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师谢海洲,师传用药心法十五则

 夜半钟声潇潇雨 2023-01-24 发布于海南

师传用药心法十五则

谢海洲(1921-2005),男,河北秦皇岛人,字鸿波。祖籍山东,出生地为辽宁省绥中县,生前系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第一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先生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家技。
一、合欢花与合欢皮
合欢花为豆科植物合欢的干燥花序,合欢皮则是该植物的干燥树皮。
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以合欢皮为正品,属养心安神药,其功能为解郁安神,活血消肿,除用于失眠外,还可用于跌打骨折的血瘀肿痛和肺痈及疮痈肿毒;合欢花则列为附药,只有解郁安神之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则把花、皮分列,两者功用与《中药学》教材均相同。
考《神农本草经》只言合欢,并未说明是用花还是用皮,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临床和药房均以合欢花为多用。
在大学读书期间,当年给我们讲中药课的老师是朱颜、谢海洲、钱达根和颜正华。
其中谢海洲老师最年轻,他除了课堂讲授以外,还带领我们到郊外采药认药,讲合欢花时曾朗诵一首诗:“盘佗山上有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垣茅盖屋,门前一树马樱花。”
诗中的马樱花就是合欢花的别名。诗是谁做的已记不得,但这首诗迄今我仍能背诵。
约在20世纪70~80年代,当时药房供应的合欢花,实际不是此种,而是卫茅科植物南蛇藤和明开夜合的果实。
它们是否有相同的作用,我们曾做过一些简单的药理学比较,按我们的实验表明,豆科合欢花确有镇静催眠和延长巴比妥睡眠时间的作用,毒性也很小,而南蛇藤则不然,用南蛇藤及明开夜合的果实充作合欢花是不正确的,现已得到纠正。
另有文献记载,合欢不仅能“蠲忿”,使人不怒而心情舒畅,植其树于庭院或路旁,其花呈淡粉红色,散垂如丝,还可供人们观赏,是常见的行道树和观花植物。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它的绿叶还能净化空气,保护环境,有研究测定,在离污染源200m处,合欢花叶片含硫量为清洁区的5~6倍,且未发现对植株的不利影响,说明合欢的叶子能吸附大量的空气中的硫而不影响其生长,可见其抗污染能力之强大,堪称为价值非凡、净化空气的宝树。
二、桑叶与仙鹤草治疗汗证
桑叶,是临床上的常用药,其性味甘、苦而寒,归肺、肝两经,主要用于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成方中,前者如桑菊饮疏风解表,后者如桑麻丸(桑叶、黑芝麻)清滋兼顾而明目,已是人人皆知的。
但用于治疗盗汗似不多见。
谢海洲老师治疗小儿盗汗则用桑叶,有一小儿身体素弱,睡眠中汗出,头面如洗。处以桑叶60g,焙干,研粉。每晚睡前,米汤送服5~10g,1周即愈。
