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交换到交易再到连接,商业的进化史

 百花A彩虹 2023-01-24 发布于江苏

有些东西是日用而不自知的,这并不代表这些东西不重要。

就像鱼很难意识到水的存在,虽然我们身处在商业社会,但也很难感受到商业。

那,我们天天说的商业,到底是什么?

如果你经常看一些商业方面的资讯,那你一定对这些名词不陌生:B2C,B2B,M2C……

这都是英文的缩写,用来指代某种商业模式。

这个C是英文customer的第一个字母,指的是消费者,就是你我这样直接买东西的人。

中间的2,其实就是英文单词to,to的发音和英文单词two相同,英文中经常用2来代替to。

B指的是business,在这里的意思是企业。比如我们在星巴克买一杯咖啡,星巴克的业务模式就是B2C的,也就是企业把产品卖给消费者。

B2B的主要含义就是企业把东西卖给企业。比如你们公司找惠普公司买了一台高级的网络打印机,这个模式就是B2B的,企业把产品卖给企业。

在这些谁to谁背后,其实是商业的发展历程。

这一次我想从时间的角度,带你做一个极简的旅程,从商业的起源到现在再到未来,透过商业梳理出一个理解世界的线索,期待能带给你启发。

文章图片1

01

C2C

有人说,商业就是交易

张三是种粮小能手,收获的粮食自己家根本吃不了;李四是养鸡小能手,养的鸡下的蛋家里根本吃不完。于是张三和李四一商量,来了一场交易:我用我的10斤米,换你的5颗鸡蛋怎么样?李四想了想,差不多,行。于是张三和李四各自往自己的手心啐了一口唾沫,然后用力地握了握手。张三抱着5颗鸡蛋回家,李四扛着10斤米回家,大家都很高兴。

这是一场交易,但是,这是商业吗?

02

C2C2C

张三的老婆翠花和村里的二妮聊天,听说猪肉很好吃,于是回家和张三说要吃猪肉。这可怎么办呢?王五是养猪小能手,于是张三去找王五。张三说,我家有大米,能不能换点你的猪肉吃?王五说,我老婆不爱吃大米,不要。

那怎么整?王五说,我老婆想吃鸡蛋。上次和李四说用我家的猪肉换点李四家的鸡蛋,可是李四家不吃猪,就是不换。张三一琢磨,说,这好办,你等着。

然后张三就跑到李四家,先用大米换了鸡蛋;然后又跑到王五家换了猪肉,高高兴兴地回家去找翠花。

03

C2b2C

过了几天,翠花说,听说七里铺的碾盘村里有人有一种东西叫牛奶,特别好喝,要不你给咱弄点?王五刚想答应,一想起上次猪肉的折腾,心里直打鼓。

后来的故事你懂的,聪明的张三发明了一种东西,叫做货币

这个故事属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基本观点。斯密认为古代的人们为了实现等价交换,于是发明了贵金属这样的货币。可是很多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并不太认同这一点,他们认为很难直接从以物易物跳到发明出货币来。中间应该还有一个过渡环节。这也就是马克思说的一般价值形式,或者叫做一般等价物。

“这种形式实际上只是在最初交换阶段,也就是在劳动产品通过偶然的、间或的交换而转化为商品的阶段才出现。”【1】

文章图片2

图片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在古代,为了更方便的交换,大家可能会把自己拥有的某个东西的价值,按照所有人都有的或者容易获得的、价值又得到公认的货物进行某种比例的折算。这种货物,就成了交易的媒介,成了最早期的货币【2】

这种货物要有一些特点,比如不容易腐烂啊,这个地方大家都有啊,价值大家都认可啊等等…… 比如,在游牧民族会用牛啊羊啊作为早期货币;还有地方用咖啡豆、橄榄、香料或者谷物等农产品。再后来,才慢慢有了金属货币。比如在中国的商代就开始用青铜作为货币了。

文章图片3

青铜货币(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商业不仅仅是交易,因为交易中还有以物易物,真正的商业应该是用货币进行交易

好了,到这里,张三就可以用货币去换七里铺碾盘村的牛奶了。这就意味着商业诞生了吗?

