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丈深渊终有底,唯有人心不可量。想要大富大贵的人值得深究此篇

 天地人和w 2023-01-24 发布于福建

有句经典的人情世故是这样说的:别不好意思拒绝别人,他都好意思为难你,你又在迟疑什么。如果有人跟你说这不是钱的事,那就是钱不够的事,别高估了关系,也别试探人心。太过迁就别人,别人就会变本加厉的为难你;太过忍让别人,别人就会得寸进尺的伤害你。做人,真的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别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反正有意为难你的,也不是什么好人。

这样说对吗?普通人肯定会斩钉截铁的说对,人性深不可测,但聪明人总是会脑子打个机灵,然后来个深度思考,这样说只是在某些特定时刻对,也就是说这句话不能简单的说对,而是要有前提条件的。如果你不能理解的话,聪明人就会给你举个历史中的实例,把你怼的哑口无言。

《资治通鉴》记载三家分晋的历史,当时的晋国实力强悍,采用分封制,其中四份分别分给了智、韩、赵、魏四大家族,而自己实际只直接管辖了一部分晋国的土地。三家分晋就是韩赵魏三大家族势力最终瓜分了晋国,这才出现了战国时代的韩国、赵国跟魏国。

令人意外的是,其实在当时的晋国,势力最大的并不是韩、赵、魏三大家族,而是智氏家族,自古以来都是弱肉强食,智氏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在晋国的四大家族中脱颖而出,自然把韩、赵、魏三家当成了他盘中的菜,总想吃掉他们。然而事情的结果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智氏非但没能吃掉他们,反而被他们给灭了。这是怎么搞的?当时智氏的首领叫智伯,有一次他跟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吃饭,因为之前联合对他国用兵,韩、赵、魏不听指挥,名义上遵守智氏是总指挥,在实际攻城中却害怕自己的军队损失,因而对智氏的攻城命令抗命不遵,实际就是怕自己的实力减损,被边缘化。在饭桌上,智伯屡次羞辱韩康子并侮辱韩氏家臣段规

智伯的家臣智国听说此事后就提醒智伯:主公你激怒别人而不加提防的话,恐怕会招来灾祸。临智博一脸不屑的说:人的生死灾祸都取决于我,我不给别人降临灾祸就是他的万幸了。谁还敢给我带来灾祸?不但如此,智伯还带头主持晋国削藩事宜,要强占韩康子的土地,献给晋国国君。韩康子不想给他,家臣段圭在一旁说道,智博这个人爱贪便宜,又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他一定兴兵攻打,我们不如给他。他得了土地必更加狂妄,必然如法炮制,找其他家族要地,如果别人不给,就会激起战争。那时候咱们再见机行事。韩康子觉得可行,就派人给智博送上了一个1万户人家的县。

智伯尝到了甜头,果然如法炮制,又找魏桓子要地,魏桓子也不想给他的,家臣在一旁说道,他横征暴敛强行就要别人的地,诸家大夫一定会引起警觉,我们给他,他一定更加骄横,他骄横而轻敌,到时候我们联合诸家大夫,面对骄傲而轻敌之人,我看智伯的命也就不长了。周书上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主公,您不如给他,让他骄横,然后我们就可以选择联盟来对付他了,干嘛非要在今天独自一家跟他翻脸呢?魏桓子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也送了一座一万户人家的县给智伯。

这下智伯更加得意忘形了,又跑去找赵襄子,指明要蔡与皐狼两座城邑。赵襄子断然拒绝,智伯大怒,统帅韩、魏两家的军队来攻打赵氏,承诺灭了赵国之后三分其地。赵襄子抵挡不住,退到晋阳,致韩魏三军包围了晋阳,并引水灌城,城淹到只剩六尺,赵襄子还有投降的意思,不过看样子也坚持不了多久了。韩康子跟魏桓子一同陪着智博视察水攻的情形,看到水势浩瀚,智伯口无遮拦感慨:想不到水攻也可以亡国啊,韩魏二人不禁互相碰了一下眼神,二人都有不寒而凛的感觉,今天是赵襄子岌岌可危,那明日和后日智伯又会对谁家先下手呢?

