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天灯
元宵节放天灯也是一大民间习俗。天灯又称孔明灯,为三国时代诸葛亮所发明,人们会在灯上书写姓名、地址和祈求的心愿,可为自己也可为他人祈福。
现在大家都有这个说法,说过了正月十五才算过完年,也有很多人提议春节放假到正月十五(貌似不可能的了),为什么说过了正月十五才算过完年呢? 我们都知道,每个农历月的十五为月圆之时,所以正月十五就是新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日,圆月代表圆满,团圆,是中国人喜欢的一种吉利说法!因此大家都喜欢过完正月十五才感觉这一年的任何心想的事情才会有圆满的好结果! 正月十五吃元宵也是取得这个意思,取义团团圆圆,幸福圆满,为来年生活工作讨个好兆头!正月十五自古以来作为一个重要节日来过,所以全国各地还有很多习俗: 放天灯 元宵节放天灯也是一大民间习俗。天灯又称孔明灯,为三国时代诸葛亮所发明,人们会在灯上书写姓名、地址和祈求的心愿,可为自己也可为他人祈福。 耍龙灯 耍龙灯,又称玩龙灯、舞龙灯、龙舞,祈求神龙降瑞,保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业兴旺。 吃元宵 民间过元宵节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所以自然不能少了。 迎紫姑 这个可能比较少人知道。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这也是人们用来消灾祈健康的一种活动。 偷菜 这个有点意思哈,但不是QQ空间里的偷菜哦。相传元宵“偷青”会带来好运气,特别是偷的过程中,被人发现更是好运连连,一到正月十四或十五的晚上村民就会敲锣打鼓地到彼此的菜地去偷菜,为的就是让别人发现。据说,被人骂得越厉害,来年就越好运气。古时候“偷青”当晚就得把偷回来的青菜吃掉,现在一般都是第二天吃。吃了这些偷来的菜,据说能驱邪祛病,人也会变得聪明、大度、心地善良。这个应该没有了,谁没事找骂呀! 祈娃娃 每到元宵节,人们就可以看到虔诚的香客在送子娘娘前跪拜上香,将一个个形态各异、活泼俊俏的泥娃娃带回家。这就是河洛地区的祈娃娃习俗。祈娃娃的时间不固定,但多在正月十五。祈娃娃习俗其实是父母企盼新人早生贵子,家中人丁兴旺,同时对儿子、儿媳也是一种督促和提醒。 游灯 到了正月十五,乐城人就将城隍爷从庙里抬出来,用轿子抬着城隍爷四处查看民情,城隍爷所到之处,无不鞭炮声声,家家户户纷纷将肥鸡献上,以期来年一切顺利。 看花灯 正月十五夜晚的主要活动是看花灯,早年间从正月初十开始人们就行动起来,几乎是人人动手,家家户户扎花灯。 听香 正月十五有“听香”的习俗。古时候想得到佳偶的少女,先在家中神明前烧香祭拜,诉说心事,祈求神明指示听香的方向,然后依指示方向在路上无意间或偷听到的第一句话,牢记在心,回家再掷茭,判断来解释所占卜事情的吉凶。例如卜占终身大事,而听到的话是吃甜饼或花开、月圆,就表示吉兆,喜事近了,但现今这种听香行占的习俗也已不多见了。 烧旺火 在晋陕蒙区域,正月里均有“烧旺火”的年俗。至于旺火,有些地区烧的是竹枝,有些地区烧的是松枝,还有的地区烧的是煤炭。据老人们讲,烧旺火的目的主要是驱邪祈福,当然也有迎神接福的另一层意思。在晋陕大峡谷一带的山西大宁、吉县,陕西延安府等区域,正月十五晚上,农村有在自家院里烧旺火的习俗。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一项非常流行的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测,开始于南宋。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