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文化名城丨杭州西湖楹联匾额:吴山景区“感花岩”亭

 grandy3hz 2023-01-24 发布于浙江

吴山景区“感花岩”及保护亭 全景

概况

感花岩(周国城 书)

花落春风一弹指;

人如玉局千秋知。

(旧联,张索书)

匾额“感花岩”书法图

解析

“感花岩”在吴山景区宝成寺后上方。相传,苏东坡有感崔护“人面桃花”的故事,题写《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倅》:

春风小院却来时,壁间唯见使君诗。

应问使君何处去,凭花(一说君)说与春风知。

年年岁岁何穷已,花似今年人老矣。

去年崔护若重来,前度刘郎在千里。

此诗虽为苏轼在密州所作,但因吴山宝成寺旧称也叫释迦院,因而嫁接过来,作为杭人对苏东坡的感怀。

摩崖“感花岩”全貌图

诗刻两侧是“岁寒”“松竹”四个大字,为明代吴东升所写。可是为什么“岁寒三友”只写“松竹”不写“梅”呢?

原来这块岩石上一条天然的纹路,看起来就像老梅树的枝干,吴东升因势纳入了书法创意。

明代人朱术珣来到这里,感受到了诗意、画意里的桃花、梅花、牡丹花及松、竹,灵感随之而来,于是题额“感花岩”三字。

20世纪90年代,西湖景区为保护此处珍贵的摩崖题刻,建设了“感花岩”保护亭,并邀请杭州本地书法家周国城题写匾额“感花岩”、温州书法家张索题写楹联“花落春风”。

楹联中,“一弹指”为佛家语,诗文中多作“一弹指顷”,表示极短的时间;“玉局”是棋盘的美称;“千秋”则指将来的历史。

楹联“花落春风”书法图

简评

虽然“感花岩刻诗”中所题的《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倅》并非苏东坡真迹,而是明代人假托苏东坡所题,但也传达了明代人对苏东坡、对西湖难以割舍的情感。匾额“感花岩”正是当代人对感花岩的理解和书法演绎。

楹联“花落春风”则表达了感花落而知时光如流水、观棋局而识人生之梦幻,如此意境,与苏东坡的题诗旨意相辉映,暗指时光短暂,生命无常,把此处渲染得禅意十足,又十分契合“感花岩”三字的内涵。

“感花岩”及保护亭 现状图

【本文图片来源: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凤凰山管理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