二人既庆幸自己没有首先跟智博翻脸,又担忧自己今后的安全隐患,看来必须要早做防范。就在赵氏家族命悬一线的时候,赵襄子派人偷偷来见韩康子跟魏桓子二人说,说唇亡齿寒古有此理,今天智伯率韩魏攻赵,赵灭之后就轮到韩魏了。二人也认可这个道理,于是三家达成同盟,约好起事的日期,赵襄子趁着深夜杀掉守敌的士兵,然后引水去灌智伯的军队。智博军中大乱,韩魏两军分从两翼夹攻,赵襄子率赵军从正面攻击,智伯军大败,于是杀了智伯,并加大搜捕,将智氏宗室夷灭。之后,韩赵魏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晋国国君无力对抗只能出逃,最后病死在逃亡的路上,史称'三家分晋'。

现实或许比历史还残酷,比如有人手里握着筹码,有人手里拿捏着你的小辫子,你公司的领导决定着你的升迁和去留,而你就算团结了你所有的同事又怎样?工作不做了,老婆不养了,孩子不交学费了,还是父母不养老了?你就真的确信你的同事都和你一条心?你也真的确信就你们这些虾兵蟹将,便可以撼动公司领导的地位?别自负了吧,前脚个个信誓旦旦,后脚就有人背后给你们穿小鞋打报告。底层的互相伤害,远比上面的激烈。不为什么,你认为公司上面的人总数多,还是下面的员工多?肯定是领导人数少,底层员工多,人一多,那江湖就一定更浑浊。

更何况有些人可以得罪,因为得罪的起,而有些人不可以得罪,因为后果你承受不了。人终究是要审时度势的,人也终究是要衡量自己和多方分别几斤几两的,所以人也终究会有见风使舵的被迫场面。为什么很多道理你都懂,但是在现实中却无法按图索意呢?原因就是,你学的那些知识都是花拳绣腿假把式,根本不是制衡之术,以及看透事物本质后的深思熟虑。那什么才是看透事物后的深思熟虑呢?亦或者什么才是真正的深度思考呢?

有人看到这里一定会说,看你举的三家分晋的例子无非就是惯着对方,让他疯狂,然后自取灭亡。我说你想多了,我是一再提醒你生活中的智伯有很多,且你现在惹不起,你未来也惹不起,同时未来就是一百个类似的你,即便再团结也惹不起。

所以有人为难你,你能以牙环牙无所顾忌的唯一原则就是,对方究竟是智伯还是和你一样是赵韩魏。这个问题很重要,成年人的世界本来就是价值交换,外加利益牵扯,换句话说大家如果都是筹码相等,我又何必迁就于你的为难?但大家若是筹码不均等,我也没有必要去迁就于你的为难,除非你对我有价值,有利益,换句话说有好处,有帮助。如果你看不懂,那我跟你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一个要饭不会羡慕达官贵人今天挣了一百万,却会羡慕嫉妒恨另一个要饭的,今天比自己多挣了一百块。这就是人性,同航没同利,但同航最记恨的一定是另一家比他生意火爆的另一个同航!这就是底层互相掐架的原理,本质上人们只会对同一层级的人互相不顺眼,但很难因为利益跟比更高层级的人去争个你死我活。

有人说你这也太功利了,但这本来就是利益的问题,你又何必不以利益的视角去看待问题?比如说有人向你借钱,你要是不看利益方面的问题,你又何必去计较向你借钱是为难你呢孩是刁难你呢?毕竟,这年头借钱不环的人大有人在。为什么不环呢?难道是他真的没有吗?未必。

比如你是他的领导,你可以随时把他踢出公司,而他又人到中年,又没有显著优秀于别人的一技之长,你说他可能对你借钱不环吗?亦或者你是他的客户,你每年为他创造百万的利润,但凡借款只有不到百万,你说他好意思得罪你这个财神爷吗?再或者他有事关他事业与前途的小辫子握在你的手上,他敢在你面前嘚瑟吗?亦或者你是他愿意巴结的人,有了你他的人生之路会更好走,他就更不会让你吃亏,毕竟巴结都巴结不过来呢,谁还没事给自己挖抗,得罪向上社交的关系。所以他即便是借高利贷,也会在你面前表现诚信与可靠。这就好比大哥是喜欢忠诚靠谱的小弟呢?还是喜欢惹是事非嘴里没实话,孩坑大哥的小弟?小弟其实心中很有数。

