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大款遇上心机女,尔虞我诈的爱情终归是悲剧!1999年河南情杀案

 人之意 2023-01-25 发布于安徽

导语:一个是假冒大款的助理工程师,一个是为了寻求学业上有更大发展的家境贫寒的自费大学生,两个各怀心计的人通过征婚相识走到一起,男人给女大学生经济上以资助。几年后,参加工作的女学生为自己的行为后悔了,而失去“感情”的男人将她推入地狱……

1999年,对于在河南开封某校任教的晓慧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终于摆脱了纠缠地六年之久的赵康,但她也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而对于重庆的赵康来说,失去晓慧,不仅仅失去了他六年苦苦追觅的“爱情”,消耗了钱财,更多的是下半辈子将在囚牢中度过。

当然,他们六年来的恩恩怨怨,无论对晓慧,还是对赵康来说,都像是一场梦,一场不堪回首的梦。也就是在这场梦里,他们双方也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引火烧身”,什么叫苦酒的滋味。

1993年2月,在国内一家颇有影响的妇女刊物上登载了这样一则征婚启事:“某男,45岁,身高1.79米,本科双学历,体健貌端,热情坦诚,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及美声歌曲,懂摄影,寄情山水,勇于解剖人生,不嗜烟酒,经济条件好,文明离异,无孩子,有四室一厅120平方米住房一套,现为某合资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觅思想性格相投,有文化及修养,年轻貌美女士为伴侣,可助调动、深造。”

刊登这则征婚启事的人名叫赵康,是重庆一家电厂的助理工程师。这则征婚启事明显与他的实际情况不符,他隐瞒了自己的真实情况,一是他离婚后有一子随他生活;二是他实际年龄已超过48岁,身高仅1.68米;至于本科双学历更是无稽之谈,他的最高学历是技校毕业;而在这则启事中最能打动人和最值得炫耀的合资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这两个头衔,也是名不副实,他只不过在一家合资企业帮助推销过产品。在“启事”中,他虽然没有透露自己的经济实力,但从可以帮助女方调动工作负责深造的寥寥数语中就显示了他的社会能力和富足程度。

无疑,这是许多想通过征婚这种方式来获取自己婚姻幸福的女士青睐的重点对象。赵康自从与前妻离婚后,就在心里发誓,一定要找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做老婆。这一方面是对前妻讥讽他各方面都是“半残废”的报复;另一方面也让别人瞧瞧他赵康的能耐,满足其虚荣心。因此,他挖空心思制造了这则颇为诱人的“征婚启事”,他相信只要撒下网,就一定会有收获。

然而,就是这则充满“水分”,甚至可以说是虚假、带有欺骗性的征婚启事,使赵康体验了长达六年的酸甜苦辣,以至最后进了监狱,情尽梦断,这也是当初他未能想到和料到的。

赵康的这则征婚启事随着这家刊物几十万份的发行量很快就走向全国各地。短短两个月,赵康就收到了来自全国10余个省区的20多位女性愿意与他进行进一步接触的信函和电话。

在众多的应征信者中,有位来自郑州某高校女大学生的来信特别引起了他的注意,女大学生在信中告诉他,她名叫晓慧,现就读于郑州某高校音乐系,她的老家在开封。晓慧在随后的信中告诉他,男人45岁才能算事业真正成熟,她喜欢成熟的男人,这样的男人懂得疼人,更懂得欣赏人。作为过来人,赵康很清楚这番话的含义。

晓慧来信中火一样的热情诱惑力,特别是在赵康欣赏到晓慧寄来的照片后,她的妖媚很快就将赵康打倒和俘虏。他认定晓慧就是他所要捕获的对象。虽然,他也曾经想过,一旦晓慧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后一定会对他嗤之以鼻,但他相信自己一定会有办法在这种情况还没有发生时就使晓慧心甘情愿地依随自己。

当然,对远在郑州的这个漂亮姑娘,他也心存疑虑:“她为什么仅凭征婚启事就那么地相信自己,她是真爱自己吗?”想到“她是真爱自己吗?”他又感到可笑,这个学艺术的女大学生,凭什么会爱自己这个半老男人。真正的原因还是征婚启事中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这两个耀眼的光环吧?!