张三家的翠花爱上了喝牛奶,于是张三每天都往七里铺的碾盘村来回跑,这一天天的,结果张三的种粮小能手的称号被村里的赵六给夺去了。张三很郁闷。在和铁柱喝酒的时候唠叨了半晚上。

铁柱想了想说,大哥,别着急,这事我来办。于是铁柱每天往返在他们村和碾盘村,铁柱把自己攒了很久用来娶媳妇的钱,在他们村买来大米、鸡蛋和猪肉,拉到碾盘村卖了,然后再买牛奶拉回来,在自己村里卖。这么着,铁柱觉得好像比种粮划算,于是就把家里的地包给重新回到种粮小能手冠军榜单首位的张三了。

铁柱,叫做商人。直到铁柱的出现,商业才算真正的诞生了。所以,商业的诞生需要两个条件:

  • 一个是货币;
  • 另一个是专门以交易为生的人——商人。

另外,多说一句,我们中华文明的起源尧舜禹夏商周中的“商”,说的就是现在做生意的“商人”的商。当时建立商的商族,就是喜欢做生意的族群,最早开始是以贩卖水牛为生的。【3】

文章图片4

古代的商人(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就有了:

货币 + 商人 = 商业

后来,铁柱赚了钱,娶了村花小芳。从此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再后来,铁柱有了娃,叫做铁大柱。再后来有了二柱和三柱。

铁大柱长大了,铁柱也跑不动了,于是铁柱一家就在村子中央最大的槐树下开了一家店。铁柱负责在自己村里收购货物,铁大柱负责收购碾盘村的货物。

再后来,周围其他村的村民也都来他们村买东西。铁柱看铁大柱岁数也不小了,就给铁大柱在碾盘村说了一个媳妇,然后铁大柱就在碾盘村也开了一家店。铁柱的店原来叫铁柱百货店,铁大柱把他的店叫做铁柱百货二店,于是铁柱就把自己的店改名叫做铁柱百货总店。

为了和B2C中的B企业有所区别,我们把开始的时候,以个人身份存在的、以交易为生的商人,用b表示。所以这时的商业模式就变成了C2b2C

这里再介绍一个小知识。我们经常说的企业和公司,是一码事吗?很多人在用的时候并没有区别,其实很不同。

一堆人聚在一起做事情有什么好处?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在1972提出了一个团队理论,意思是会产生1+1>2的效果。科斯在1937年提出交易成本理论,意思是这堆人聚在一起可以节约市场的交易成本。直白的说,

这堆聚在一起的人成立的组织就是企业

企业很早就出现了,比如当年的西门大官人为什么这么牛,因为他们家有很多产业,比如药铺、当铺、绸缎铺什么的,这些都可以算作是企业,更确切地说,叫做古典企业。【4】

企业比公司出现得早很多,企业并不是公司。

根据所有权来分,企业分为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或者是公司【5】

以前有个经常被提起的词叫做个体户,其实就是个人独资企业的一种。企业的所有东西可以认为都是你的,但是当企业产生债务的时候,你也要负责偿还,你有可能需要卖掉在你个人名下的房子、车子,或是任何拥有的物品。

1883年,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名下有一家叫做阜康银号的企业,由于被挤兑破产倒闭,但是,这家票号欠下的债务必须由胡雪岩偿还。然后,清政府查抄了他的所有家产,当铺、商铺甚至他家里的宅子、家具、首饰什么的都用来抵债了。

前面提到的铁柱百货店,就是这样的企业。铁柱百货店里所有的东西,铁柱都可以随意拿回家。假如哪天有人在铁柱百货店买了二斤肉,结果吃死了。这家人找铁柱索赔,铁柱把店里所有的东西都卖了还不够赔偿,这怎么办?铁柱就得把自己住的房子,还有自己家里祖传的一块玉石也卖了,给人家抵债。

合伙企业就是两个或者更多的人一起组成的企业。比如后来,张三看铁柱可怜,但是知道铁柱能力很强,于是出钱和铁柱一起把铁柱百货店重新开起来了,重新起了个名字叫做张铁三柱百货店。结果不巧的是,两年之后,有人在张铁三柱百货店买了二斤猪肉,又吃死人了。结果这回不但铁柱家的东西,还有张三的地都得卖了抵债了。

如果一出事就要承担连带的无限责任,那,谁还敢冒险投入呢?

于是,现代的公司制度诞生了。人们公认的第一家公司是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那一段成立了很多类似的公司,主要是航海到东方去做贸易和殖民。这需要大量的资本,于是大量的股东凑在一起提供资金。同时,还有一项影响深远的制度上的创新,就是有限责任

简单地说,就是你出了多少钱,就担负多少钱的债务责任,不会把你其他的资产牵扯进来

这就是现代公司的基本模式。这项制度,被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时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Nicholas Murray Butler)誉为“现代最伟大的一项发现”。【6】

