改名为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成员也在改组。1924年-1925年之间,新的委员会密集发布了多道命令。逐渐形成了红军第三代职务等级识别符号,新符号体系在更加完善的同时,实际已经与军衔无区别,等级符号已经名存实亡。

2-1:密集的调整

1924-1926年之间第三代职务等级符号形成过程比较复杂,这里部分节选。

根据上一篇提到的24年6月20日807号令,指挥人员改为4等,分别为初级指挥员、中级指挥员、上级指挥员和高级指挥员,按照勤务类别分为:指挥、政工、技术、军医、兽医、军需、行政、军法等。

体系最终改为4等14级15位(红军战士无级别),分别为:

1、红军战士(无级别无标志有基础底板);

2、初级指挥员(三角形1个到4个):副班级指挥员(1级)、班级指挥员(1级)、副排级指挥员(2级)、司务长级(2级);

3、中级指挥员(正方形1个到4个):排级指挥员(3级)、副连级指挥员(中队长助理)(4级)、连级指挥员(中队级指挥员)(5级)、副营级指挥员(6级);

4、上级指挥员(矩形1个到3个):营级指挥员(7级)、副团级指挥员(8级)、团级指挥员(9级);

5、高级指挥员(菱形1个到4个):旅级指挥员(10级)、师级指挥员(11级)、军级指挥员(12级)、军区级指挥员(13级、和军级指挥员一样都是三个菱形)、军团长级指挥员(14级)。

文章图片27

佩戴第三代职务等级符号的图哈切夫斯基

但是第二代袖章式符号的废止时间有争议,有说法是807号令推出前的5月份就在逐步废止,也有说法是25年3月,新体系才确定为领章式样,袖章随即废止。不过可以确定的是,1924年5月到1925年3月间,此前那种非常古典的军服式样逐步简化,装饰扣件、装饰线、胸章和臂章大量取消,只有军校学员的领章上还有文字识别码(指代所属院校),服装更接近后来的朴素风格。

1925年3月27日,委员会发布第 328 号的命令,上级指挥员识别符号为矩形,此前识别符号不明。

第三代识别符号彻底告别了袖章(红海军除外),改为领章式样。

1924年6月26日,委员会发布850号令,重新规范了军兵种色和装饰线颜色,最初简化为6种

其中:

1、步兵、指挥或相应建制、机构: 黑色包边深红色章;

2、骑兵 :黑色包边深蓝色章;

3、炮兵、装甲兵:红色包边黑色章;

4、空军:红色包边蓝色章;

5、技术类部队(包括但不限于工程):深蓝色包边黑色章;

6、军内所有的行政、生产和技术类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军法、医疗、建设):红色包边深绿色章。

下图为第三代符号中前期部分职务等级样式,1-6分别为:

1、军团长级指挥员;2、骑兵团长级指挥员;3、炮兵连长级指挥员;4、工兵部队红军战士;5、空军军校学员(俄文为院校简写);6、行政、生产和建设类副排长(例如军需仓库管理员)。

文章图片28

1924年10月4日,委员会发布1269号令,铁道部队引入绿色包边黑色章。

1925年11月6日,委员会发布1097号令,空军章的红色包边改为黑色。

1926年12月2日,委员会发布721号令,军队中独立运行的化学战部队和机构人员使用黑色包边黑色长。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军兵种色的使用方式以所属单位为准,而兵种符号则按照岗位区分。

例如步兵部队的队属炮兵,等级符号使用红色底板,戴炮兵符号。驾驶员符号底板色按照所属单位各有不同,但都戴汽车兵符号。

这些排列组合真心头大。。。

文章图片29

佩戴三代符号的朱可夫

第三代等级符号各级对应职务如下(以步兵、指挥(合成军)为例):

红军战士:红军战士(无级别、有底板、无等级符号块);

文章图片30

副班级指挥员级:飞行员、助理班长、火炮装填手、机枪手、汽车司机、摩托车手以及相当职务;

文章图片31

班级指挥员级:班长、高级炮手以及相当职务;

文章图片32

副排长级指挥员级:副排长、牵引炮炮长以及相当职务;

文章图片33

司务长级:连队司务长、电台台长、轻型坦克车长、中型坦克炮长、中型坦克驾驶员,以及相当职务;

文章图片34

排长级指挥员级:排长、中、重型坦克车长,以及相当职务;