按桑叶即桑科植物桑树的叶片,临床上经常用深秋霜打过的桑叶,名曰霜桑叶,取其轻清宣散,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热咳嗽以及肝热上扰的头目眩晕等证。
考中医药文献上言桑叶治汗证者,首推《神农本草经》,其文曰“除寒热,出汗”,《日华子本草》亦称桑叶能“散风痛出汗”。
谢老之处方大概是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的《丹溪心法》一书。
然非医药书之记述则见于宋代洪迈之《夷坚志·再补》,其文曰:“严州山寺有旦过僧,形体羸瘦,饮食甚少,夜卧,遍身出汗,迨旦衾衣皆湿透。如此二十年,无复可疗,惟待毙耳。监寺僧曰:'吾有药绝验,为汝治之。'三日,宿疾顿愈,遂开一方授之,乃桑叶一味,乘露采摘,烘焙干为末,二钱,空腹温水饮调,或值桑落,用干者,但力不及新耳。”(转引自陶御风《笔记杂著医事别录》)。
由此可见,桑叶治汗证似是出自民间单验方。
实际不仅是一个民间单验方用药,宋元以降,见诸方书者不少,如著名医家傅青主的补虚降火汤(《大小诸证方论》),用于治疗产后大喘大汗,是方即伍有桑叶。
今世山西四大名医之一的韩玉辉,不仅用于产后的喘汗,还用于产后亡阳发狂(《妇科挈要》)。可见古今医家皆有桑叶能止汗的临床经验。
在中医学里,汗证大体分为表虚自汗和阴虚盗汗两类,谢老所治之小儿汗出当属阴虚盗汗,这与监寺僧治疗的经验是一致的。
然而桑叶何以能治汗证,特别是治阴虚盗汗,这从现代对桑叶的分析研究,似已露端倪。
据分析,桑叶成分复杂,除含有脱皮固酮外,还有多种氨基酸和谷胱甘肽等。
据称脱皮激素有促进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并有降血糖、降血脂功能,这些可能就是桑叶“滋补”以治疗阴虚盗汗作用的现代解释吧。
不仅如此,近年来桑叶保健食品也倍受青睐,国内外除了制作桑叶茶,还有饼干等食品问世,用作降血糖、降血脂的食品。
另据最近报道,用生物杂交技术,用桑与同科植物枸树(中药楮实子即桑科植物枸树的果实)培育出富含蛋白质的饲料新品种杂交枸树——蛋白桑,已作为中国三农产品的开发项目。
仙鹤草也是临床上的常用药,早在20世纪的50年代至60年代,西药中有一种叫仙鹤草素注射液的,即是本品的现代制剂,主要用于各种出血,如咯血、吐血、衄血等。
中医认为,仙鹤草味苦、涩,性平,归心、肝两经。
临床上主要用于收敛止血、止痢、截疟和脱力劳伤。谢海洲老师还用于治疗多汗。
谢老说,民国初年的著名中医丁福保用仙鹤草治疗自汗、盗汗,我学习用之,疗效显著。常与黄芪、浮小麦、五味子等配伍,每每取效,尤以小儿盗汗效佳。
考仙鹤草一品,就手头文献,一般均列入收敛性止血药类,兼能止痢、补虚劳,未见有止汗的记载。何以能止汗?
按该品的药性推测,可能是:①本品一名脱力草,能补虚扶弱;②其性涩,能收敛、固摄。
合而论之,乃假其补益与收涩之力而止虚汗、盗汗,似也有道理。
三、仙鹤草赛人参
这是谢海洲老师的一句话,盖言其功大矣。的确,仙鹤草是临床上常用的止血良药,本名龙芽草。
仙鹤草之名首见于《伪药条辨》,又名脱力草,善治脱力劳伤、结核病的体倦乏力、咯血等症,其性偏凉,无助热化燥之弊。
在我国长江以南,此草最多,因其开小黄花,又名金顶龙芽草。