于是,铁柱和张三一起注册一家公司,名字叫做“TZ国际百货集团有限公司”。生意越做越好,于是他们把百货店开到了全国各地。

04

B2C

李四看到张三和铁柱搞的风生水起,虽然屡受挫折,但是最终还是大富大贵了。于是也开始折腾,他不再种地,专心发展自己的养鸡小能手的“比较优势”。于是在后院开辟出来一大块地,开始上规模的养鸡。然后拉着村长,也注册了一家公司,叫做“李氏鸡业有限公司”。

走上正轨之后,李四又在自己家的前院开了一个店,专门卖自己家的鸡和鸡蛋。大家都知道他们家的鸡吃的是蚂蚱,喝的是山泉水,于是四邻八村的都慕名而来。

企业直接把东西卖给消费者的模式,就是B2C模式

以前有过一个词叫做前店后厂,说的就是这种模式。

05

B2B

再后来,李四的产业越做越好,既然是同乡就开始和铁柱他们合作了。李氏鸡业成为了TZ国际百货集团的鸡类产品特供商。

企业直接把产品或者服务卖给企业,就是B2B模式。

06

B2(B·B·B…… )2B2C

在互联网和物流还没有今天这么发达的日子,想要把东西卖给最终的消费者,中间可能需要很多的接力。那时,有全国总代理,省级代理,市级代理等等的说法。这些代理,也是企业。于是就有了B2B2C这种说法。

这个链条就像是这样的:

李氏鸡业的鸡蛋→李氏全国总代理公司→北京代理公司→朝阳区代理公司→三里屯代理公司→TZ三里屯店→你

07

B2P2C

再后来,一种新的模式出现了,这就是平台。我们最常见的平台就是京东和淘宝,他们打的口号就是去中间环节,也就是括号里的那一串B。

李氏鸡业可以把鸡蛋卖给京东,然后京东直接卖给你。李氏也可以在京东或者淘宝上自己开个店,然后把东西卖给消费者,平台抽取一定的费用。平台的英文名称是Platform,于是这种商业模式就叫做B2P2C

今天,几乎快成了一个言必称平台的时代。

除了京东、淘宝所在的消费领域,各个行业都在寻找自己的平台机会。

文章图片5

“爱彼迎”(图片来自网络)

爱彼迎公司,它旗下没有一家属于自己的酒店,业务却比全世界最大的酒店集团还要大。他们一方连接着房东,一方连接着消费者。现在的市值是500多亿美元(2022年12月19日,567.14亿)。

文章图片6

“Uber”(图片来自网络)

Uber,打车平台,一方连着司机,一方连着乘客。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出租车公司,自己却不拥有一辆车。

文章图片7

“Facebook”(图片来自网络)

Facebook,世界上最大的传媒公司,去没有自己的原创内容。

文章图片8

“steam游戏平台”(图片来自网络)

Steam游戏平台,发售的游戏有5万多款,一方连着游戏公司,一方连着玩家。

文章图片9

“苹果 App store”(图片来自网络)

苹果公司本质是个平台。简单地说,我们可以用京东的模式来理解苹果。京东上有两类产品,一类是京东自营的,一类是第三方的卖家,就像淘宝上的店家。苹果自建了一个生态,在它的系统中,有自己开发的应用的,也开放给其他的开发者在上面开发应用程序,然后都放在应用商店App Store中,提供给用户。

文章图片10

“微信界面”(图片来自网络)

微信是个平台。表面上,微信连接了人和人,我们在上面聊天,沟通,展示生活的精彩和喜怒哀乐,这并不是商业和交易。但是,当微信有了支付,当微信上有了小程序,那,我们可以想象,微信+支付+小程序=…… ,它几乎等于一切。

支付宝、美团、抖音等等等等,这些平台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主流。

曾经非常火爆的共享经济,底层其实是平台经济。想要实现共享,关键是需求的对接。如何恰好匹配上需求,关键是要有一个足够大的提供方和一个足够大的需求方,这样才能实现最高效的匹配,才能有经济价值。平台抹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

电商是平台,各种服务有对应的平台,社交有平台,信息有平台,金融有平台,技术也有平台。平台正在各个领域改造着我们的生活。网络销售平台,连接了人和商品;生活服务平台,连接了人和服务;社交娱乐平台,连接了人和人;信息咨询平台,连接了人和信息;金融服务平台,连接了人和资金;计算应用平台,连接了人和计算。

平台为什么这么有力量,让各行各业都趋之若鹜?想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理解平台的底层逻辑。

这几年创业的人在说,做企业就要做平台型企业。我们看到的上面提到的这些公司,不都是企业吗?可是,再想想看,一旦平台大到了一定的程度,它的价值就不是一家企业所能提供的服务那么简单了。

平台,说白了就是一个领域内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越完善,人们可以实现的成就就越大。在改革开放初期,你几乎能在每个村口看到类似的标语:要想富先修路。有了沟通交流有了互动互连才有更多的可能。

创新是想法之间的连接,物联网是物和物之间的连接,平台是需求和供给之间的连接

平台就是市场【7】。什么是市场?市场就是进行资源匹配的地方,市场就是一端是需求一端是供给。什么是自由市场?自由市场就是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自由的匹配。

平台是市场,但是平台却有上帝一般的能力:它有掌握这个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如果你在淘宝上开了店,假如马爸爸把你的店放到了淘宝的主页上会怎么样?你在抖音开个直播,假如字节跳动给你引流5000万的流量怎么样?

