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石的意境美

 二闲居 2023-01-25 发布于福建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从诗歌创作中生发出来的艺术境界,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艺术的创造、欣赏与批评,也应用于对自然景物(包括奇石)的审美欣赏。

景由心生 | 彩陶石
高山流水 | 来宾石
据薛富兴教授在《东方神韵——意境论》中说:学界一般认为,“意境”这一概念是由托名为王昌龄的《诗格》首次提出来的。《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青莲 | 灵璧纹石


“意境”的含义是指文学艺术家在文艺作品中所达到的一种境界——意与境的融合,与“情景交融”的含义基本相同。“意”与“情”是指文学艺术家在文艺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境”与“景”是指文学艺术家在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二者融合一致,塑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形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观众产生共鸣、想象与再创造,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预期效果。

万年之约 | 右江石

窗含西岭 | 长江石

既然意境是文学艺术家在文艺创作中所达到的一种境界——意与境、情与景的统一,那么,奇石不是文学艺术,是一种自然物,没有文学艺术家的创造,只有境和景,没有情和意,怎么可能产生意境美?当然,从文学艺术“生产”而言,意境是文艺创造中的特有现象,所以王朝闻老师说:“意境一词专指文学艺术的创造成果”,但是,我们说奇石具有意境美,是从另一个领域——审美欣赏领域而言的,不是从文艺生产领域而言的。

诚信天下 | 彩陶石
“意境”生成于文艺创造领域,一旦形成为人的审美意识,它不只适用于文艺创造与文学艺术欣赏,同时也适用于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奇石欣赏,类似于文学艺术欣赏活动中的“再创造”,不过,原创者不是文学艺术家,而是大自然的造化。
中国风 | 大湾石
奇石欣赏也是一种意与境、情与景的统一。奇石的形、质、色、纹所构成的形式与形象,便是奇石欣赏中的境与景。奇石以其自然形式与形象引诱于人,观赏者以其内心产生的情理来回应,“物以貌求,心以理应”。在人与石的交流中,能唤起赏石者的感觉经验与形象记忆,产生联想与想象,赏石者再根据自己的感知、体验与想象,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包括审美经验)去充实、补充,乃至改变奇石原有的形式与形象,创造为自己头脑中的、熔铸了自己情意的、令人欣喜的意象,进而创造出气韵生动的意境。这就是奇石欣赏中的意境美。意境美是奇石欣赏中的最高境界。因此,赏石名家常说:“赏石重在意境”。

墨色山河

雪满天山 | 潦河石
奇石意境的生成,是以奇石的审美特性为条件,但鉴赏者才是产生意境的主体。正如靳之林教授所说,“奇石之美的创作者不是别人,而是欣赏者自己。”(《新世纪中华奇言·前言》)如奇石《彩云追月》、《夕照驼山》、《荷塘秋色》,这些诗情画意般的意境,虽然是奇石的审美特性所引起,但并非奇石本身所固有,而是鉴赏者的创造。

幽韵 | 乌江石

赏石者的意境创造,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无限差异性。对那些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审美经验与文化素养的人来说,他们对同一块石头的审美感受,被引发的联想与想象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意境,可能是相似的或比较接近的。但是,更多的情况是,面对同一块石头,不同的鉴赏者可能产生不同的联想,唤起不同的“意境”创造,其中,有的是入情入理的,有的是牵强附会的,有的是美的创造,有的还可能是丑的联想。


举一个笑话般的亲身经历:笔者有一块雪花灵璧石,在深灰色的石体上,白梅点点,有疏有密,有聚有散,有近有远,构图生动有趣,逗人喜欢,反复观赏,不觉想起“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诗意,韵味无穷。有一天,邻居的老太太来访,她在看到这块石头时问我:“这像什么?”我没有回答,反问了她一句:“你说呢?”她停了一会儿,很肯定地说,“像是石头上长了霉。”真叫人啼笑皆非。同一块石头,“白梅”却变成了“白霉”。这件事,很受启发,无论是“为有暗香来”的诗意,还是“石头上长了霉”的观感,都不是石头的本来面貌,都是鉴赏者的感受和创意。这件事充分说明了审美联想与“意境”创造,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差异性。

 寒江独钓 | 戈壁石

圣境 | 印尼玛瑙


奇石的形、质、色、纹以及由此而构成的形式与形象,都是客观的、物态的、不变的;但是,对奇石的鉴赏,奇石意境的生成,却是动态的、多样的、因人而异的。赏石者的阅历、文化、审美经验、审美能力与审美心态不同,获得的审美感受、审美意象与审美意境也会不同,而且是千差万别、五彩缤纷的。齐白石曾说:“庐山亦是寻常态,意造从心百怪来。”对奇石的欣赏也是如此——意造从心百怪来!

听涛 | 梨皮石

原文刊发于《石道漫步》
The end



| 往 期 推 荐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