农民用此草饲养水牛,可使水牛体壮力强而多耕田,可证其是一种优良的强壮药。以其治疗脱力劳伤,可与人参相媲美,且无人参温燥伤阴之虞。
用于治疗虚劳多汗常配伍黄芪、浮小麦、五味子,尤其是对小儿盗汗,效果极佳。
仙鹤草还有强心、调整心律的作用,与阿胶合用,可用于多种心脏病变。
20世纪70年代前后,还发现仙鹤草的冬芽,是治疗绦虫的良药,其有效成分是鹤草酚,临床上用冬芽研粉服用,因其本身有导泻作用,故不必配伍泻药,谢海洲老师如是说。
四、穿山甲与鬼箭羽治增生
谢老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与印会河老师有相似之处,着眼于瘀积,而善用穿山甲与鬼箭羽。
穿山甲乃动物鲮鲤身上的鳞甲,性专行散,能宣通脏腑,透达关窍,是活血化瘀之良品。
张锡纯说:“至癥瘕积聚、疼痛麻痹、二便闭塞诸证,用药治不效者,皆可加山甲作向导。”
谢老正是本于此而选用之,并介绍一方,药用:穿山甲6份,肉桂4份,共研为粉。每服10g,每日2次,冲服。治疗中老年人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甚效。
鬼箭羽也是一味活血化瘀药,乃卫矛科植物卫矛的带翅枝叶,功能行血通经,散瘀止痛,可用于妇科诸疾及外科的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
近年来,动物原性药品都很紧张,价格较贵,穿山甲也不例外,货少价昂。
20世纪80年代,曾有用猪蹄甲作穿山甲代用品的报导,并就其化学成分做过比较,其中成分大体相类,认为大有希望。
五、地龙功用多
地龙的名称听起来很神奇,实际就是蚯蚓的干燥虫体,临床多用广东、广西产者,处方常写成“广地龙”。
它的临床用途很广,除了清热定惊息风之外,还能用于气血郁滞的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以及风湿痹痛、喘咳等。
地龙属虫蚁搜剔之品,通络作用甚好,如补阳还五汤、身痛逐瘀汤等方中均配伍使用。
谢海洲老师还曾用它治疗1例桡神经损伤患者,左前臂疼痛,左手一握拳手指即不能伸展,加用广地龙6g即获效,就是取其通络作用。
谢老师还指出,虫蚁类药物临床应用时宜用炙焙的方法加工炮制,以减其毒。
笔者曾遇到一位服用补阳还五汤出现呕恶现象者。后来在大同下乡时,适逢冬季,在火炉旁边把地龙烤焙,不仅易于粉碎,研末还有香气溢出,患者服用可避免恶心的发生。
对于哮喘的病人,焙烤后研粉装胶囊后服,既没有什么副作用,也不必避忌其药性之咸寒,均有效验。
六、礞石滚痰丸治老痰
礞石滚痰丸治实热老痰,是谢海洲老师传授的。
大约是20世纪的70年代末,有一天谢老师带我去前门外看一个病人,推开房门一股臭气扑鼻而来,原来这位患者已卧床10余日,高热不退,神识昏糊,大便不通,服了谢老师开的礞石滚痰丸,连解大便3次,量多,黑褐色,真是臭气冲天,今已病情大减,不仅热退了,神志也清醒了,口渴,正要水喝。恰好我们推门入室,“品”到了这种排泄物的特有臭气。
谢老师随即讲述滚痰丸的主要适应证是实热老痰,患者必须体力壮实,大便数日不解,神志不清,说胡话,舌质红、干燥、苔垢腻,口臭难闻,脉弦数有力。
辨证的重点就是实热老痰蒙蔽清窍,便闭不通,方中主要药物是礞石和大黄,佐以黄芩与沉香,清降气机而导下,使邪热老痰从大便而出,可收到热退神清的效果。