做跨境电商的都知道,亚马逊在2021年5月到8月间,累计封禁了中国5万多家跨境电商【8】,这是怎样的一种实力?

疫情期间,我们的生活靠什么?快递小哥。负责我们家这一片的京东小哥阳了,搞得我正常的生活差点乱掉,得知他终于不咳嗽了,我热泪盈眶。

这还只是表面。更深层次的,是数据

文章图片11

“大数据”(图片来自网络)

马云说,数据是这个时代的石油。数据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那,数据在哪里?在平台那里。这个数据到底属于谁,目前吵得一塌糊涂。不管你们怎么吵,平台说,你们先聊着,我用数据先研究研究。于是有了什么大数据杀熟,一人一价,有了Facebook比你更懂你。

平台是市场。想想看,以前市场是谁建的?或者再简单一些,你们小区旁边的菜市场是谁建的?市场的背后是什么权力?

平台是资讯。想想看,以前关于你的信息是什么?有个东西叫做档案。档案是谁管理的?档案的背后是什么权力?

所以,我们说,平台不仅仅是企业,这也是为什么在每个领域内大家都在争相做平台的原因。

往小了说,平台还是一种组织形式,是未来更为普遍的组织形态。前几年流行过一个概念,叫做中台。以前在一家企业内部,接触客户的一面,叫做前台;为这些前台服务的叫做后台。很多企业在这两层中间加了一层,叫做中台。

中台,其实就是一家企业内部的平台。中台,在前台和后台之间,整合了组织中的所有知识,将知识变成可以使用的信息和数据。健康码的底层,就是一个大中台,先将各种数据放到一起,然后再将其整理组合。可以实现信息共享的技术,就可能成为组织创新中的领跑员。

中台是一个企业内部,将资源整合和能力沉淀的平台,然后组成不同的形态对外服务。简单说,比如你的中台是你家冰箱中所有的素材,你可以用西红柿和鸡蛋做成西红柿炒鸡蛋,也可以做成西红柿鸡蛋汤。字节跳动的中台是各种资讯和匹配信息的能力。于是,将视频整合推荐给喜欢的人,就是抖音;将文字等内容整合打包给喜欢的人,就是今日头条。

如果将这种组织合作的方式拓展开,不仅仅限于一家企业内部,就可能构建出数字时代更宏伟的人和人的合作模式。其实,这也并不新鲜,网络游戏上人们已经开始这么玩了。你组建一个任务,然后发布出去,喜欢的就加入你的战队,然后进入游戏开始探险。中美贸易战还在打,儿子在网络游戏上和美国人一起组建的团队玩得不亦乐乎,感觉真的很奇妙。

08

C2P2C

来,放飞一下自我。让我们一起构想一种未来的组织合作模式。就像上面提到的游戏中的那种合作模式。

你有一个梦想,比如想要制作一台家用的可以打印衣服的3D打印机。好的,你把这个想法写成一个类似于商业计划书的东西,放到了平台上。

文章图片12

资金不用担心,平台上有个模块是专门做众筹的。人员呢,你广发英雄帖。硬件工程师,产品经理,软件工程师,材料工程师,服装设计师等等。

3天之后,你看看这个项目下的收件箱——计划投资的资金已经超出了启动阈值。各路英雄前来支援的也有不少。每个人发给你的是一个链接,你可以看到他们的专业背景,都做过哪些项目,在这些项目中其他成员对他/她的评价,以及各项能力的评分情况。就像游戏中的各个英雄的各种数值,武力值,防御值,魔法值,敏捷度什么的。然后,你选择了几位开干了。

半年之后,产品的原型机出来了。你们找到了一家公司,将这个原型机卖了出去。你们卖的是机器的专利授权还有以后每销售一台的提成。你们团队中每一位都有一个账户,将来机器销售的时候,自动根据区块链协议,会将协议中事先商议好的,比如2%打入到每个人的账户中。未来,每一位众筹者也会收到一个账户,按照出资比例不同,将来每卖出一台机器,他们也会收到一定比例的回报。