晓慧在给他的来信中说:你爱好摄影和古典音乐,这也正是我非常喜爱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音乐也可以说是我的生命,而对我的生命(音乐)热爱的人正是我梦中所追求寻找的男人和可以依托的男人。

晓慧的家在河南开封,那是个美丽的城市。晓慧的童年和中学时代都是在离这座城市不远的乡下度过的,晓慧自幼就非常喜欢音乐,并且很快显露出这方面的天赋。在学校上学期间,特别在小提琴方面,经名师指点曾多次登台演奏获奖。然而,由于晓慧的父亲是乡村的普通农民,每年的收入仅够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因此,在考大学落榜后,她非常渴望自己能够像其他同学一样重读一年,继续求学深造,以实现自己心中的那个久远的音乐之梦;但看着父母那疲惫的目光和简陋的家,她几次想张口的话又都咽了回去。

这样,在中学毕业后,她走进一家纺织厂待了3年,当她的口袋里有了4000元存款后,她毫不犹豫地告别了那个工厂,从开封走进了郑州某高校;但那4000多元在交了第一学年的学费后就所剩无几。没奈何,她偷偷走进了一家歌舞厅当了主持人和歌手。但这点打工的收入,对于她几年的学业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起不了大作用。家里的经济状况,又使她不忍心向家里人伸手。正当她苦思冥想考虑如何打发下学期学费的时候,有一天在校图书馆,翻看到了登载赵康征婚启事的那家妇女刊物,她眼睛一亮:“合资企业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经济实力一定没问题,尤其是还可以帮助女方调动、深造……”这使晓慧感到天无绝人之路。

经过好几个夜晚辗转反侧,晓慧终于想出了一个她自以为比较“高明”的办法。如果这个“计划”能够实现的话,她既可以顺利完成学业,又可以给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减轻负担;而且如果此人真如征婚启事中所言,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秀的话,自己未尝不可以考虑一下终身依托。晓慧甚至为自己有如此高的智商而兴奋不已。

于是,她立即行动起来,给赵康连续发出了几封缠绵的应征信。从此以后,两人频频书信来往,互赠相片,信中以恋人相称,俨然是一对相恋多年的情人。

晓慧在1994年8月给赵康的信中提到,她对赵康提出的既要成为夫妻,就应承担她的学费既表示感谢,又觉得有些不安。因为她深知自己缺乏定性,心总是跑来跑去。再者,家里尽管条件困难,但也给她寄来了学费,她说她还没沦落到以这种方式求学的地步,但也许是缘分注定。至此,两人正式确定了关系,同时默认了两人之间的契约:赵康为晓慧在校的学费提供保障,并为她联系深造之事;晓慧则以婚姻为代价,上完学即与赵康结婚。

晓慧几万元的学费、生活费对于远在重庆某国企工作的赵康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压力。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像晓慧这样年轻、漂亮、有艺术涵养的大学生,是赵康梦寐以求的,为了即将到来的幸福,不要说几万元,就是让他倾家荡产,他赵康也愿意。“与前妻离婚后,我似乎与围城绝缘。当接到你的信时,我才明白,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等,在等一位叫做晓慧的姑娘。”

1994年9月1日至1997年元月,赵康共给晓慧汇款17300元,其中包括两次邀请晓慧赴重庆见面的路费。另外,晓慧两次赴重庆与赵康见面,赵康又花去了2700元。

恋爱中的双方,总是嫌相隔遥远。尤其是赵康,由于日思夜念着晓慧,对生活中的其他已无暇顾及。在他热情而诚恳的邀请下,1995年1月,学校放寒假时,晓慧乘飞机由郑州飞往重庆,与早已等候在那里的赵康见面。在那里,他俩游山玩水,共赏巴蜀山清水秀之景色,互诉爱之情语。实际生活中的晓慧比相片中的更漂亮、更动人,加之其身上有着北方女子特有的热烈、直率,简直令赵康欣喜若狂。