据考,礞石滚痰丸也称滚痰丸,冠以礞石大概是为了突出其作为君药,善治顽痰、老痰的作用,犹如人参健脾丸中突出人参的作用一样。
礞石为较少用的矿物药,一般分为青礞石和金礞石两种,二者很易混淆,但就原矿物和化学成分来说,二者不尽相同,现今使用的是青礞石,须加入硝石共同煅至红透入药,其性始发,乃能降痰,多入丸、散用。
该方是治疗实热顽痰的峻剂,现代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中风、精神分裂症、癫痫、偏头痛等属于实火顽痰胶固者。
笔者曾用于治疗癫痫,对于大便闭结时则发病者有效。
就临床所见,服药后有2~3次胶黏便泻下,泻下并不像通常所说的那样峻烈。
七、马蛇子治痫证
大约是在20世纪80年代,谢海洲老师在谈论癲痫的食疗时介绍说,他在吉林民间得知,当地医师以马蛇子(也称马舌子,即蜥蜴)代替蛤蚧,配伍在丸散中,以其化痰之能治疗痰喘,颇有效验。
谢老根据痫证多与痰涎相关的中医理论,试用于治疗痫证,果然获效。
正巧我在下乡时,遇到一个小儿,年约6岁,患癫痫,久治不愈,常突然发病而摔倒在地,弄得遍体鳞伤。
其家长知道我是医生,向我索要“偏方”治疗,我便把谢老用马蛇子治痫的经验介绍了出来,嘱其到田间、沙地捕捉。
因为谢老的经验是用做食疗的,我便用最简单易行又容易被儿童接受的方法:嘱其将马蛇子破肚,去肠杂,外裹面粉,油炸熟,食用,每日2条,分2次服,患儿很乐于吃这种香脆的“美食”。后来,其家长告知,吃此偏方以后再未犯病。
考《东北动物药》(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注云,马蛇子即蜥蜴科动物丽斑麻蜴,学名蜥蜴,俗名叫马蛇子,能活血祛痰,解毒散结,治疗淋巴结核、羊痫风等病,近年还用于治疗胃癌、红斑狼疮等。
通过这个小偏方,我还联想到1965年在大同县搞“四清”时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不过,不是马蛇子治疗痫证,而是就地取材用乡下很易得到的草药治疗1例肺结核病,印象深刻,迄今记忆犹新。
我在的生产队有一户只有父女俩人,相依为命地过活,女孩当时已十七八岁,身患肺结核,形体消瘦,面色苍白无华,颧红,说话也少气无力,咳嗽,咳痰常带血丝或血块,盗汗……已2年多。
由于不能下地干活劳动,经济十分困难,无法使用有效的抗痨药治疗。
仔细分析此病人正值青年,由于病魔缠身,营养又跟不上,才影响了健康,无法参加劳动。
使我想到叶橘泉先生编著的本草书上曾介绍蚂蚱(蝗虫)是蛋白质(占60%以上)和脂肪(约20%)及矿物质(钙、磷、铁等)丰富的一种食物,可以补养身体,治虚痨。
于是,我教给她到田间、地头捕捉蚂蚱,拔掉头(这样往往连其内脏也一块拔除了),去翅,放在炉边或用铁锅微火焙干,研粉(在做饭的案板上一擀即碎),每天服3次,每次2勺。
同时,还嘱其采些刺儿菜(即小蓟)当菜吃,每天两把,以凉血止血。
这样治疗了大约2个多月,不仅咯血止了,面色也大有好转。这是秋天的事,第二年春天已能干些轻活了。
八、乌药消胀效果明显
乌药顺气散寒止痛,能通理上下诸气,而广泛用于气滞、气逆引起的疼痛。
尤以下腹疼痛者为明显,如小肠寒疝疼痛,睾丸肿痛,肾寒小便频数。
谢老曾用百合乌药汤(百合12g、乌药15g)消除脘腹胀满,效果甚好,临证中可根据不同病理调整百合与乌药的比例。