项目完成,大家开了一个party,然后解散。整个项目的进展不错,你发现你的组织能力得分增加了0.87分,你的合作能力得分增加了0.92分,你的协调能力得分增加了0.53分。然后,在成就栏中,这个3D衣服打印的项目已经列在上面了,你还收获了4.8万个赞。

你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好好休息了一段。然后,在海边沙滩上晒太阳的时候,你收到一个信息,上个项目中合作的产品经理也组建了一个项目,邀请你参加,作为该项目的商业模式设计工程师。你看看项目说明,看看了他邀请的其他成员,做了一些调研,然后给他回了信息:同去同去。

也许未来,我们不再隶属于哪个企业,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品牌。就像信用评分一样,你的每项能力会有得分;你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具体的项目,当然这也是双向的选择;你也可以主动创建一些项目,邀请别人一起合作。有时你是领导者,有时你又是跟随者。有时你完全投入一个项目,还有时你同时进行几个不同领域的项目。连接着一切的是平台。

细节和功能上当然还有可以提高的地方,在主体构架上,这已经是一种被实践的现实。美国有个平台,叫做UpWork。如果你是雇主,你可以在上面发布你的需求;如果你是自由职业者,你可以在上面灵活的接单。目前,UpWork上的工作有12类,比如做网站、写作、翻译、创意设计、工程建筑、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等等等,涉及到的技能资源有3500多种【9】

文章图片13

“UpWork平台”(图片来自网络)

09

D2P2C

再来解释一下我们刚刚提到的技术——3D打印。你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材料成型工艺。从材料的类型上区别,有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之分。

结构材料,比如植入人体的3D打印骨骼、牙齿,还有火箭上用到的特殊的高强度、高密封性的材料,还有刺杀安倍晋三的手枪等等。

功能材料,说的是一些化学结构比较敏感,不容易使用3D打印成型的东西。比如开始3D打印用的材料就是我们普通意义上说的塑料,树脂什么的。现在已经有很多公司做的金属3D打印可以商用了。

如果仅仅从这个角度理解3D打印,那还是小看了这项技术。有人认为,3D打印将在21世纪引起的轰动,就像是20世纪福特的流水线生产对制造业的意义。

3D打印,不仅仅是材料的成型工艺,更是一种生产方式。

2022年有个新上的美剧,叫《边缘世界》(The Peripheral,第一季已完更)。剧中有个背景,女主工作的地方是个3D打印店,你想要什么都能在这里打印。就像你现在在快递代收点取快递一样,将来你是去3D打印店取你要的货物。说白了,你买的是设计。

就像上面提到的可以打印衣服的3D打印机,也许未来可以每家标配一个,就像现在的洗衣机。这不是科幻,这是正在进行的现实。这项技术的发明人叫做约书亚·哈里斯(Joshua Harris),一家以色列高科技企业的创始人。

使用非常的简单:

  • 第一步:通过3D扫描将自己的生体数据输入到机器中,或者云端;
  • 第二步:在网上选择自己的喜欢的衣服款式或者类型;
  • 第三步:衣服可以自动打印出来。

同时,还可以使用旧衣服的原材料作为新衣服的材料。那就是说,你晚上睡觉前把旧衣服扔到衣物3D打印机中,第二天早上醒来就能穿新衣服了。这个3D打印技术拓展了人们的想象,它的发明者哈里斯(Joshua Harris)预计,这个时代,将在2050年到来。

沿着这条路径,让我们大胆的猜测一下工业化的未来:

在生产领域,产品将更加模块化,以便于机器人进行组装。3D打印进行模块的生产,机器人进行模块的组装。还有一些产品将可以直接进行3D打印。这些工厂将消失。比如服装,水杯,餐具,桌椅,小工艺品等等这些家用品的生产工厂很容易被取代,将会有打印这些用品的家用3D打印机。

材料科学与3D打印将螺旋式上升,3D打印的需求刺激材料科学的发展与探索的方向,材料的进步将促使3D打印的普及和爆发。家用3D打印机将从玩具变成实用必备产品。也许那个时候,世界上只有一种工厂,它的产品就是3D打印机,还是那种可以打印3D打印机的3D打印机。

就算是现在,3D打印的发展也已经相当的成熟了。可以用来打印的材料有几百种之多,塑料、玻璃、金属、水泥、皮革,还有细胞。是的,你没看错,还有细胞。2022年6月2日,3DBio 公司宣布,首次在人体试验中成功植入了来自患者自身细胞的 3D 打印耳朵。【10】

文章图片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