短暂而又难忘的相聚结束了,晓慧又要去完成她的学业了,但她没有回郑州,而是在赵康的帮助下转学进京,在北京某高校继续完成学业。那里的学费、生活费较郑州多得多。赵康又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经济上的责任。已被晓慧迷恋得神魂颠倒的赵康无可奈何地在一封信中写道:“虽然我们相处的时间不长,但爱却是刻骨铭心的。虽然我十分需要你的温柔,但我还是让你走了,因为我更看重你的学业,那是你的生命价值之所在。”

这时候的赵康只有一个念头:尽快让晓慧完成学业,随后与之成婚。赵康心里十分清楚,这一切唯有靠金钱做坚强的后盾;否则,他构筑的这幢外强内虚的感情大厦,随时都会塌陷。

从把自己典当给赵康起,晓慧就时时处在矛盾状态。重庆之行,她对赵康合资企业的“老总”和“大款”身份有了清楚的认识,因为这个男人还可利用,她就没有点破,他如果愿意,还让他继续当冤大头好了。但对赵康,她又不得不在信中说道:“我爱你,已没有什么回旋余地。我跟了你,跟了一个自己喜欢的男人,就该追随其后,一生忠贞。”

这时的晓慧已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围在她身边的不乏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秀的同龄人,与他们相比,那个充“大款”的赵康确实太老了点。因此,在给赵康的信中自然流露出了这种情绪。而此时的赵康,又岂能让到手的“佳人”溜走。更何况,他已在晓慧身上投入了上万元,这些钱对于工薪族来说,并不是个小数目。于是,赵康一面给晓慧写信表白他的挚爱,一面给晓慧的父母去信,诉说他对晓慧的爱慕及敬重,以及无论如何一定要帮助晓慧完成学业的决心;一面不断给晓慧寄钱,想以经济上的优势来留住这份感情。

晓慧的父母从女儿那里知道了女儿和赵康之间的事,大为震惊。他们坚决要求女儿立即断绝与这个男人的一切关系,晓慧的父母在给赵康的信中说,如果你真正喜爱河南的女人,我们可以为你介绍个年龄相当的伴侣,但你和晓慧无论在年龄、生活方式上都不合适,你们没有婚姻的基础,我们坚决反对。

在北京上了一年学的晓慧,对于人世间的情爱恩怨,她已见识了一些,对自己的荒唐“计谋”也感到后悔和担心。加之赵康在电话及信中流露出来的俨然一副晓慧“恩人”的态度,言语之间,流露出如晓慧不按照诺言与之结婚,就应偿还他的钱,否则他要晓慧的好看等等,越发令晓慧感到厌恶。她想来想去,觉得承担可见的经济后果比承担一个人的后半生要好。

更何况她也并非想将自己的青春赌在这个假冒的“大款”身上。在无数次反省中,晓慧真正后悔了:“在我放弃自己的时候,我不曾珍惜过;当噩梦醒来时,我看到了自己的破碎……”她认为她并没有达到应达到的目的,却背负着欠情的结果。

“这件事情上我尤其不该走这一步,认识你,投靠你,以期达到自己的目的。”她还在信中说:“你的钱是有保障的投资,而我的错则是无法挽回的错。”

思来想去,晓慧决定不能再花赵康的钱了,钱花得越多,她所背负的债越沉重。于是她放弃了继续在北京上学的机会,又回到郑州继续完成学业。

赵康则一面对晓慧施加压力,一面继续寄钱寄衣物给晓慧,想以此感动她,并再次邀请晓慧赴重庆,他想用巴蜀秀丽的景色唤回晓慧的“旧情”。

1997年1月,晓慧再次乘飞机飞往重庆,她知道,事情总得有个了断,加上那年她就要毕业了,她不想因为此事影响自己的前程。

两个各怀心事的人又在重庆见面了,然而较之三年前,却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山水依然是旧日的模样,人却已不再是旧时的人。三年的岁月,可以冲淡许多往事,也能改变许多事情。当赵康再一次的努力遇到晓慧冰冷的目光后,他明白现在只能从经济上“挽回损失”。他拿出自己这些年给晓慧寄款的票据,让晓慧写了一份“还款协议”。