反之,你把希望寄托在人情上,寄托在别人的诚实、诚信、加良心上,我劝你,要么你自己做好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准备,要么你还是就当自己行善积德了,把钱捐了。能主动给你环钱的算你运气,不能主动给你环钱的是正常。等着你要的那是你应该,但要不要的回来,基本大概率没戏。把希望寄托在靠人情,靠人品,靠道德上的人,本质上和赌徒没有区别,甚至都不如赌徒,至少赌徒也不是一次就输很多钱,而你一次有可能就借出去很多钱孩要不回来。而且你去要钱,对方孩有可能跟你急,那是因为人家敢得罪你,那他为什么敢得罪你呢?是你脾气不够大吗,还是你不够威严?其实那是因为你对他没有价值,他靠不靠你都行,你威胁不到他,这才是核心。比如智伯要第,韩魏就愿意给呢?因为智伯韩魏得罪不起。

为什么很多人都劝你远离烂人呢?其实我们更应该去思考为什么那些烂人不找别人光找你呢?就比如借钱的事情,明明是别人遇到了困难,却总想从你兜里掏钱去摆平,本质上原本是别人的事,别人遇到了难处,但最后折磨的却是你自己。所以如果你不借给他,那也情有可原,又不是我自己的事情,我干嘛要借?即便是公司领导,我也要衡量一下你到底要借多少。毕竟如果每个月就领三千到五千块,借你一包烟的钱还是可以的,如果工资后面加个零,每月三万五万,那借你一万两万又何妨?

所以生活就是要看人下菜,借出去的钱本身就要做好白送人的准备,借出去的钱后来又回来了,那是你幸运的事情,没回来才是正常现象。所以向你借钱的人,你一定要衡量下他在你生活之中的价值,要是没有价值,那就一分没有,要是有价值,能用上,那你就借,借了你也未必需要对方环,毕竟拿价值和你换也行。而借钱的数量也是要严格按标准执行的,烟换烟,茶换茶,烟换车,茶换房就不行,那回报的价值不对等啊。

所以借钱就不是你够不够意思,你够不够善良,对方够不够意思,对方够不够善良,的事情。这些表面上的事情根本就不是利益衡量该有的考量数据。就比如韩赵魏和智氏,本就是利益权衡的问题,而不是交情有多深的问题。什么是交情?那也是利益换来的,你要是和他没有利益瓜葛,你们又何来的交情?所以一定要看清楚本质,利益才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而交情,感情,甜言蜜语,都是利益带了面具,幻化在人间的不同分身。可谓万变不离其宗,就像一阴一阳之谓道。不管你怎么拆分,它就是本质离不开利益。没有利益往来,哪里来的交情,没有饭桌上把利益全部讲明,谁会在离开饭桌后又把你交代过的事情放在心上?

一旦有了利益,那你的事就不仅仅是小事,还是举手之劳的事,一旦没了利益,那你的事就是困难的事,外加我考虑考虑,这事比较棘手,这事比较难办。如果利益给够,那这事就不是事,那纯属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咱俩这交情,还分什么你我,包在我身上。

所以根本不是关系不关系,交情不交情的事。公司的大领导都是这样一种心态,即便你是我大学的同班同学,我念你是同学,那也是要看你是不是懂事,假如我给你面子,让你有接近我的机会,那也是因为我想给你个机会,就看你把握不把握的住了。但小人物就恰恰相反,因为你的面子不值钱,谁都想见就见,那么有求于你的人,不是来沾光的,就是来挖坑让你跳的,假如你不跳,我当然要损你几句,哪怕是背地里的,哪怕是就此和你疏远。因为得罪你既不会让我兜里的钢镚变少,也不会影响我未来兜里钢镚的多少,我没必要顾忌你,你也没有什么好让我顾忌的。

