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联旧事︱人家过年俺也过

 村庄物语 2023-01-24 发布于安徽

年前,我从退休媒体人李未熟公号上读到,易中天先生出了一个上联,邀请网友们对个下联。算是一次征联活动吧。

那上联是:岁尽奇寒春乃近

几日之后,易中天先生回应征联情况:应征者很多,但“可惜,能够公布的甚寡”,主要原因,还是“不合格律”。

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觉得春联——我们皖北一带的乡人,习惯叫作“门对子”——可能是大众普及率最高的。无论是高官学人,还是叮当响的穷苦人家,过年贴春联,都是春节的固定节目。

我不懂诗词格律,更不懂平仄。易中天先生出的那个上联,我也没有兴趣去对。这也许正是普通人跟学问大的人之间的区别。

我们普通俗人,只要把一张红纸裁开,写上字迹,就算是春联了。贴在门上,红堂堂的就行。对字面很少的我们而言,过年也好,贴门对子也罢,不过就是一个喜庆。而喜庆,用红彤彤的色彩一衬托,就出来了。

至于平仄呀,格律呀,都不重要。

想起我老家村里,曾经有过的一副门对子。它在我们那个村庄,已经流传了有好几十年了。至今上了年纪的人,还清晰记得。在村人的心目中,它堪称经典。

那副联是这样的:

人家过年俺也过,蒸酒蒸菜不蒸馍

这副联,产生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它的“著作权人”也即原创者,还不是我们本村人,而是来自河南的一对父子。姓顾。村人都喊老顾。老顾有个傻儿子,名唤油夫(其实应该是有福)。

据说老顾父子,早先到处要饭,最后在我们这个皖北村庄定居下来。老顾会木匠的手艺,在村里的人缘还好。他的傻儿子油夫,也很念旧。1980年代,他们返回河南老家后,油夫还回来过几回。

且说那副对联。

1960年代的一个春节。老顾请村里识文断字的先生写门对子。写啥呢?老顾对饭菜的要求不高,只一样好酒。于是他就自编了那两句。听着倒还顺嘴,关键是通俗易懂。他喜滋滋地拿回家,贴在他庵棚的门上。

就在门对子还新崭崭(崭新),年还没过去的大正月里,有大队干部听说了老顾家的门对子。大队干部的心中,就打了问号:

啥意思?是对什么事情不满吗?

于是就向上级作了汇报(打小报告,近似于告密)。据说上面还来了人,在老顾家门前很是端详了一阵。最后又盘问了老顾一些问题。好像还在村子里走访了一些人,比如老顾是不是坏人,从哪里来,平常有没有反常举动之类。

后来因为查无实据,也不好定什么性,“门对子风波”不了了之了。

老顾拟出来的那副对联,算是七个字的联。乡里人的对联,就以七联居多。除此而外,我看对照格律的要求,没有一条能对得上的。在咬文嚼字的“老夫子”们那里,只能归于“臭狗屎”一类。

但就是这个“臭狗屎”,成为几十年中我们村里的一副经典对联。

看来,学问这事儿,还真不是抬杠抬出来的。如果死搬硬套,这个不行,那个不好,真的好对联还真难写出来。大老粗的老顾,只是一个乡村木匠,也能想出一副好对联的文辞。

尽管它不合格律,但乡人看着就懂,就能够会心一笑,会意一笑。而且还能够在一个村子里,流传下来。试问,那些合乎格律的对联,又有谁能记得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