文章图片35

副连长级指挥员级:副连长、连副政治指导员以及相当职务

文章图片36

连长级指挥员级:连长、连政治指导员、后勤部主任、坦克排长,以及相当职务;

文章图片37

副营长级指挥员级:副营长、营副政治教导员、独立连连长、坦克连连长,以及相当职务;

文章图片38

营长级指挥员级:营长、营政治教导员、旅参谋长、后勤部主任,以及相当职务;

文章图片39

副团长级指挥员级:副团长、团副政治委员以及相当职务;

文章图片40

团长级指挥员级:团长、团政治委员、副旅长、旅副政治委员、师参谋长、师副政治委员;

文章图片41

旅长级指挥员级:旅长、旅政委;小军区司令员和政委;副师长和师副政委;军参谋长、后勤部主任;

文章图片42

师长级指挥员级:师长、师政委,军分区司令员和政委;副军长和军副政委;方面军参谋长、后勤部主任;

文章图片43

军长级指挥员级:军长、军政委;军区司令员和政委;方面军副司令员和副政委;

文章图片44

军区级指挥员级:某军区司令员、政委;前线、方面军指挥助理;

文章图片45

军团长级指挥员级: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军兵种司令员、政委;前线、方面军司令员、政委。

文章图片46

从24年开始,第二代符号使用的42种兵种符号不断简化又调整,反复折腾,其中根据807号命令,最初的兵种符号为14种(有说法是后来又增加到24种,包括但不限于炮兵、汽车兵、坦克兵等)。807号命令兵种符号偏向技术、工程类人员。而军队炮兵、装甲兵等常规部队最初取消了兵种符号,但是后来应该是又戴回去了。

下图1-14分别为:

1、军工人员或军内工程师;2、工兵;3、工程兵;4、舟桥兵;5、电气工兵;6、矿山采掘;7、汽车辎重;8、伪装;9、铁道部队;10、车站、码头部队;11、红军、前线、方面军、军通信部队;12、师、旅、团、营通信部队;13、无线电营、连;14、信鸽部队。

文章图片47

807号令还规定医疗人员兵种符号为等边形红色十字,但是在1924年8月19日,委员会发布1058号令,将图案改为蛇缠绕的酒杯。

文章图片48

1925年2月14日,委员会发布181号令,红军引入新制服,其和后来的35式制服比较接近,但更简化。该命令在同年11月6日全面落实。

文章图片49

车站班长,佩戴有车站符号臂章

文章图片50

炊事兵为一名班级炮手盛饭

2-3:苏联国家政治保卫总局职务等级识别符号简述(第二代:1924-1934)

就在红军职务等级识别符号发生重大变革的同时,格别乌的等级符号同样在进行重大调整。1924年8月14日格别务315号令、同年12月20日456号令,格别乌部门对其职务等级、军服装饰等环节参照红军进行大量修改。同时引入了第二代职务等级识别符号。在此之前,负责对红军监督的特别部门还一度穿着红军军法部门制服,以隐藏身份。

文章图片51

格别乌推行的第二代职务等级符号与红军第三代符号基本一致。底板色为深红色,包边为颜色稍浅的玫红色,一般看不出区别。不过不同层级的名称多于红军,格别乌下属的建制单位职务等级名称与红军基本一致,都比较军事化。

文章图片52

1926-1932年,格别乌服装体系一直在调整,与同时期红军服装的沿革基本一致。这一时期,建制的内务部队有少量大编制部队,例如后来的捷尔任斯基特种作战师(相当于莫斯科各个机关单位站岗警卫部队的总编制)。其余多为团(支队)执行各种任务。

下图为这一时期的内务部队部分兵种符号,1-8分别为:步兵、警卫、骑兵、炮兵、装甲兵、工兵、通信、学院或培训机构。

文章图片53
文章图片54
文章图片55

第三代职务等级符号是最后一种正式的职务等级符号,其在诸如兵种符号等装饰方面力求简化,但又有些许反复。同时职务等级体系更加复杂,各个等级开始代指相当的岗位,实际上已经与军衔没有差别,可以说此项制度设立的初衷已经名存实亡。在历史上,第三代符号比较朴素,没有太多装饰,不由得让人想到当时苏联越发集中的行事风格。1935年,苏联重新向军衔制过渡,但等级符号没有立即消亡,这使得红军的等级制度越发复杂。

上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