直到这时,晓慧才算彻底认识了这个男人,看清了这个男人的本来面目。或许是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或许是感到自己这些年来确实花了这个男人的钱财,从情理上讲必须予以补偿。在赵康的要求下,晓慧写道:赵康1994年10月至1995年10月共给晓慧借款1.2万元,等晓慧完成学业后分别于1998年12月、1999年12月、2000年分三次每年各还4000元及利息。写完“还款协议”后,晓慧又飞回郑州。

手拿“还款协议”,赵康被痛苦煎熬得近乎疯狂,他在其后给晓慧的信中这样说:“现有一可怕意念(在我心中)越聚越浓,如不能得到并占有你,我将链而走险,让咱俩同归于尽”最后,赵康又说前次“还款协议”有误,还有晓慧几次来重庆的花费及购置的衣物等8000元未计算在内,请晓慧照上次一样再写个“还款协议”。

晓慧对此已深恶痛绝,但她不想因一时之不慎,影响自己的一生。她这样对赵康说:“钱,我打欠条给你。我还钱,不是认错的表示,我用两万元买了一个教训,了结了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你要放火是你的事,不放火也是你自己的打算,这个投资你预计不准,但总算本钱可保”。为了不让赵康来疆实施报复。晓慧按照赵康信上所写的欠8000元的意思,于1997年4月寄去了第2份“还款协议”。

毕业后,晓慧在郑州开封某高校联系到一份工作。尽管此后赵康还不断来信纠缠,但晓慧觉得与之已恩断义绝,加上换了生活环境,便对赵康采取了不予理睬的态度。

时光匆匆,转眼到了1999年,因已过了协议书约定的还款时间,晓慧也没任何消息,愤怒之中的赵康通过各种途径打听到了晓慧现在的工作单位和地址后,远赴开封。

1999年3月12日,在晓慧下班路上,赵康堵住晓慧,要求晓慧偿还两份协议书上的两万元借款未果,一怒之下用刀将晓慧捅死……

一纸无期徒刑判决书给晓慧和赵康长达六年的感情纠葛画上了句号。然而对晓慧和赵康而言,六年的“爱情”狼烟,他们所共同编织的“圈套”欺骗和伤害了对方同时也欺骗和伤害了自己。

爱情是美丽的,是会要求百分之百纯和真的感情的,是容不下一粒沙子的。虽然最后,这是个残酷的结局,但是,谁也不能说,这就是最后的结局。

再没有一样东西,能比得上金钱对爱情的影响。在金钱皇帝面前,一大帮爱情臣民三跪九叩,顶礼膜拜,鲜有完全独立于金钱之外的爱情。这是不难理解的。人类的第一要义是物质生存,第二才是感情生活。人首先要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才能谈得上诗情画意的精神生活。人要生存,必须获得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金钱作为生活资料的货币符号,于是处在了与人的生存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样一来,爱情似乎是第二位的了。

于是社会上开始就有人说,金钱是土壤,爱情是这土壤上生长得最美的花。离开了金钱,花儿没根基。男人的潇洒,女人的漂亮,全都要靠金钱来浇灌。没有钱,爱情会像放置了十天半月的老馒头,干瘪没弹性。

其实,爱情的发生并不需要那么多镶金的条件,有时候爱情诞生得那么简单,几个眼神、几句话就可以了。爱情并不娇贵,不一定要坐名车、住别墅、穿名牌……

爱情的美德在于它并不嫌贫爱富。

(因可理解原因,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