泻痢腹痛、里急后重也可以用此方,行气则后重自除,即指此而言。
常用的木香槟榔丸中木香与槟榔伍用,百合乌药可与之并用,二者比较起来,百合乌药汤似用于体弱患者或病愈后恢复期更适宜。
常用方四磨饮子,乌药在此方中增加肠蠕动,促进肠道气体排出,达到止痛的目的。
肠粘连可用加味乌药汤(乌药、香附、玄胡索、赤芍)。
九、紫草可代丹皮
紫草清润、味咸入血,甘寒清热,入心、肝二经。凉血活血,解毒透疹,利尿滑肠。
血热毒盛,斑疹紫黑色暗,二便闭涩者,可使血凉毒解疹透。
这是传统用法,古今书籍不乏记载。
紫草外科应用制膏,如紫草膏、紫云膏、生肌玉红膏,都是以紫草为主药,用于治疗痈疽肿毒,常用于溃疡糜烂创面,有生肌长肉、除湿热、凉血止痒、消肿止痛作用。
谢老用紫草有两点经验:
以前因牡丹皮缺货,以紫草代之,取犀角地黄汤之意,不仅协助生地凉血滋阴,且能助水牛角(犀角缺货以水牛角代之)凉血解毒,可代丹皮发挥疗效。
在此方中赤芍、丹皮相须为用,赤芍偏于活血,清血中虚热,丹皮凉血清热,以紫草代之,具二者之作用总和。
由于紫草可代丹皮且与赤芍相须为用,发挥其清血热解毒滞,凉血消肿散结的作用,故在治疗血小板减少出现的紫癜与类风湿病出现的结节硬肿,用紫草10~15g,效果均甚显著。
其常用于外证痈肿疮毒盛且便秘者,用于内科亦同一理。
紫草以皮部紫、质软而疏松、成条状的鳞片常十几层重重相叠,容易剥离的软紫草质优,俗称新疆紫草。
谢老应用紫草作为活血化瘀药,且具养血之意,内服可强心(活血)、促进外周循环,从而解热、降压。《本草纲目》记载的活血凉血或即此意也。
十、鹿角霜为缓补之药
鹿角霜为制鹿角胶后的骨渣,除去杂质,打碎或研碎用。
取其收涩止血,活血消肿,也取其益肾助阳之力,但其力量不如鹿角胶效强,对不堪大补而又需补阳壮腰者,可以取此平补,直到能大补时再用鹿角胶。
一般说气虚导致阳虚,血虚导致阴虚,而阳之中又包含有阴虚,或由阴虚导致阳虚。
谢老曾治一壮年男性,检查无精子或偶见,说明还有生精之功能。在中医诊断只要无阴虚症状,即需大补阳气,首先用人参、鹿茸,但患者不受补,即停用鹿茸而改用鹿角胶,鹿角胶亦不适,后改用鹿角霜,用后性欲增强。因此用了一个时期鹿角霜,改加一半鹿角胶,逐渐改用鹿角胶而收功。
中成药中有用鹿角胶与鹿角霜各半或并用者,如成药乌鸡白凤丸就是既有鹿角胶,又有鹿角霜,女金丹仅用鹿角霜,安坤赞育丸则仅用鹿角胶,生乳丸即用鹿角霜,取其补精血,兼收散结消肿之功。
谢老用鹿角霜是取其力缓,属于平补,需大补而一时不受补者,可先由鹿角霜用起,再逐渐增加鹿角胶的份量。直至需大补时,还可用鹿茸,此逐渐增减进退之理也。
十一、白芥子、蒲公英、青黛外用有良效
白芥子性温,气锐,性善走散,豁痰利气,兼有消肿散结之功。
朱丹溪云:“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不能达”,
《韩氏医通》云:“凡老人苦于痰气喘嗽,胸满懒气,不可妄投燥利之药,反耗真气,悉因人求治其亲,静中处三子养亲汤: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盖白芥子主痰,下气宽中;紫苏子主气,定喘止嗽;莱菔子主食,开痞降气。”
近年用三子养亲汤合葶苈子、车前子,降气泻肺利水,减轻心脏症状,有助于控制心衰。
