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山北山是应城抗日武装的发祥地

 鄂中京山 2023-01-25 发布于湖北
京山北山是应城抗日武装的发祥地
蔡斯烈
编者按:抗日战争初期,在中共鄂中特委和陶铸同志领导下,应城膏盐矿区建立起一支十三人,八条枪的抗日武装。应城沦陷后,这支队伍根据特委的指示,开到京山县丁家冲根据地开始了打游击的战斗生活。当时在敌伪顽匪的夹击下,斗争环境十分艰险。然而,在郑中特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京山人民人力、财力、物力的无私支援下,这支队伍迅速发展为中队、大队、支队,直到成为新四军第五师的一个主力团队。为了阐明这一史实,现将蔡斯烈同志的回忆录摘要记述如下:
一、上山
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三日,日寇占领了应城县城。这时我们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组织训练和准备,实地观察了京山丁家冲的险要地势,选好了窝子,可以上山打游击去了。当天,我们一行十三人、八条枪,到达了京山县徐店附近石板河党支部委员徐履青家。在这里过了一夜后,次日就到了丁家冲。
二、游击生活的开始
我们这支小队伍到达丁家冲后,接着李苍江、须浩风同志带着特委机关的工作人员也相继来到了这里。这时,石板河支部的徐履青、黄定陆等同志已为我们的到来作好了准备。这里群众基础好,又有黄定陆同志掌握的武装力量,是很理想的根据地。从此,我们这支小小的游击队,就在鄂中特委的直接领导下,开始了打游击的生活。
当晚,我们就在丁家冲赵家祠堂开了一个大稻草地铺,十几人挤在一起,头顶头,脚抵脚,不脱衣,不脱鞋,抱着枪支睡觉。以后,每天买菜做饭,一切都是自己动手。当时根本买不到油盐和其他蔬菜,只能买些萝卜、小菜苗,连根煮成白水汤当菜吃,生活的确很苦,但为了抗日救国,同志们精神很好,没有一个叫苦的,都认为是锻炼意志,很有意义。特别是特委书记杨学成同志不断作宣传鼓动工作,使大家始终保持着饱满的乐观情绪。
开始,我们站岗放哨也没经验,把哨位放在放在大门口外,看不到周围情况,就移到距大门十余米远的路口,还是看不到远处,最后才把哨位放在祠堂后面的小山上。两三天后,应城的反共头子、国民党四十八师付师长蒋老七(号予勤)带约四百兵力路过丁家冲,向后方逃跑,我们怕他搞鬼,有些紧张,不敢去放哨,杨学成同志挺身而出走上哨位,直到蒋的队伍走远了,才把哨位交给其他同志。领导人的坚定沉着,模范带头行为,激发了大家的斗争勇气,人人都争着去放哨,起到了稳定军心,增强士气的作用。
三、陶铸同志对部队的教育
我们到丁家冲约一周左右,陶铸同志也从宜昌赶到了丁家冲。以前我们虽不认识他,但知道他是湖北省党的领导人之一,且多谋善断,很有才华,大家都很崇敬他。当我们这支刚上山的小游击队,正处于不知所措的时刻,陶铸同志及时到来,同志们是多么的兴奋!
陶铸同志到后,鄂中特委分工由其负责军事和统战工作。他对特委身边的这支小武装十分爱护和重视,并指示游击队先选领导班子。选举结果,我任队长,陈秀山任政治指导员。领导班子选好后,陶铸同志对如何做党的工作、政治工作、军事工作、群众工作、经济工作等作了详尽的指示。他要求我们要在游击队中加强党的教育,提高阶级觉悟,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在政治上组织学习《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学习党的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开展统战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在军事上一面积极扩大队伍,一面抓紧训练,学习游击战术,提高军事素质,在群众工作方而,大力宣传抗日救亡,发动群众支持抗日游击战争,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亲如一家,在经济上,帮助和支持农民把生产搞好,这样,人民才有力量支援我们,抗日武装和根据地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天渐渐冷了,大家衣服很单薄,又没被褥,夜晚寒气袭来,就相互挤得紧紧的,把稻草盖在身上,还说是“黄花炒肉”。陶铸同志听后笑问,“黄花炒肉味道如何?”大家热情回答:“艰苦奋斗,很有味过”。陶铸同志哈哈大笑,鼓励大家说;“革命就要艰苦奋斗嘛!”