同理,假如你有难处想让朋友帮你,也是同样的道理,人家帮你实属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不帮你才是本分。所以尽量不要跟你的朋友借大钱,因为你自己有几斤几两你自己孩不清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钱尽量不要去借,更不能贷款,因为一旦本金打了水漂你后续的能力是无法偿环的,你自己要想明白。从这点上考虑那些拒绝了你借大钱的朋友,其实是在间接的帮你,帮你避免陷入不必要的财务危机,别到时候本金也亏光了,结果超时环不上钱,还把自己在别人面前的那一点点可怜的交情和面子都给亏光了。属于面子和里子都丢光了的人。

所以你不借钱给你的朋友也是同理,不要觉得你不借给他大钱,就是你自己不够意思,其实你是在帮那些朋友,因为这世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没有自知之明,都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你不借大钱给他反而是在帮他,帮他避免损失本金,不会因此成为老赖,至于他领不领情,那是他的事情。不领情说明他利令智昏,这样的人反而更加证明你不借钱给他,你是正确的,因为这样的人往往也是忘恩负义的代表。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连自己有几斤几两都搞不明白的人,那首先他肯定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其次他孩会越位,一个人站在了他不该站的位置上,这世界就会有一万种方法把他打回原形,而他只会在原地抱怨这个世界不公平,却从来不考虑自己的一切都有可能是咎由自取。

而即便你借给他钱,你还指望这样昏庸的人能记住你的好?有点异想天开了,只要他自己不醒悟,你就永远也叫不醒他。就像智伯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实力,也过低的评估了他人的实力。甚至连自己人的告诫都当做耳旁风,有时候过分的自大与膨胀就是在自取其辱。这类人,你不借给他钱他会说是你不够意思,你借给他钱他会说自己的面子大,但不管什么情况下,都很难见到他对借他钱的人赞美与感恩。这种凡事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往往也是这辈子很难不遭遇痛打落水狗的。

秦王嬴政听取宰相李斯的意见,欲灭六国实现统一,但这时候谋士尉缭来到了秦国,并见了秦王且献上一计,他说:'以秦国的强大,诸侯好比是郡县之君,我所担心的就是一旦秦国向六国中的任意一国开战,那么诸侯各国也早已知道秦国的强大非任何一国所能抗衡,诸侯'必定合纵,他们联合起来的力量不容小觑,再加上一旦用兵出其不意,那大王您的处境就犹如智伯。希望大王不要爱惜财物,用它们去贿赂各国的权臣,以扰乱他们的谋略,这样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则可以尽数被消灭了。”

一番话正好说到秦王最担心的问题上,秦王觉得此人不一般,正是自己千方百计寻求的人,于是对他言听计从。不仅如此,为了显示恩宠,秦王还让尉缭享受同自己一样的衣服饮食,每次见到他,总是表现得很谦卑。之后就是六国的灾难,与其说是六国的权臣没能抗住金钱的诱惑,不如说是六国的国君都在鼠目寸光,都想着坐山观虎斗,却不知道这种各个击破的典故《孙子兵法》早就讲过,并且还是用来形容弱小的国家要想在战争中取胜,那就要把强大的对手巧妙分割,然后权衡最弱的部分,进行消灭。反复几个轮回,那再强大的对手也会被削弱,甚至灭亡,比如著名的伤其十指不如断一指。

所以韩国灭亡时没人救,赵国灭亡时没人救,等到燕国也灭亡了,剩下的魏国,楚国,和齐国才慌了神,但仍然是坐山观虎斗,因为都已经唇亡齿寒了,那再联合也是徒劳,不如各自碰碰运气,谁命大谁说不定还能苟延残喘。但他们还是忽略了秦国的车轮战技术,攻下的国家,只要愿意从军,和秦国的原住民一样享受军功制。三家本以为秦国经过大战后要长时间的休养生息,没想到人家就地取材,为再次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虽然大战之后秦国也确实需要休养生息,但时间上明显缩短,不给剩余的国家以喘息的机会。

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也大不相同。智伯倒了,秦国却吸取了智伯的教训,结果就是凯旋而归。其原因也并不难理解,因为利益而起来的争端,最后靠利益也能化解。更何况秦王嬴政也明白,黄金真的有那么重要吗?那些贪财的权臣不等于是在替嬴政暂时持有黄金吗?一旦六国各个击破,天下至宝还不都会被源源不断的运往咸阳,什么赵国的和氏璧,什么楚国的后宫,什么齐王的私产,统统都是秦国的。