白芥子与麻黄同用,为阳和汤之要药,辛能入肺,温能散表,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得此辛温以为搜剔,则内外宣通。故可治阴疽、乳癖。对阴疽漫肿,用白芥子不论内服外用均有良效。
曾遇一中年妇女,因外伤后静脉回流受阻,左臂漫肿不消,经用白芥子泥盦法,即取白芥子捣碎,加热水搅拌后敷于患处,内服益气化癖消痰之品,两月而全消。
蒲公英外科多用,取其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还能散滞气,通乳汁;疗毒痈初起红肿热痛者,慢性溃疡之偏湿热者,可用鲜药捣烂外敷;
蒲公英用于产后不喂乳引起乳汁蓄积乳房作痛,与瓜蒌同用;肿痛、坚硬不消之乳疮也可外敷,或调以醋或和以酒,也可捣汁与黄酒等量同服,总之,是取其消散化滞结之力。
面部痤疮肿硬成结者,可涂蒲公英捣出的白汁,点于局部,数次可散可消,痤疮亦平。蒲公英排脓治痢,适用于湿热痢疾初起,既能清除肠中血分毒热,又能解除后重,谢老喜与葛根配伍用。
蒲公英消痈散结可与金银花同用效更显著,《本草新编》云可泻胃火而不伤土。
蒲公英早春嫩芽可预防感冒,因其味苦可清火,火清则体实,增强抵抗力,自然不会因气候变化而伤风感冒。
此外,蒲公英有防治奶牛乳腺炎的作用,畜牧专家建议,利用药用蒲公英的生物特性,可以解决目前困扰乳品市场的“有抗奶”问题,让群众喝上放心奶。
研究证明,蒲公英是一种理想的抗乳腺炎强化饲料,具有食药双重价值,在奶牛场饲料生产基地适当种植蒲公英—抗菌消炎的多年生中草药,定期收获新鲜茎叶,定量掺入奶牛饲料可以预防乳腺炎,降低发病率。
青黛系加工品,手工制青黛,取一缸,将大青叶用水沤烂,加石灰搅拌,待上起浮沫(靛花)后取出晒干。用时水飞为去其残余之石灰。
商家购去,有条件的经过水飞法处理,可以取得极细粉末,单独出售或制成“黛蛤散”“碧玉散”“青黛油”等应用。汤剂多用布包入煎。
青黛有内服外用两方面用途,内服有黛蛤散(青黛1份,蛤粉3份),内服时与马勃同用,取其化痰利咽;与海浮石取其清肺热,化老痰,消炎,止咳,平喘的作用。
碧玉散是六一散(滑石6份,甘草1份)加青黛,用于肝火旺,口舌生疮,可外用亦可内服。
青黛外用于口腔疮面上,取其清热解毒,治疗扁平苔癣;与黄柏、寒水石共用解毒止痒,用于急性湿疹,收敛止痒清热;用于过敏性皮炎,青黛、黄柏常同用。
青黛可以为洗剂;也可与麻油调,用于黄水疮;还可制成青黛散(青黛、海螵蛸、煅石膏、冰片),外用收湿止痒,消炎退肿。
十二、祛风良药羌活
羌活为常用风药,祛风解痉止抽搐,用治破伤风,疏散经络之风,如成药玉真散即以羌活为主药。
风药可疗目疾,疏散风邪,明目退翳。中医明目退翳的眼药,多含此药,取其散风明目之作用。
羌活一药在中药学被分类为解表散寒药,一般外感风寒头痛、一身肢节疼痛皆可用此。
常与防风、细辛、川芎同用,羌活、防风功用类似,皆为风药,川芎为血药,“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细辛乃温通缓痛之意,疼痛乃由血脉经络不通所致,细辛作用在表里之间,故常选此以温通,通则痛止;
羌活另一功能为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方如羌活胜湿汤。又外风入中,肢体偏废,或麻木、抽搐、颤动,常于化痰药中加辛散祛风的羌活。
如中风后遗症中语言謇涩,常用喻嘉言的资寿解语汤。