随着游击队的发展,陶铸同志还部署民运和后勤工作。他组织以赵季同志为队长的宣传队,并将特委机关的女同志和游击队的家属组成服务队,共十多人,夏菲同志任队长,夏调走后,由林涯萍同志继任队长。服务队主要任务是:替部队洗衣、补衣、做战士的政治宣传工作和地方群众工作。后来又成立以鲁明健为大队长,林镇南同志为付大队长的政工大队,宣传队和服务队都并入政工大队。为了开展战地医疗工作,陶铸同志指示许明清等同志动员京山县卫生所栗秀员、易齐萍等同志到了丁家冲,又抽调王端华和洪学敬两姊妹组成军医院,栗秀员同志为院长。根据陶铸同志建立兵工工作的指示,我们派严春山同志到潘家集动员胡昌春等一批青年机械工人上山,组成了以严春山为所长的修械听。部队通过陶铸同志的教育和领导,组成了以严春山为所长的修械所。
部队通过陶铸同志的教育和领导,创建了一些为部队服务的组织,为这支抗日游击队的发展和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第一次整编
在日寇大举进攻而前.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游杂部队纷纷被逃,丢下不少枪支弹药,各地党组织就组织党员和群众搜集武器,三五成群地拿着枪弹,从四而八方向丁家冲聚集,到三八年底,我们这支队伍就发展到七、八十人,六十多条枪,组编为三个分队。不久,经过特委的工作,又有几支较大的抗日武装来到厂家冲。几路部队来齐后,共约五百来人枪,在特委直接领导下,开始了第一次整编,组成应抗游击司令部,孙耀华任司令员,许子威任付司令员,张文津任参谋长,李又唐任一大队长,鲁尔英任二大队氏,郭仁泰任三大队长,我担任第二大队付大队长兼五中队长。
五、初战日寇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初,我部刚整编结束,就和日本鬼子打了第一仗。当时,日寇准备侵占京山县城,为侦察进攻路线,派几十个鬼子从宋河出发,向天王寺、丁家冲一带搜索侦察。敌人怕在山林中迷路,就一面前进,一面留下白纸条作路标,当敌人前进到丁家冲北面一个小林子里休息时,被我侦察员发现。司令部接到情报后,立即传令一、二大队迎击。于是一、二大队迅速上山占领阵地,居高临下向日寇猛烈扫射,打伤了几个鬼子。敌人遭到突然的密集射击,唯恐在山林中被包围消灭,慌忙携带伤员,沿着留有白纸条的路线逃走了。
这虽然是首战告捷,但我们这支没有经过实战的队伍.也闹出不少笑话,当指挥员的不懂如何指挥,只知道下命令“打”,也不讲究什么队形,战士也不懂如何利用地形地物,只是因为我们人多,四处都在打枪,把敌人吓跑了。我们只缴获了敌人丢下的几包香烟和罐头。即便如此,部队和群众兴高采烈,他们亲眼看到横行无阻、烧杀虏拉的鬼子有的被打倒了,有的吓跑了,都感到出了口气,从心坎里高兴,认为这是一次胜利。
六、再击日寇
三八年十二月中旬,日寇分几路出动侵占京山县城,其中自宋河出发的一路日军,是经天王寺进攻京山的。在此之前,司令部为防止日寇进攻丁家冲,命令我五中队和一大队分驻天王寺附近,保卫丁家冲。敌人为了扫清到京山的障碍,夜间出动,拂晓就向我们进攻。当地群众把敌情告诉了我们,我立即带领五中队抢占阵地,准备还击。在阵地上,我看到敌人分两股前进,一股迂回到一大队侧翼,一股企图包围我五中队。这时,炮弹不断爆炸,一大队阵地险被敌人攻破。为了顾全大局,我五中队在抗击敌人进攻的同时,派出一个分队去侧击企图包围一大队的敌人。在掩护他们全部撤退后,我五中队才撤出战斗,敌人亦按其原来目标,向京山县城出发了。
我五中队在这次战斗中,比初战时有所进步,因为接受了第一仗的经验教训,加强了训练,战斗力有所提高。但在战斗中,牺牲了一名新入伍的战士。部队第一次死人,往往要影响士气,但由于战士们感受到白己在战斗中中进步,起了截击敌军,掩护友邻部队撤退的作用,所以情绪仍然很高。
七、第二次整编
一九三九年一月,鄂中地区根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同志指示,在长岗店成立鄂中区党妥,由钱瑛同志任书记,杨学诚任组织部长,夏忠武任宣传部长,陶铸同志任军事部长。区党党根据中原局关于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号召分散在各地的武装力量上山打游击。在党的号召下,各地工人、农民、男女青年知识分子,乃至进步的国民党军官,都纷纷来到丁家冲,要求参加抗日游击队,中共钟祥县委也动员一批青年到丁家冲参加游击队。当时整个鄂中地区出现了抗日热潮,而丁家冲则成了这一热潮的中心。
