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禁城内唯一的西洋建筑——宝蕴楼

 新用户27853117 2023-01-25 发布于北京


走进故宫,步步皆是故事。

作为首都的地标性建筑,故宫也是我国最恢宏的历史建筑之一。故宫的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其中大小宫殿70多座,房舍更是多达9000多间。


每一年,有无数人走进故宫,跨过一扇扇百转千回的宫门,穿过一条条古寂的廊道,探寻深宫重楼里每一个角落……

不得否认,紫禁城里的每个器物建筑都是唯一,都是举世无双的珍宝,今天我们要走进的,便是紫禁城内唯一的洋建筑——宝蕴楼。

图片


从西华门进来不远,紧邻的一处砖木结构的建筑,便是宝蕴楼。这里独特的建筑风格与宫内其他建筑形成巨大反差,显得尤为亮眼。

图片


宝蕴楼,顾名思义,就是藏宝的地方。据史料记载,1911年辛亥革命后,前朝的所有宫殿全部由北洋政府接管。

1913年初,北洋政府内务总长呈报总统袁世凯,决定将沈阳故宫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所藏文物运到北京。

当时京城缺少妥善保管文物的地方,所以临时决定在紫禁城原来的咸安宫旧址上建造一处库房,用以存放国宝。于是,内务部与外交部协商决定,从庚子赔款中,拨出20万元在咸安宫旧址上建楼。

图片

宝蕴楼于1914年动工,1915年完工,建成后,入藏文物足有3150箱,23万多件。因为这批存放的文物多是金石玉宝和珍贵的秘笈,其价值不可估量,所以便把此地命名为“宝蕴楼”,并制石质匾额安于北楼正面上。据考证,上面的题字可能是林徽因父亲林长民所写。

到了1947年,宝蕴楼所藏文物逐步移出,与故宫博物院文物一并保藏,后来楼内真品也陆续被转移到首都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等地收藏。

图片
在故宫乃至所有传统中国古建筑群里,宝蕴楼的确算是独树一帜。从建筑样式上看,它是按照西式建筑的式样设计建造,共有北、东、西三座砖木结构的单体楼房,采用封闭周边式布局,围绕咸安宫旧址的北、东、西三面,与咸安门形成围合。总建筑面积为1646.9平方米。

图片
 

从外观上看,三座楼均采用城砖砌筑墙身,外墙面抹饰水泥,并划出规整的横矩形格,刷红浆,窗子窄长,所有窗户的线脚均饰白色,与红色墙身恰成对照。宝蕴楼北楼是主楼,楼内中间为楼梯,两侧各有西式柱形的展示柜,柜里展示的大多是民国时故宫的重要文物。


图片

宝蕴楼历经百年风霜洗礼,如今破损严重。屋顶漏雨、外墙剥落,探出房顶的檐头腐朽,是百岁宝楼最大的“病害”。

2013年12月24日,宝蕴楼启动修缮。修缮以文物建筑现状修整为主,排除宝蕴楼现存安全隐患。楼内原有木质展柜、西式立柱及地板等保持原状。按照计划,整个修缮工程于2015年5月底竣工。

宝蕴楼已无法达到现代文物存放的安全要求,修缮后的宝蕴楼不再存放文物。从“文物库房”变身“院史展厅”,展示民国时期故宫的历史变迁。

图片
2017年12月2日,宝蕴楼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可以说,宝蕴楼是一座具有时代气息的博物馆建筑。它的营建与使用,记录了近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与演变,也影响了中国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同时,宝蕴楼也是一座具有文化积淀的博物馆建筑。它的修缮,慢慢揭开了一段被尘封的历史,也细细诉说着一段被遗忘的往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