三化汤为小承气汤加羌活,加羌活后兼具祛风作用,方出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因此,羌活常用于中风而兼便秘者。
谢老治疗脑髓病、颅脑损伤后遗症等,在应用补肾养脑、血肉有情之品的同时,常加羌活取其推动吸收,其促动作用远胜于陈皮、枳实。
又羌活因配伍不同而发挥不同的效能,如与当归、五灵脂,治由寒滞心脉所致的冠心病;
与鹿角胶、狗脊,治肝肾不足,督脉亏损;配防风胜湿止泻;配黄连,宣散郁滞,泻火解毒。
十三、吴茱萸治寒湿
吴茱萸暖肝温胃,升清降浊,燥湿,疏肝下气,止痛,止呕,止泻。
谢老常用吴茱萸来治疗寒湿诸证。
①小儿虚寒腹泻可敷脐,用吴茱萸、肉桂、木香、丁香、地榆组成“温脐散”贴脐。
②寒湿所致皮肤病,作止痒、止痛药。例如硫黄5g,吴茱萸2.5g,均研细、混匀,用凡士林50g调成膏,外敷,既可止痒、止痛,又可杀虫。
③阴囊湿疹,吴茱萸30g煎汤洗,一般5次可愈。
此本于《疡医大全》治绣球风方,其方为蛇床子、吴茱萸、艾叶各等量,煎水后化芒硝(约吴茱萸的一半量),化尽频洗,疗效确定,我曾试之,吴茱萸单用亦效。
吴茱萸含挥发油,有芳香健胃,镇吐作用,与生姜同用(生姜温中治胃寒上逆之呕水)效更好。
近代研究吴茱萸具抗溃疡作用,保肝作用,抗炎症性腹泻,又具抗缺氧作用。
传统医学认为吴茱萸的疏肝理气功能可能与此有关。
萸连散即左金丸,谢老用的比例不是六比一(或一比六),而是六比三(或三比六),如此用起来效果较好,发挥各自的特点,而且起到了反佐的作用,适用于寒热不同的胃痛嘈杂证。
十四、皂荚是驱痰猛将
皂荚也叫皂角,有两种,大皂荚用于工业及民间代肥皂用。小皂荚又名猪牙皂,为我国北方习惯用药,实际上它是由人工定向培育而成的。
皂荚其性味辛咸,辛开窍,咸软坚,性温用于湿寒方面,涤除垢腻之痰为其特点。
《谢映庐医案》称此药为:“通关开窍而收胶痰,可谓驱痰猛将”。
《金匮》用皂荚丸治肺胀。
谢老凡见喘咳胸憋不能平卧,痰浊胶黏难以咳出者,胸廓圆隆如桶,用此治疗效好,但愈后需根据病情补益肺脾肾以期善后。
处方:猪牙皂3g,白芥子12g,杏仁9g,白矾1.5g,细辛3g,水煎服。约服3剂,即可使痰爽而出,不可多用。
服此方后可用百合、百部、紫苑、款冬花各等量制成内服膏滋,每服1食匙,温开水冲服,日2次。
十五、关于朱砂的毒性问题
过去朱砂取自天然矿产,以湖南辰州为集散地,因此称之为“辰砂”,其化学成分主要为硫化汞,采挖后,选取纯净者,吸去含铁的杂质,然后经过水飞法,即多次分层沉淀法,选取其极细粉,因之有朱砂裹衣(丸药的外衣)、朱砂灯心、朱砂麦冬、朱砂远志等炮制品,以增原材料的镇静作用,作为丸衣不仅色泽朱红,外观好看,更重要的是增强镇静养心安神的效果,因之其毒性甚小。
近年因用合成品,且经球磨机研磨成粉,球磨机温度较高,因含有游离汞,所以易引发汞中毒,这点古人早有明训“朱砂见火杀人”。
谢老用本品治疗神经衰弱,高血压的心悸失眠、某些眼科疾患、耳源性眩晕证属肝肾阴虚而致的肝阳上扰(亢)者,与补肝肾的药同用,如六味地黄丸。
但同时也强调朱砂毕竟是汞的化合物,有一定的毒性,故内服不能过量,而且不宜常服久服。
谢老是国内外知名的中医药学家,医药兼通,不仅临床经验丰富,他配制的药剂,也颇受欢迎。
早在20世纪,其经验方生血丸和癫痫宁已先后分别由天津及大同中药厂正式生产,生血片还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