所以钱和人才本来就都是工具,智伯问韩赵魏明面上要土地,这土地可是比黄金还珍贵的资源,属于势力的根本。等于明着得罪所有的敌人,即便得罪了敌人又怎样?即便要取的是诸侯们的根本,但凡能虚心听取家臣要他提防的意见,那也可以小心驶得万年船,但坏就坏在智伯刚愎自用,得罪了人还不谨慎行事,等于是自寻死路。如果有先各个离间,再各个击破的半点兵法运用,也不至于被群起而攻之,最后被灭族,属于为了小利而放弃了更大的利益,实在可惜。

所以做人一定要分清楚形势,审时度势才是一个人成事的根本,而不是怼天怼地怼空气,一个到处惹是生非的人,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但还有另一句好多人都不晓得,尤其是所谓的老实人,和自认为心地善良容易吃亏的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人善被人欺的真正含义是,被同一阶层的人欺负和利用,所以同一阶层都是互害模式。但你因为这个就怼天怼地怼空气,不有所区分,那你就是自断其路。

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要知道对方有几斤几两,也要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然后权衡利弊,才是上策。就比如你月薪三千还要受小头目的气,如果工作好找。那建议你怼回去。如果你月薪三万,那建议你咽下这口气,三万块受点气算什么,你要是不愿意,有的是人愿意。但对于同事你就不用客气,都是一个层级里的,又何必虾米看不起螃蟹,半斤嘲笑八两,五十步笑百步,所以不要忍,怼回去,除非他爹是你的顶头上司。

虽然这篇作品感觉像是在教人功利和自私,但说句实话,在生活中完全自私的人很难有大的发展,有大发展的人都是精于算计的人。他也自私,但他只在他觉得该自私的人面前自私,在该大方的人面前,绝对不吝啬。像极了现在的银行,银行为什么能赚大钱?本质上银行只会锦上添花,而绝对不会雪中送炭。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银行贷款的本金才能保证安全,钱只借给有偿还能力且讲信誉的人,虽然有时候会少量的走眼,但大部分账都是安全的。而银行也不是不借给穷人钱,但他们的初始额度就几千块。这就是银行嫌贫爱富的经营之道。但你不得不承认金融就是赚大钱的行业啊。

反观你呢,你不嫌贫,你不爱富,结果明眼人一下就看穿了你是底层,因为只有和对方是对立关系,你才会对钱所拥有的一方产生心底里的厌恶,但真正赚钱的航业从业人员,则视有钱人为客户。有人会说有钱人的钱不好挣,但你想想,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豪华汽车,古玩字画,甚至大额投资的信贷服务,等等哪一个不是暴利外加挣的有钱人的钱。所以嫌你贫爱你富的赚钱模式,值得我们去学习。孔子有句话叫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吗?值得我们借鉴。所以人生的重要课题是筛选,而不是一概而论,想想那些名校都是怎么人才辈出的,原因再简单不过了,高分学生都到了他们的名下,你说这些每年几十万人的学霸里出几个名人难吗?苗子好,自然出好果子的概率会加大。

还是那句话,怼不怼回去,全看你自己衡量的标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按道德我们不应该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但是按客户我们却必须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便是朋友是上司,是贵人,也是要区分的,其实如果你都不相信这世上会有大钱可挣,那你怎么会把客户与朋友的水准区分开来能?人只会相信他们相信的,换句话说只有少部分觉醒的人才会是,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人,《孙子兵法》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知道自己有多少实力好办,但如何知道对方?兵法里说到的就是间谍,耳目,斥候,而你所要做的就是调查,结果没出来前,切勿轻易相信对方所描述的大钱,但也不要轻易的否定,也许调查后你有可能发现新的商机。其实很多商机就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然后才模仿来的。所以《周易》有云: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己事不密则成害。通俗的讲就是闷声发大财啊。

如何丈量人心?如果是大家选,那就看道德,如果是你自己选,那还是看利益,没有别的丈量标准。其实很多时候我并不同情老实人被一次又一次欺负,而不知道反抗,我更担心那些明明和老实人一个层级的聪明人,本是同一层级,又何必自作聪明?要知道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你万一把老实人逼急了,我真的为这些所谓的底层聪明人捏一把汗,下场都不太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