由于武器人员不断增多,部队于一九三九年元月底,进行了第二次整编。在整编中,为了扶持抗日武装的发展,将李又唐的一大队改为第二支队,郭仁泰的三大队改为第一支队。原第二大队扩编为两个大队:以鲁尔英的第四中队扩编为特务大队,以我第五山队为基础,加上胡元兴、余天运两支武装,全编为挺进大队,任命我为大队长,徐休祥为付大队长,陈一震为政洽指导员。挺进大队下设两个中队,陈瑞云为一中队长,毛恺为政治指导员,余天运为二中队长,张世德任政治指导员。石板河共产党员黄定陆同志领导的特务中队,改编为京应独立中队,黄定陆任中队长,徐步清任付中队长,庄果住政治指导员。
这时,特委领导的京、应抗日武装,已有两个支队、二个大队、一个独立中队,总共八百多人枪。连同机关、后勤共有一千余人,是一支战斗力比较强的武装力量。
整编完毕,日寇就对我王家松林、石板河、丁家冲、熊家滩、八字门等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为给敌人以回击,在陶铸同志指挥下,我挺进大队手枪队和黄定陆同志的独立中队配合,在公安寨进行了一次成功的伏击战,毙伤日寇二十多人,缴获了一些枪支弹药,打了一个胜仗。
接着,陶铸同志将挺进大队改编第三支队,我担任支队长;由京、钟南山搞来一部分武装,改编为第四支队.由张文津同志任支队长。
八、改编为新四军
一九三九年六月,李先念、陈少敏同志率领新四军豫鄂独立挺进支队来到京山养马畈,主持召开了鄂中区党委会议,原书记钱瑛同志调南方局工作,陈少敏同志接替任鄂中区党委书记,李先念同志任新四军鄂中独立游击支队司令员,陶铸同志任政治委员,杜石公任参谋长,雍文涛代理政治部主任,郑绍文同志到支队后任政治部主任,雍改任政治部付主任。
养马畈会后不久,将我领导的第三支队和黄定陆、赵安之两个中队,正式改编为新四军鄂中独立游击支队第三团队,由我任团长,黄定陆任付团长,杨焕明任政治委员,谭志正任参谋长,陈一震、吴若岩先后任政治处主任。下辖两个大队,第一大队胡元兴任大队长,林镇南任教导员,第二大队由赵安之任大队长,宋修汉任教导员。张文津领导的第四支队和李先念同志带来的两个连,合编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第一团(以后整编为十四旅四十四团)。一九四0年春,郭仁泰领导的第一支队改编为豫鄂挺进纵队第六团(以后整编为十五旅四十三团),郭仁泰(后叛变投敌)任团长,郑绍文同志任政委。五月,又抽调京、应地方武装组建豫鄂挺进纵队第八团(以后整编为十三旅三十七团),王海山任团长,周志刚任政治委员。
一九三九年八月,李人林同志从延安来到八字门,支队首长决定,由三团付团长黄定陆带着第二大队随李人林同志去开辟天汉根据地。后经过他们工作,争取了原国民党汉川县保安队第三中队、汉阳县保安队第五中队,合编组成新四军独立游击支队第四团队(以后整编五师警卫团),李人林任团长长,黄定陆任付团长,天汉地委书记雍文涛兼任政委,谭志正任参谋长,迅速开展了天汉游击战争。当第四团队扩大后,第二大队又归还第三团队建制。
豫鄂挺进支队扩编为纵队后,我第三团队编为纵队第五团。皖南 事变后,豫鄂挺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师,共三个旅,九个正规团,一个警卫团,我团被改编为五师三十九团。
从此,我团和其他兄弟团队一起,在李先念同志指挥下,不断壮大发展,军事素质不断提高,对日伪顽进行了无数次的战斗,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最后的几句话
每当我回忆起这段历史,我就忘不了京山的人民,忘不了京山这块红色的土地!在当时那种敌伪顽夹击,斗争环境十分艰苦险恶的情况下,我们的部队能如此迅速的发展壮大,能一次又一次地战胜敌人,靠的是党的正确领导,特别是靠的京山人民群众竭尽全力(包括人力财力)的支持,我将终身不忘京山父老对应城抗日游击战士的哺育之情。
(向春国整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